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实现电力监控嵌入式系统可靠数据交换的串行通信Ag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任务Agent的设计理念,开发了一种实现电力监控嵌入式系统可靠数据交换的串行通信Agent模块.这种模块实现了串行通信的全程代理.采用这种模块的嵌入式系统,只要对接口的双口RAM进行访问即可完成不同系统间的可靠数据交换,从而使串行通信变得非常方便且更加可靠.同时,采用这种模块还能有效地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详细地介绍了这种串行通信Agent模块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嵌入式工控模块PC104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测控系统中.文中论述基于中断方式的PC104串行通信的实现原理和程序设计方法.并介绍测控系统中作为上位机的PC机与PC104模块通信程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基于S3C44B0微处理器和uC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利用异步串行通讯芯片TL16C554A实现了多串行通讯接口的扩展.针对半双工RS-485通信方式,在串口驱动程序中采用直接判断TL16C554A的缓冲区状态的方法,实现了数据收发的自动控制.本文的设计和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对基于S3C4480微处理器和uC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利用异步串行通讯芯片TL16C554A实现了多串行通讯接口的扩展。针对半双工RS-485通信方式,在串口驱动程序中采用直接判断TL16C554A的缓冲区状态的方法,实现了数据收发的自动控制。本文的设计和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在虚拟仪器LabVIEW平台中串行通信模块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虚拟仪器LabVIEW平台中含有的串行通信模块的应用,通过运用该模块,两台PC机、PC机与单片机、PC机与带有串口的测试仪器之间可以实现串行通信,达到数据交换、仪器状态监测、数据读取、命令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在不同建设阶段,采用的通信标准不一致。导致轨道交通通信网络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TML5的嵌入式移动智能终端的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设计的基于嵌入式终端的硬件设计包括嵌入式终端的硬件选择,转换电路的设计、通信接口的设计和以太网扩展模块的选择,设计的基于HT-ML技术的软件系统包括通信信号的接收程序和信号的收发程序。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通信系统,利用基于HTML5的嵌入式智能通信系统能够实现不同建设阶段的通信系统的兼容,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CoaXPress是一种新型高速数字图像传输接口标准,适用于各种高速和高带宽图像传输应用。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CoaXPress接口的高速串行传输系统。针对多路高速串行数据传输、调度、缓存和同步难题,硬件上每个模块设计4路CoaXPress接口,模块以FPGA为核心,采用PCIe3.0×8接口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使用DDR4缓存高速数据;FPGA固件逻辑设计中使用XDMA硬核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使用FDMA完成对DDR4的数据调度,使用GTH收发高速串行数据;采用FIFO缓存同步技术和PXI_TRIG触发总线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8个CoaXPress发送模块共32路发送接口之间的同步。最终对CoaXPress接口模块和系统进行了测试,CoaXPress接口的眼图、码速率、误码率、同步精度均满足要求。本文所设计的基于CoaXPress接口的高速串行传输系统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已应用于新一代空间飞行器载荷—数传链路测试。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气设备,其安全性对于保证电网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是必要的。采用嵌入式系统,利用信息的融合技术实现了变压器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功能。整个系统由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数据处理及故障诊断模块。其中通信模块选用嵌入式芯片S3C6410作为通信网关,提高了电力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方彦军  习博  徐建 《电测与仪表》2006,43(12):55-58
以嵌入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背景,探讨了一种在嵌入式μCLinux系统中,实现工业现场串口设备网络化的方案,把串口设备的数据通信置于一个嵌入式网络化装置管理下,以实现数据在串行和以太网之间的无缝转换。在详细分析了系统结构、ARM CPU外围电路后,还详细地阐述了装置系统软件的模块设计。按该方案设计的装置已得到实现,应用结果证明此种设计方案高效可靠,能够满足工业总线设备网络化的要求,方便直观地通过以太网使用和处理串行设备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集中器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是指收集各采集器或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能够通过下行信道自动抄收并存储各电能表的电量数据,其下行信道可以是低压电力线载波及RS-485串行通信通道;同时能通过上行信道与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其上行信道采用公用通信网,支持GPRS、CDMA等通信方式,并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通过更换通信模块直接改变通信方式。如  相似文献   

