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阳  白涛  王福珍 《化工学报》2015,66(12):4829-4835
针对火电厂石膏旋流器分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设计具有分离块和隔板的新型入口,以改善石膏旋流器的工作性能。采用Fluent软件,应用Reynolds应力模型(RSM)与离散相模型(DPM)模拟新型入口中不同粒度颗粒的运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随颗粒粒径增大,颗粒的运动半径与运动距离均增大,不同粒径颗粒在新型入口内能实现初步分级。对普通入口与新型入口石膏旋流器分别进行性能实验,获得不同工况下生产能力、出流浆液密度以及旋流器分级效率等指标参数,经比较可知,采用新型入口后,石膏旋流器底流质量浓度明显增大,10~30 μm石膏颗粒的分级效率有显著提高,最大增幅可达15%,同时,6 μm以下石膏颗粒的底流夹细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入口段流动阻力增大,生产能力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张晓东  丁丽  王伟文  李建隆 《化工进展》2002,21(Z1):243-246
环流式旋流器是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研究室开发的低压降、高分离效率的液固分离设备.本研究以优化其结构尺寸为目的,利用不同结构的环流式水力旋流器对水-砂物系进行了分离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环流式旋流器的分离效率随着环隙面积与外筒截面积比值的减小而增大,压降则随着环隙截面积与外筒截面积比值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陶瓷、化工生产领域内浆液脱铁的工程问题,开发了一种可以自动排料的磁力旋流器,并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入口流量、底流分率对磁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力旋流器可以通过磁系吸附浆液中的铁化合物颗粒。对比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磁力旋流器内铁化合物颗粒的径向沉降速度随进口流量的增大而减小。磁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随进口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其分离效率与进口流量的关系与理论推论相符。对于单固相铁粉浆液,磁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随底流分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多固相铁粉浆液,磁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随底流分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底流分率为0.55时,分离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油水分离用水力旋流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杰  蒋明虎 《水处理技术》1994,20(3):163-167
油,水分离用水力旋流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分离装置,其结构及尺寸与固,液分离用水力旋流器有较大的差别。通过研究,计算确定了水力旋流器的几何结构及各部分尺寸,并制造了一台样机,在自行设计的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分离效率达95%。同时试验了不同参数((压力P,流量Qi,浓度Ci,分流比F,尾管长度l3等)对仞了性能的影响,找出了一些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及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除油水力旋流器结构尺寸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室内模拟实验装置上 ,采用粒级效率进行了旋流器的小锥管锥角、溢流口直径、底流口直径、底流直管段长度和入口当量直径等尺寸筛选实验。筛选结果表明 ,旋流器的溢流口直径和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的分离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Z2):152-156
通过对影响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三个因素:底流管径、进料浓度和入口压力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影响旋流器分离效果的各因素主次顺序,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级实验得出,经分离后底流口颗粒粒径集中于20μm以上,溢流颗粒粒径则集中于20μm以下。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分离效率也在增大,当粒径达到30μm时,效率已经接近100%,旋流器起到明显的分级、增浓效果。  相似文献   

7.
除油旋流器入口流量与基本性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除油旋流器边壁的油滴粒径变化、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以及压力降与入口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入口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旋流器边壁的平均粒径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降低 ,分离效率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整个旋流器以及旋流器各段的压力降均与入口流量成指数关系 ,都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旋流器的压力损失中 ,进口、旋流腔及大锥段所占比例最大 ,且基本不随入口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小锥段次之 ,并随入口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直管段的压力损失所占的比例最小 ,它随入口流量的增大而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8.
入口注气条件下水力旋流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入口采用空气压缩机注气的条件下,进行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试验。对流量、分流比、气液比等参数进行了试验。试验发现,当入口含油浓度在600m g/L时,水力旋流器在流量4.10m3/h、分流比15%、气液比9%左右时有最佳的处理效果,可由不注气时的87%左右的分离效率提高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高效节能水力旋流器的研究,概括了水力旋流器能耗的理论研究以及影响旋流器分离性能和能耗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对其迄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效节能水力旋流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介绍了国内外高效节能水力旋流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旋流器分离性能和能耗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对其迄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充气水力旋流器用于油水分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潘利祥  孙国刚 《化工机械》2004,31(5):259-263
研究了充气量、进料量、分流比以及底流出口压力等主要操作参数对充气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影响的规律 ,得出了较好的工况点 ;与相同结构参数的未充气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充气旋流器能明显改善油水分离条件 ,具有较宽的操作弹性和较高的分离效率 ;同时用库尔特粒径分析仪分别测定了它们进口和底流口油滴的粒径分布 ,发现在旋流器中充入空气 ,强化了气浮 ,能够进一步分离更细粒径的油滴。  相似文献   

12.
影响动态水力旋流器脱油性能的综合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动态水力旋流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总结了影响其脱油性能的若干因素,包括内在因素、配套工艺及外在条件,结构形式及参数,制造精度及加工工艺,主要运行参数等。由大量实验结果得到该装置构件的结构形式及操作参数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油田三次采油污水处理现状,描述了污水处理现场试验工艺流程及主要试验内容。通过水力旋流器的两级串联实现油田含油污水的深度处理,利用试验计算出的分离效率来优选每一级旋流器的结构类型,最终确定两级旋流器的组合方式及操作运行参数。试验表明,两级整体效率最高可达94%左右。  相似文献   

14.
尾管过滤式水力旋流器滤出效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过滤用微孔管与常规液-液水力旋流器相结合,在后者的结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改进结构的尾管过滤式水力旋流器,并利用该旋流器对油水混合液进行了分离实验研究,测定和分析了尾管段滤出效率和底流效率。  相似文献   

15.
脉动流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脉动实验系统及相关的实验参数,研究了脉动流的一些主要参数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脉动周期比、流量脉动幅值比和雷诺数等参数对水力旋流器用于细颗粒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动周期比为0.68及流量脉动幅值比为2%左右等条件下,流量的脉动反而会提高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环己烷氧化法制备环己酮中氧化液废碱的分离问题,在80kt/a环己酮试验装置上开发了环己烷氧化液的废碱分离技术,即将重力沉降、旋流分离和聚结分离3种分离技术依次串联组合的梯度分离技术,同时采用较为先进的两段逆流碱洗工艺,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对Na+的脱除效率可以达到50%,延长烷-塔开车周期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旋风器进口结构的优化及其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兵涛  沈恒根  张吉光 《化工机械》2003,30(4):195-197,205
将旋风器常规进口结构优化改进为带有不同回转通道形式和角度的进口结构 ,并对各种旋风器的性能进行了冷态试验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双进口回转通道形式的进口结构可同时降低旋风器阻力和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结构参数对旋流沉降组合油水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影响旋流沉降组合式油水分离装置分离性能的不同操作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旋流器不同叶片数、出口角,沉降器板长、倾角、板间距及聚结材料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试验确定了各个结构参数的适宜值。  相似文献   

19.
褚良银  陈文梅 《化工机械》1999,26(3):125-129
研究了水力旋流器的节能与强化分离性能的匹配优化。结果表明,旋流器能耗的降减与分离性能的强化具有一致性,于是提出了兼顾节能与强化分离性能的优化节能原则;研究了能耗系数与运行费用准数之间的关系,表明最低运行费用准数并非对应最小能量耗损,并探讨了流场结构对运行费用准数的影响规律;系统地给出了旋流器在以不同工艺指标为目标函数时的优化结构组合基础数据库,为在不同工艺场合下运行的旋流器的优化节能提供出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