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昌吉市三屯河水库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TCA2003全站仪开发的变形监测控制网自动测量系统的功能特点,并对系统在昌吉市三屯河水库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测量效率高,精度高,大坝垂直位移变化、水平位移变化均符合重力坝变形的一般规律,大坝处在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大坝安全运行,需对其进行稳定性监测。详细介绍了利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基准网复测、监测网测量,并整理分析了一、二期监测结果,显示大坝未完全进入稳定期,需继续进行变形监测。利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大坝变形监测可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中小型水库利用该技术进行大坝变形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坝变形监测是大坝运行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基准控制点是否稳定是大坝变形监测控制网能够准确监测的前提。该文介绍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求及外业观测时应注意的事项,并以实例对其基准控制点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控制点稳定性判定应遵循:初次观测按照文中要求待控制点稳定后进行,二次复测按规范要求,测量控制点的固定角和固定边是否在限差内。基准控制点的稳定可提高大坝变形监测点的观测精度,为准确预报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大坝变形监测是大坝运行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基准控制点是否稳定是大坝变形准确监测的前提.该文以萍乡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网复测测值为分析基础,介绍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求及外业观测时应注意的事项,对其基准控制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复测测值与首次测值比较,测量控制点的固定角和固定边满足规范要求.基准控制点的稳定对提高大坝变形监测点的观测精度和准确预报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TCA2003测量机器人在南水大坝监测网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基于徕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开发的监测控制网自动测量系统的功能特点,并对系统在南水水电厂大坝变形监测控制网中的应用情况和测量精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测量效率高,自动测量成果无论在平面或是高程方面都能达到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2002年对青山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采用了高精度全站仪及电脑等对大坝进行自动化监测,在应用中每次进行测网基准校核测量和仪器安置时产生的误差,使得监测的数据误差明显偏大,不符合大坝的实际变形情况。通过对基点校准数据的处理,并依此来改正各测点的监测数据,大大减小了每次测量的测量误差,从而基本达到了大坝安全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控制网的测量工作为基础,对控制网优化中MINQE法在控制网的精度评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得出了某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控制网的优化图形,为大坝以后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站仪边角变形网观测方法结合垂线系统作为大坝变形的基准,代替了常规的变形控制网,有效地掌握了大坝的宏观变形状况。通过全面的大坝安全监测手段,掌握大坝在初蓄期的变形、渗流等状况变化,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工程补强措施,适时营造良好的大坝运行条件,在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了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9.
徕卡TCA监测系统在岩滩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徕卡多功能全站仪测量软件系统摒弃了传统断面仪外业测量时的繁琐配置和定位缺陷,减少了外业设备和作业人员编制数量,实现了变形测量野外数据采集软件控制、自动采集等功能,从而达到大坝变形网观测自动化、数字化、计算机化,保证了测量成果的准确性、高效率性,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文章介绍了徕卡TCA监测系统在岩滩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勤劳  赵谧  杨鹏 《西北水电》2007,(3):86-88,93
白杨河水库是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期间大坝安全监测只设简单的变形监测、渗流扬压力监测,由于长期运行条件所限,造成监测设施损坏,未能进行观测。本次按照水库运行需要并结合现行规范和监测技术设置必要的监测项目,并建立了大坝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即测量机器人系统,实现大坝变形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通过系统运行及实测数据分析,该自动化系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分析高地温隧洞环境对衬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目标,采用高地温湿度养护箱模拟高地温隧洞中的温湿环境,进行衬砌混凝土的养护,利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获得较为全面的试验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养护龄期的回归方程,归纳出温度、水胶比、砂率三个主要因素对衬砌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回归方程,温度、水胶比及砂率均可找到一个最优值(如水胶比为0.42、砂率为45%、养护温度为57℃)使得衬砌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随养护温度的升高,最大衬砌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对应的水胶比及砂率均有所增大,如养护龄期为28 d时,水胶比为0.31(养护温度55℃)、0.52(养护温度115℃)。因此,混凝土养护温度较高时,应适当增大水胶比及砂率。  相似文献   