11.
胡慧贞  胡振福 《电气自动化》2006,28(1):47-49,55
在电力系统事故分析中,故障录波数据是最为重要的参考信息之一。如何建立功能强大、完善的通信网络,将大容量的录波数据快速、可靠地上传到分析诊断主站是技术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将嵌入式以太网(Ethernet)和控制器局域网(CAN)相互结合,构成强大、可靠的主辅通信双网。介绍了这两种网络的接口设计以及通信网络的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自动气象站触控屏交互式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异步全双工串口通信(USART)的触控式显示屏人机交互式系统,应用于DZZ1‐2型新型自动气象站中。设备用户可通过该交互式系统直接对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查看、参数设置等操作,为DZZ1‐2型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维护提供极大的便利性。设计包括:硬件电路设计、用户 UI设计和嵌入式软件设计,重点讲述了用户UI的设计流程和嵌入式软件设计中USART中断函数的使用。试验结果及在广东省一年多的业务运行,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便捷可靠。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可重构的软核处理器Nios,通过在SOPC中加载Nios软核和相应的外围接口以及定义相应的指令,利用FPGA开发板设计电子工程师数字助理系统.经仿真验证,该系统功能稳定可靠,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并为电子工程师和电子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实用便携式工具.  相似文献   

14.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动汽车数字化仪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天  廖承林  王丽芳 《电测与仪表》2008,45(1):50-54,57
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小巧、灵活、操作方便可靠的电动汽车数字化仪表系统.该系统采用了NI CompactRIO可编程嵌入式控制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 RT实时操作系统和LabVIEW FPGA模块.系统包括电动汽车CAN总线数据采集信息显示系统和步进电机数字式仪表控制系统,可通过屏幕大信息量显示和直观指针指示的方式及时提供电动汽车运行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良好的控制要求.与传统基于单片机的仪表系统开发方式相比较,采用虚拟技术体现出较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以工控环境中的电缆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为应用背景,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M-Bus的ARM7系列嵌入式工控模块的数据集中器。测试结果表明,该数据集中器具有采集点多、距离远、布线简单、工作可靠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监测系统中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加速器对平均流强参数的可靠性要求,构建了ARM与嵌入式Linux的系统构架,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加速器平均流强的数据采集系统。以ARM单板机为控制核心,移植了源代码免费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应用平台,实现了设备驱动程序和用户应用程序。经直流电流传感器DCCT及其前端处理将平均流强转化为待测电压信号,配以高精度ADC,实现电压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回显等功能。经实验测试表明,系统稳定,且具有较高精度,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bitex数据通信网的自动抄表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抄表系统借助于有效可靠的通信手段,可以实现电表数据的自动抄收,实现用电数据的自动化管理。为实现抄表数据准确、可靠、快速的传输,我们需要一种可靠的通信网络,而目前我国的“一户一表”制使电表分布分散,因此,提出了利用Mobitex无线窄带数据通信网建立自动抄表系统的窄带专网,展现一种更适合于抄表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Mobitex技术。Mobitex基站的定位是Mobitex网络建设的关键问题,文中提出了确定Mobitex网络基站建设点的科学算法。通信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需要上层软件做二次处理,同时又阐述了自动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Mobitex数据通信网完全可以满足自动抄表系统的要求,并保证抄表数据可靠的传输。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agent system to power system unit commitment problems. Multiagent is a new paradigm for develop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Coordinating the behavior of autonomous agents is a key issue in 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 techniques today. Recently, agents are being used in an increasingly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comparatively small systems such as E‐mail filters to large, open,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air traffic control. Though some agent framework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power system field, the number of studies is limited.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power system unit commitment application by multiagent architecture. Our multiagent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The system consists of a single facilitator agent, two mobile agents, and one or more generator agents which are elements of power system network. (2) The facilitator agent is developed to act as a manager for the process by using the singleton design pattern. The mobile agents migrate to generator‐agents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ir power generations. The generator agents have their operational data. (3) Message object is developed to communicate between the agents using KQML‐like objec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pplied to a simple model system,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agent system is an efficient decentralized approach for solving power system unit commitment problems.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41(2): 41–47, 2002;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10057  相似文献   

19.
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抄表系统设计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针对配电网结构复杂、位置分散、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提出采用GPRS技术与ARM嵌入式技术,并运用VPDN专网接入方案,实现远程抄表系统和负荷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试运行表明,该设计系统构建简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性价比高,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当前各类微机负荷数据记录装置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软件开发中存在的可扩展性差、数据文件没有统一格式,自动化程序低等主要问题,结合实际设计了一种面向负荷模型辨识的具有完全可扩展性的多AGENT系统,其中数据文件采集AGENT完成数据采集,数据文件管理AGENT和格式转换AGENT合作完成对不同格式数据的格式归一,模型辨识AGENT完成对不同模型、不同参数设置的模型辨识。多AGENT系统能自动对各种不同采样设备提供的现场综合负荷数据采集样本进行模型辨识,同时还能实现对各种数据格式、辨识模型的任意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