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感应加热小半径弯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小半径弯管工艺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其技术关键,重点分析了感应加热小半径弯管的成型机理。研制出了可弯制R=(1.5~3.0)D0的中频小半径弯管设备,从而填补了我国弯管领域的一项技术空白,促进小半径弯管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2.
简述中频弯管工艺,对热弯管产生波浪褶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减小中频弯管内弧波浪褶皱的措施,对于研究小半径中频弯管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常规的中频感应弯管其弯曲半径的范围一般为被弯管直径的3-5倍,随着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其管道的布置日趋庞大,而且对弯配管产品的精度、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在电站管系中采用小半径弯管(被弯管直径的1.5-3倍),则可使管道的布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减小。同时,小半径弯管两端具有直管用其代替小半径弯头,不但减少二次焊缝,而且可以改善管道弯曲部分的物理性能。基于大变形理论,采用压缩弯曲的中频感应加热弯管技术,在转臂施加反弯曲力矩,可以保证最大壁厚减薄量不超过允许值,弯制出合格的小半径弯管产品,所以采用和推广小半径弯管技术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小半径弯管的塑性形变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采用压缩弯曲原理的ZW133型小半径弯管机床,进行了小半径弯管的工艺试验研究。证明机理分析正确,用压缩弯曲方式弯制小半径弯管的新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叶平  荆津 《电力建设》1998,19(12):6-9
以往小半径弯管的制造均采用施加反弯矩的方法,以实现控制弯管外弧侧壁厚减薄率,理论分析结果认为,采用不均匀感应加热弯制小半径弯管是可行的,并通过工艺试验证明,提高弯管内,外弧侧的加热温度差,可有效地控制弯管外弧侧的壁厚减薄率,为小半径弯管机床的优化设计和工艺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频弯管推弯工艺的特点。特别指出了“过渡阶段”工艺的重要性,并且结合试验提出了定量化的推变工艺方案和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推弯工艺分析和设计的方法。该工艺方案和计算机辅助工艺分析软件包已应用在中频弯管计算机监控系统上,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中频这的自动化并且弯制出质量合格的弯管。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西德、捷克和日本对电磁感应局部加热的弯管方法曾进行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当西德刚提出这个研究课题时,由捷克发明的这种方法通过一家荷兰公司达到了生产成熟阶段并向全世界广泛推广。西德第一台中频弯管机于1971年问世。华北电力学院中频弯管机研究设计组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研究、设计液压推弯式中频弯管机床。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结构设计和测试实验,先后设计出Zw813、Zw325、Zw529三种型号的中频弯管机床,其中Zw813经测试鉴定已投产使用,Zw325经测试鉴定已定型待造。为贯彻双百方针,适当反应不同意见以活跃学术空气,同时刊登“中频推弯式弯管机设计和使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供讨论。采用中频弯管机与一般弯管方法弯管后,在弯头处钢材组织变化情况以及强度性能,目前正进一步试验鉴定中。  相似文献   

8.
我校“计算机监控中频感应加热液压弯管机床”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我校关存和教授等主研的“计算机监控中频感应加热液压推弯式弯管机床”项目,荣获1995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这种弯管机床是专门用于弯制大直径钢管的重型、机-电一体化的中频弯管设备。设备...  相似文献   

