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王绍苓  陈家应 《稀有金属》1992,16(2):118-123
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稀土的高纯和工业纯6063铝合金,得到了稀土对6063铝合金显微组织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提出了6063铝合金加入稀土后原时效工艺应作的修改。  相似文献   

2.
采用拉伸试验和双剪试验,结合金相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研究了退火热处理对5056铝合金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拉态线材相比,经250℃/2 h退火处理后5056铝合金线材组织形貌与冷拉态基本一致,以变形态组织为主,内部发生了回复和少量再结晶;经280℃/2 h退火处理后5056铝合金线材组织基本完成再结晶,此后升高退火温度或延长退火时间均未显著影响线材的晶粒组织形貌。随退火温度的升高,5056铝合金线材的强度先降低后在退火温度为280℃(即再结晶基本完成的温度)时保持稳定,延伸率则是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在280℃下延长保温时间,线材的力学性能未随退火制度的变化而显著改变。因此确定280℃/2 h为适宜的退火制度,该制度下5056铝合金线材抗拉强度为288 MPa,屈服强度为140 MPa,剪切强度为177 MPa,延伸率为32.4%。  相似文献   

3.
李宁 《冶金与材料》2023,(6):190-192
热处理对高强度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可以调控合金的晶粒尺寸、相分布和析出物形态,从而改善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性能指标。固溶处理能够提高合金的固溶体强度,淬火处理能够形成亚稳态组织,而时效处理则通过析出物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同时,热处理的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参数也会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产生影响。深入研究热处理对高强度铝合金的影响机制,优化热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文章旨在研究热处理对高强度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材料制备和性能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成卫兵 《铝加工》2012,(5):32-34
研究化学成分、均匀化、挤压工艺及热处理参数对6063铝合金导电管导电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理调整Mg、Si含量及严格控制其余金属元素的含量,铸棒采取均匀化处理,确定合理的挤压和热处理工艺,可以满足用户的技术协议要求:导电率:≥55%IACS,硬度HB≥70。  相似文献   

5.
采用显微组织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Fe元素含量对6063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Fe元素含量为0.2%时,晶粒平均尺寸最小,力学性能最好.相组成为:α(Al)、Mg2Si、AlFeSi、FeAl3.当使用565℃×10 h均匀化制度处理后,合金铸态组织中的枝晶网络基本溶解...  相似文献   

6.
向6063合金中添加一定量的混合稀土,并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研究其对铸态组织和挤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对铝合金组织有着良好的改性作用,有少量的稀土相析出,铝合金的塑性提高。铝合金在进行挤压生产时所需挤压力减小,模具寿命提高,挤压速度变快,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细化处理对6063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楚明  彭大暑 《铝加工》1994,17(3):38-43
本文研究了微量稀土及AITiB单独或混合加入对6063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63合金中加入微量AITiB可使晶粒显著细化.加入微量稀土可使耐蚀性及阳极氧化能力提高.还可提高制品的表面光亮度.另外,加入稀土和AITiB后.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尤其是塑性指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型Al-Mg-Si-Cu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以及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对一种新型Al-Mg-Si-Cu铝合金(Al-1.2%Mg—0.9%Si—0.6%Cu)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较为理想的热处理制度是550℃,2h固溶处理后水淬,人工时效制度为双级时效185℃,2h 200℃/1h。热处理后,试样抗拉强度可达到340MPa以上,硬度可达到105HB以上,延伸率在12%以上,析出相呈细小弥散状分布,对合金有很高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6063铝合金半连续铸锭中夹杂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铸锭的底部和顶部夹杂面积分数较高,铸锭中部面积分数较低.随夹杂面积分数的增大,合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降低,应变硬化指数n值变小,变形温度为300℃时,合金的加工硬化基本被软化作用所取代。试样断口分析发现,夹杂面积分数低的铸锭中部韧窝较深,延伸率较高;而夹杂面积分数高的铸锭底部韧窝比较浅平,塑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淬火后的预变形量和时效工艺对6063薄壁管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该合金薄壁管材的最佳时效制度为200±5℃,保温8h.工业化生产出了符合要求的6063薄壁管材.  相似文献   

11.
研究热处理工艺(包括挤压温度、淬火和人工时效等)对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出热处理工艺及停放时间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应用于生产现场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电工圆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工艺对铝合金电工圆杆的微观组织、导电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固溶时效工艺为:535℃×5h、室温水冷、190℃×10h,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49 MPa,导电率为54.79%IACS。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单级固溶和双级固溶热处理工艺对喷射成形Al-Zn-Mg-Cu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对显微组织和第二相颗粒的固溶及沉淀析出状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级固溶时效和单级固溶时效处理制度相比,前者得到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较为理想;双级固溶处理综合了低温单级固溶和高温单级固溶的优点,即再结晶晶粒尺寸较小,同时回溶颗粒较多.时效后的组织也较理想.采用双级固溶处理(450℃/3h+480℃/3h)和T6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806MPa和797MPa,延伸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14.
时效制度对6063合金导热性能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胜华  章冰  肖荫果 《铝加工》2003,26(3):13-15,18
研究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对6063合金导热性能和硬度的影响。发现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导热率上升.但由于时效初期析出β“相具有大量的空位,使得导热率在时效开始阶段有所下降。而硬度在随着粒子的析出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的过时效过程中,细小针状的β‘相向粗大球状的β相转变,使得硬度开始下降。而时效温度的不同将影响这两种性能峰值出现的早晚,且时效温度越高,硬度峰值越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235铝板的热处理温度、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确定了铝板的过烧组织特征和过烧温度。  相似文献   

16.
陈琳  闫德胜 《铝加工》2014,(2):9-14
采用DSC差热试验方法和电镜能谱仪等检测手段,对不同温度均匀化退火后合金铸态组织和硬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Al-Mg-Sc合金铸锭中的初生相主要为分布在晶粒内部的Al3(Sc,Zr,Ti)相与分布在晶界处的Al3Mg2相。采用较高温度470℃均匀化退火时,合金的加热应保持较低的加热速率,或者采用二级以上均匀化热处理工艺。在470℃均匀化退火时,在加热2h内硬度下降明显,保温时间延长,硬度下降变得缓慢。  相似文献   

17.
含Sc2024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24合金的用途、传统热处理工艺制度及其相构成,通过对样品的固溶、时效优化处理找到最佳的含钪2024铝合金热处理工艺,最佳处理工艺为:固溶温度500℃、固溶时间为4小时、60℃水淬,预时效温度为130℃、时间为6小时,最终时效温度为190%、时间为18小时。  相似文献   

18.
陈琳 《铝加工》2014,(3):14-17
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7075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热处理工艺可大幅提高合金板材的强度,且合金板材保持了较好的塑性。金相观察发现,预时效析出的沉淀相可为合金板材冷变形后的终时效强化相均匀析出的优先成核提供条件;形变处理引入大量的位错,促进了终时效时高密度均匀细小过渡强化相η/的析出。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超高强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差热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常温拉伸实验及SEM形貌观察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固溶工艺对高Zn的A1-10.4%Zn-2.2%Cu-2.4%Mg-(0.10~0.15)%Zr-0.224%Ag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接近低熔点共晶熔化温度的强化固溶工艺及单级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单级固溶和低温强化固溶工艺,其抗拉强度达到770MPa以上,而对应的延伸率保持在8%~10%。与国内开发的其他7000系合金相比,该合金显示出超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这说明合理的固溶工艺可使高合金化的超高强铝合金的强度和塑性达到良好的配合。但是,SEM观察表明,在合金固溶组织中仍残留部分粗大第二相粒子,这必然对合金的综合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固溶工艺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