12.
人工砂的表面粗糙,棱角尖锐,由人工砂配制的混凝土在强度、 抗冻性及抗渗性等方面性能要优于天然砂混凝土.天然砂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采用人工砂制备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人工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自收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砂混凝土的干缩早期发展快,后期变缓直至稳定,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其干缩先增大后减小,并且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在水灰比一定时,人工砂混凝土各个龄期的干缩均大于河砂混凝土;人工砂混凝土的自收缩在早期表现膨胀变形,后期快速收缩直至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补偿收缩混凝土中膨胀剂掺量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以掺膨胀剂后混凝土的抗渗性研究为重点,对不同水灰比和不同掺量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抗渗试验,主要探讨了水灰比、膨胀剂掺量两者耦合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并对最优值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膨胀剂掺量均能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两者的组合形式不同,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影响也不同;水灰比为0.45时,掺入膨胀剂反而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水灰比为0.55和0.65时,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膨胀剂可以提高其抗渗性能,最佳掺量分别为6%~8%和11%~12%。  相似文献   

14.
依据"快冻法",研究了粉煤灰掺量、稻壳掺量和水灰比对稻壳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掺量为10%和8.6%、粉煤灰掺量为17%~20%时稻壳混凝士具有良好抗冻性;随水灰比的增大,抗冻性能变差;水灰比在0.4~0.43范围内时其抗冻性能最好,此外影响稻壳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因素顺序为稻壳掺量>粉煤灰掺量>水灰比.  相似文献   

15.
张涛  王宝成  刘玉文 《人民黄河》2007,29(8):67-68,70
介绍了混凝土防渗墙的研究现状,结合东平湖围坝塑性混凝土防渗加固,进行了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膨润土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弹性模量没有随砂率的提高而有效降低。认为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塑性混凝土的研究将会成为今后混凝土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城市及村镇拆迁改造中产生的大量废砖垃圾作为骨料配制混凝土是环境保护的大势所需。碎砖骨料吸水性强,再生碎砖骨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需按单位附加水量与单位净用水量两部分考虑计算。通过试验,测试了4.75 mm~40 mm之间四个标准粒级在不同浸水时间的含水率,试配混凝土并分析了砂率及单位净用水量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碎砖骨料48 h饱和吸水率为18.6%,浸水45 min的含水率为16.71%~17.28%,粒径小吸水则快;水灰比与骨料用量一定时,砂率小,单位净用水量大,流动性则大。据此,建立了再生碎砖骨料混凝土附加水量计算式;构建了最大粒径31.5 mm连续级配的再生碎砖骨料混凝土在不同的水灰比和骨料用量情况下,获得不同工作性能时的砂率与单位净用水量的参考值表。可供配合比设计确定单位用水量参考。  相似文献   

17.
塑性混凝土弹模低、变形大,其能较好地适应地基沉降,因而在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陆丰核电厂围堰防渗工程中,为了充分利用现场资源,降低工程成本,拟采用石渣粉代替部分或全部石子和河沙进行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配合比设计。通过塑性混凝土性能试验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注水试验和孔内摄像对配合比方案的现场防渗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砂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膨润土掺量的增加,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抗渗性能大幅提高,强度只存在小幅度降低,满足工程对塑性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且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成墙质量完好。这验证了石渣粉作为骨料的配合比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膨润土种类及掺量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塑性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相对渗透系数试验,对比分析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对塑性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相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同一龄期下随着膨润土掺量的增加,塑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降低,但掺钠基膨润土的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比掺钙基膨润土的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约1.5倍;前者的相对渗透系数小于后者;塑性混凝土中膨润土的掺量不宜超过60%,宜控制在20%~40%之间;宜用90 d龄期作为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养护龄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分析各个因素对无机聚合物混凝土性能产生的影响,根据各个因素的影响主次,最终确定配合比各个参数的确定顺序,得出可以适用于工程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无机聚合物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工作性能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与普通混凝土类似,可以参照普通混凝土的混合设计过程,通过试验确定出配合比的设计参数,从而进行换算或直接选取;(2)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的3 d抗压强度和灰水比(C/W)线性关系良好,28d抗压强度和灰水比的线性相关性较差;(3)在水灰比固定的条件下,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的坍落度随单方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线性相关性较好,其对单方用水量较为敏感;(4)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混凝土的砂率降低3%。  相似文献   

20.
耐撞磨性是影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使用寿命及适用性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胶比、短切玄武岩纤维、粉煤灰、再生骨料替代率、双粒级骨料(5~10 mm,10~20 mm)掺量等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耐撞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超过0.27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撞磨时质量损失随水胶比增大而增大;内掺10%粉煤灰能够提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耐撞磨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撞磨性随着替代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替代率为50%时耐撞磨性最好;双粒级有利于提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耐撞磨性能。此外,强度、密度及孔隙率是影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耐撞磨性的主要因素,总体呈现强度越大、密度越大或是孔隙率越小,耐撞磨性越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