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分子共混物增容用反应性高分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相高分子共混物的研究已成为开发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简单的高分子共混物通常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和不稳定的形态,因此,高分子共混物的增容是很必要的。传统的增容方法是加入嵌段或接枝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然而,共混过程中通过反应性高分子就地形成增容剂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用于高分子共混物增容的反应性高分子的类型、制备方法、应用体系及共混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用于高分子共混物增  相似文献   

2.
二元不相容共混物相形态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详细讨论了二元不相容共混物中分散相形态的控制和相反转的控制问题,提出了描述相反转的新判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研究了剪切速率和体积分数对共混物分散相颗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速率越高,分散相颗粒越精细。随聚苯乙烯体积分数增加,分散相颗粒尺寸增大,在共连续结构出现前,分散相颗粒尺寸达到最大值,在低体积分数睛,稳态的韦伯数(We)与聚苯乙烯体积分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PS/PP合金的共混过程中分散相粒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间隙取样法,用扫描电子电镜观测聚苯乙烯/聚丙烯合金的相分布,求出分散相的粒径,研究了熔融共混过程中分散相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散相粒径随着体系内分散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粒径冰仅受剪切速率大小的影响,还受分散相和连续相动态弹性模量的制约;在共混过程中,分散相粒子大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共混的初期,在共混的后期粒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电子型/离子型导电高分子共混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庆超  李乔钧 《功能材料》1996,27(2):135-138
用苯胺在酸性水溶液中的进行化学氧化聚合合成了能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的高分子量聚苯胺(PAn),并用这种PAn与一种高分子固态离子导体--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PEUU)和LiClO4的复合物(PEUU-LiClO4)进行溶液共混制得了具有电子型/离子型两种导电功能的新型高分子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粘弹仪、应力-应变试验、四探针法和交流阻抗谱对这种高分子共混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上述PAn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混合温芳和转速下增容剂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SB)对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LDPE/PS)共混物分散相颗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温度为150℃时未增容共混物的分散相颗粒尺寸比200℃时粗大,而在150℃中入SB的共混物的分散相颗粒尺寸比200℃时更精细,在150℃时,转速从30r/min至100r/min至100r/min时,未增容共混物的分散相颗平均半径从3.1um降至0.8um,而增容共混物在30r/min时达到平衡颗粒尺寸0.8um,继续提高转速,颗粒尺寸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光学-剪切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并以聚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为对象在线研究了该共混物的形态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8.
反应性加工的新型高分子共混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类新型丙烯酸酯/聚脲共混物已通过反应性加工研制成功,用反应注射成功加工方法,使有快的聚脲和缓慢的丙烯酸酯相互补偿,产生均匀的共混物材料。强 链间要互穿透网络的形成极大地抑制了宏观相分离。采用绝热温升方法研究了其反应动力不这相用适射窿共的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组成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化学性质对混合质量影响很大,不充分的混合导致壳-核结构,组成物的序列反应不利于相互穿透网络的形成,崦同步反应将产生强的相  相似文献   

9.
PC/ABS共混物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PC/ABS共混物的抗冲击样条的切片形态和取向程度。结果表明:共混物中接技橡胶粒子是包藏在SAN相中的。PC/ABS=25/75时,PC为分散相并呈粒状沿注射方向拉长。PC/ABS=75/25时,ABS为分散相并沿注射方向呈纤维状和层状。PC/ABS=50/50时,PC和ABS都为连续相且沿注射方向呈层状排列。原料对共混物形态和取向有影响,其中以ABS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从热力学理论和热力学模型两个方面综述了剪切对聚合物共混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剪切对聚合物共混体系相行为影响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众多的热力学理论模型,包括Wolf理论模型、Onukj理论模型、Lyngaae-Jorgensen理论模型以及焓熵竞争模型等。文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各种模型的内容、条件以及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现在最为流行的Wolf热力学模型在剪切对二元和三元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理论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分散相对高分子合金增韧及脆/韧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生脆/韧转变的合金材料,其刚性体分散相CPP在基质形成的静水应力的作用下沿拉抻方向发生了塑性形变。分散相无论是刚性体还是弹性体,在基质形成的静水压应力的作用下均可通过形变吸收能量使合金材料增韧;同时分散相也可作为应力集中剂引发基质产生银纹和屈服剪切带,使合金材料增韧,脆/韧转变过程提前,当分散相模量较时,后一种作用为主。随着分散相模量的增加,前一种作用的影响逐渐增加,并最终转变成为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光散射理论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4.
层状分散形态聚合物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层状分散形态聚合物合金的形态特征、材料选择、成型加工条件,以及层状分散形态聚合物的功能性。最后,叙述了永久抗静电层状分散聚合物合金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剪切场下高聚物共混物相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场下高聚物共混物相行为的研究已成为高分子科学领域的一个焦点.现有的研究发现,剪切不仅会改善或降低体系的相容性并导致例如双浊点等复杂的相图现象,还会造成各向异性的相行为;理论研究认为,这与剪切场下体系热力学势发生改变以及应力同浓度的动态耦舍密切相关。本文从理论及实验的角度较为详细地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二元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外加直流电场下制备的PDLC的相图研究以及PDLC形成过程中相分离情况。在PDLC制备过程中由于外加直流电场对小分子液晶的作用,使液晶在此二元结构中的清亮点发生变化。结果表明,直流电场的引入导致PDLC中液晶清亮点升高。相分离行为主要是跟踪PDLC形成过程中由于小分子液晶与高分子链段之间的排斥作用而引起的相分离,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DLC相分离的快慢。  相似文献   

17.
相分散-交联在聚合物共混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氯乙烯/聚乙烯共混物为例,论述了相分散-交联在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中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行为的动态流变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具有临界相行为(LCST、UCST)的聚合物共混体系,小应变状态下的动态流变行为对体系在相分离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极其敏感,非均相结构的产生使体系在长时松弛区域表现出与均相聚合物体系不同的粘弹松弛行为.即弹性显著增加、松弛时间明显增长以及时-温叠加原理失效,偏离经典的线性粘弹理论模型。这为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中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