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旱减灾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余年以来全球范围干旱及其灾害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抗旱减灾研究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干旱监测评估技术、干旱预报技术、旱灾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旱灾管理战略等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抗旱减灾研究脉络及进展,进而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主要技术难点,指出干旱监测评估呈现由单指标向多指标综合发展、由单一站点强度分析向强度-时间-范围多个特征变量综合分析发展等趋势,干旱预报呈现由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干旱预报向基于气陆耦合的旱情预报技术发展的趋势,旱灾风险评估呈现由基于数学方法的评估模型向基于物理机制的评估模型发展、由静态风险评估向静态和动态风险评估相结合发展等趋势。  相似文献   

2.
甘肃防旱抗旱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干旱问题突出是甘肃省的基本特征,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干旱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近年来甘肃省抗旱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提高防旱抗旱工作水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继续抓好水利工程建设是甘肃省防旱抗旱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干旱灾害的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干旱灾害风险的复杂性、多变性也愈来愈显著。2022年,水资源相对丰沛的长江流域发生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影响波及流域农业生产、城乡供水、生态、航运、发电等诸多方面。在总结2022年长江流域旱情、旱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长江流域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抗旱减灾工作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实施甘肃省抗旱应急预案,标志着我省抗旱应急工作进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我省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现实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干旱天气频繁,旱灾影响日益加剧,干旱已严重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切实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急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时效性,提升抗旱减灾的应急能力,保证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编制了甘肃省抗旱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西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一定抗旱能力,成为抗旱减灾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陕西省旱灾频繁且呈加剧之势,加之受投入、机制、政策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抗旱服务组织的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抗旱能力下滑,与新时期抗旱工作不相适应。2009年北方冬麦区冬春严重干旱和今年西南5省秋冬春特大干旱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迫在眉睫。从陕西实际出发,在认真调研和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及典型场次旱灾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10月—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受灾人口和农村饮水困难情况都达到了近10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受灾率和成灾率均为1943年以来的最大值。通过历史场次旱灾对比分析发现,西南干旱并非偶然发生的现象,1951—1990年该地区同时发生干旱的次数为12次,且有缓慢加重的趋势。以云南为例,本次灾害与1963年旱灾在时空分布、灾害成因和灾情方面较为相似。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认清西南地区干旱特性与旱灾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规律,加强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政策的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少雨日益严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致使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乡供水条件,有力提高抗御干旱能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但是,我省抗旱减灾体系有待健全,抗旱投入机制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持续两年的区域性特大干旱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气象因素、工程设施、用水管理、水价机制、地理环境、种植结构和抗旱服务救灾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旱灾损失的原因,并结合丘陵地区农村经济和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措施:一是要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二是要加快节水改造步伐.三是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四是要大力实施旱区生态移民工程,五是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六是要加快灌区管理改革,七是要完善丘陵农业水价政策,八是要完善旱灾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以危机管理为主的干旱管理政策缺乏早期预警、抗旱准备等,致使在不断发生的干旱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国与澳大利亚的干旱因素及面对干旱的脆弱性具有相似性,通过对比两国干旱管理政策的差异,指出我国干旱管理中缺乏旱情监测、政府过分干预、缺乏旱灾保险机制等问题.借鉴澳大利亚先进的干旱风险管理模式,提出我国应建立旱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减少政府干预、增强农民自主抗旱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6年区域性干旱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文从气象因素、工程设施、用水管理、水价机制、种植结构和抗旱服务救灾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旱灾损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夏军  陈进  佘敦先 《水利学报》2022,53(10):1143-1153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遭遇从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长系列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流域历史典型干旱及其致灾情况;剖析了2022年长江干旱发生的成因及特点;提出了科学抗旱减灾和综合施策的思考。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干旱发生成因受全球气候等多因素影响,尤其大气环流异常,夏季梅雨期过短,入陆台风少,副热带高压长时间大范围控制等,导致了流域大范围降雨量和径流量显著减少;长江干旱具有周期性特点,其中严重及极端旱灾中下游发生概率高于上游;2022年干旱显著特点是极端高温地区和范围具有实测记录以来第一,夏秋连旱问题十分突出。但是由于流域抗旱能力提高显著,严重干旱至今尚未引起严重旱灾。未来抗旱减灾的重点是,科学认识干旱的自然属性和成因;在进一步完善流域和区域水网及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着力提高抗旱能力的基础建设,要加强以减轻重大干旱风险为主要目标的预警预报和调度等非工程措施,建立流域水旱减灾风险管理体系和适应性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干旱常态化、旱灾损失增加、干旱影响粮食安全等旱情形势特点,分析了抗旱服务组织运行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经费不保、队伍不稳、设备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编制、保障经费、整合力量、扩大储备、用好机制等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金冰  潘强 《治淮》2010,(2):14-15
<正>2008年12月,水利部下发《全国抗旱规划技术大纲》,要求全国各地大范围开展抗旱规划编制工作。本人结合安徽省干旱特点和旱灾的实际情况,针对抗旱规划目标中典型干旱年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是一个干旱灾害频繁的地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该文以2004年旱情为例,分析了泉州市旱灾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干旱的对策:强化水库科学调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发挥抗旱服务队的职能作用、开展打井抗旱工作、完善供水灌溉工程设施、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建立旱情动态监测系统、推动节水工作等。  相似文献   

15.
历史干旱规律分析是开展抗旱规划工作的前提。依据秦皇岛市1990~2007年统计的农业旱灾损失情况,采用经验频率法分析该市的易发旱灾等级、易发旱灾发生频率等历史干旱规律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市易发旱灾等级为轻度旱灾,发生频率为28%;易发旱灾等级东部较为严重,西部较轻,中部较为严重,南北较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抗旱法规体系,抗旱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法可依各种矛盾日渐凸显。近年来,旱灾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旱灾损失愈加严重,无论从2006年川渝百年大旱还是2009年初北方8省冬麦区特大干旱,都给人民群众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的公布实施,是我国抗旱工作进一步法制化、正规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在认真学习研究条例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认识、机制、制度、政策等方面深刻剖析了条例对依法推动抗旱工作的积极作用,提出更好在基层落实条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表明,吉林省干旱发生频率、干旱面积的旱灾损失均呈加快、加重的发展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①加强抗旱设施建设,增强抗旱减灾能力。②全面推广非工程抗旱技术措施;③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为抗旱减灾提供优质服务;④正确认识吉林省干旱缺水的基本规律,搞好抗旱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8.
罗丽艳  李芸  马平森  钟诚 《人民珠江》2011,(2):13-15,46
在收集云南省历史旱情、灾情资料以及1949—2009年的旱灾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云南省干旱周期的年际变化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干旱演变趋势,提出工程和非工程的抗旱措施,为云南省的抗旱减灾、制定抗旱调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内陆省份,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旱灾给全省经济造成严重损失。面对旱灾,甘肃省通过实施雨水集流工程,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推广节水灌溉等措施,大大减轻了旱灾损失,群众生活有了保障,部分地区粮食增了产,大旱之年获得了大丰收。在抗旱实践中,他们深刻认识到——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河水资源短缺、旱灾频发等问题,以应对干旱的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作为切入点,从黄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和旱情监测评估、水资源调配、支撑管理3个层面,开展大型灌区旱情实时监测和需水评估技术、基于龙羊峡水库旱限与小浪底水库汛限水位优化控制的大型水库群调度技术、黄河流域旱灾应急响应机制和应对干旱的风险管理保障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了黄河流域洪旱灾害监测与预警、抗旱水源调度与管理等综合适应技术体系,科学揭示了黄河流域旱灾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