9.
夏福清  张洪祥 《电力建设》1990,11(6):30-32,68
本文对我国火电厂常用的20、10CrMo910和12Cr1MoV三种材料的大口径钢管中频弯制推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钢管壁厚、推进速度及弯管变形量对推力的影响。可供弯管生产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所谓中频弯管,是指在弯管机内,管子以一定速度通过感应圈,在中频电流作用下钢管快速局部加热到完全塑性状态,经过弯曲后又喷入冷却介质使它快速冷却,以保持弯曲后的形状直到弯管终止。由于中频弯管是由一个个微段逐步弯制的,所以外观质量很好,椭圆度,壁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电力变压器绕组状态监测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响曲线稀疏表示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模式识别方法。文章在构建了Gabor原子的过完备原子库和通过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了正常及变形绕组频响曲线的基础上,将正常情况及变形情况下的绕组频响曲线在过完备原子库上进行稀疏表示,并对所有匹配的Gabor原子分别进行短频傅里叶变换、叠加,得到正常曲线及变形曲线的等效时频分布,然后将两条曲线的等效时频分布值相减,得到可以反映绕组频响曲线变形程度的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实现了不同绕组变形故障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适用于绕组变形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12.
借助提取主元的思路 ,在小样本情况下 ,用PLS方法对定子绝缘状态的非破坏性参量与其击穿电压之间的相关性信息进行筛选和综合 ,讨论了定子状态特征参量的各种数据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样本数较少及非破坏性参量之间存在多重相关性时 ,具有更好的分析解释能力 ,为定子绝缘状态参量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短路冲击下变压器绕组状态的准确检测,提出了优化可调品质因子小波变换(TQWT)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相结合的方法对变压器短路冲击下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提出归一化奇异值熵作为TQWT分解过程中关键特征参数的选取准则,然后对TQWT分解后的振动信号子带能量序列进行LE,用以获取表征绕组状态的振动信号敏感特征。对某110 kV变压器短路冲击试验下振动信号的计算结果表明:优化TQWT算法可有效提高短路暂态振动信号分解的准确性,经LE获取的振动信号敏感特征可更加清晰地反映变压器绕组机械状态的劣化过程。当特征向量距离的变化超过3倍时,需要重点关注变压器绕组状态,从而为变压器绕组状态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变压器绕组变形诊断中的等效模型参数辨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利用变压器频响试验数据,来辨识其等效模型的参数,以此诊断变压器绕组变形。方法是:首先根据变压器电压传递函数和入端导纳函数分子、分母系娄和来粗定参数,然后把这些粗定参数作为模型参数优化的初始值,再运用“归一化”和Gauss-Newton优化方法消除误差,确定模型参数的准确值;最后可以通过辨识模型参烽的变化来诊断绕组变形。该方法在模型变压器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间接测算推挽变压器漏感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电子变压器集中等效参数的具体数值与试验条件直接相关,该文结合功率器件的开关状态对推挽变压器的交链磁通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在对漏感进行测算时应根据能量流向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方法:初次级绕组之间的漏感宜通过额定电压满负载条件下的阶跃响应来计算;两初级线圈间的漏感宜通过切换最大电流时的尖峰电压来计算.实验验证了测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是预防性试验不可缺少的试验项目,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220 kV变压器拆接引线试验对设备造成的损害,大幅度降低试验拆接引线工作带来的高劳动强度,快速判断220 kV变压器绕组是否存在变形,笔者以频响法为主,短路阻抗法、电容变化法为辅,采用频响法、短路阻抗法、电容变化法3种方法,应用TDT5变形测试仪、HDZK-10 A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仪和AI600E型自动介损电桥,对220 kV变压器分别进行拆线与不拆线时绕组变形项目测试,通过3种试验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220 kV变压器的变形测试项目可以用3种方法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7.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进行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对正确判断变压器在受到冲击力后是否产生绕组变形,从而保障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应用频率响应法对变压器进行绕组变形测试的原理、方法,对现场开展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定乾  王建 《电测与仪表》2021,58(6):195-200
针对扫频阻抗法在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中判据尚不明确,还依赖人员经验的现状.文章结合扫频阻抗谱的基本特性,提出基于扫频阻抗谱辨识的绕组变形智能检测技术,选取的特征参量包括阻抗幅值的极值点、相位过零点、70°相位特征点、相关系数.并通过实验对不同故障状态下的各参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验证扫频阻抗谱的特征参量在检测变压器绕组变形...  相似文献   

19.
绕组变形是电力变压器正常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故障隐患。准确诊断电力变压器绕组的变形情况,有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设计开发了一种兼具频率响应法和低压电抗法两种测量原理的变压器绕组变形综合检测仪器,其不仅可以满足频率响应法和低压电抗法的所有技术要求,而且结构轻便、操作简单,可方便地用于现场电力变压器绕组运行状况的有效检测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20.
在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频繁调峰运行下,由于转子绕组的温度长期反复变化,且受到热应力作用,导致绕组和匝间绝缘发生形变,直接影响发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研究变工况下转子绕组的温度分布规律和热变形规律十分重要。以一台600 MW的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转子结构,确定旋转状态下的计算域,并建立三维电-热-流耦合计算模型。在相应的基本假设条件和边界条件下,计算得到了转子温度场和流体场分布,对比实测结果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将转子温度场结果作为热载荷,添加相应的边界条件,计算得到变工况下转子绕组的热变形,进一步总结得出热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