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镀逆流漂洗是一种从改革漂洗工序着手的电镀废水污染防治技术。这项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防治电镀废水污染,而且能够回收水和化工原料,实现电镀漂洗水的闭路循环。然而,过去发表的有关逆流漂洗的文献资料,多数是局部的,另散的。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逆流漂洗原理、理论计算方法、实用设计方法及生产运行经验;文中论证了并列漂洗、连续逆流漂洗、间歇逆流漂洗、喷淋漂洗等适用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数理关系,给出了逆流漂洗最优化设计的定量关系;文中收集了我国及美国、日本、西德等国家一部分经过生产检验的逆流漂洗各项技术参数,并示出计算实例。文章最后介绍了电镀废水闭路循环系统,包括逆流漂洗——阳离子交换系统、逆流漂洗——阳离子交换——蒸发浓缩系统、逆流漂洗——反渗透系统、逆流漂洗——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系统以及多种废水处理单元组合的无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初开始试验用反渗透法处理电镀废水,首先用于镀镍漂洗水的回收处理。此后又应用于处理镀铬、镀铜、镀锌漂洗水以及混合电镀废水。由于技术上的可靠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对镀镍漂洗水的处理运用比较广泛。据文献报导,仅美国就有106套反渗透装置用于镀镍漂洗水的处理。目前反渗透处理电镀废水的装置已达850米~3/天的规模。在我国,应用在镀镍、镀铬等漂洗水的回收处理方  相似文献   

3.
电镀和金属加工业废水中锌的主要来源是电镀或酸洗的拖带液。污染物经金属漂洗过程又转移到漂洗水中。因此,对电镀废水必须认真进行回收处理,做到消除或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电镀工业中采用逆流漂洗方法达到节约用水之外,为了从漂洗废水中回收电镀药品,引用了蒸发和离子交换、反渗透等技术。本文主要叙述应用反渗透技术回收和处理电镀漂洗废水,特别强调目前最新型的膜材料:PA-300、PBIL、NS-200、NS-100、SPPO的性能特性。由于工业化的 CA 膜(醋酸纤维素膜)和B-9膜(芳香聚酰胺膜)的 pH 的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所介绍的当前较新型的有效的膜,它能处理具有广泛 pH 范围和高氧化性(如铬酸)的电镀漂洗废水,例如可以处理氰化铜、氰化锌、酸性铜和铬酸电镀漂洗废水,在电镀工业中,应用这些膜是大有前途的,努力实现这些膜的工业化生产是反渗透技术膜材料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用电去离子过程从稀溶液中回收镍离子并制备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会霞  闫博  王建友  傅学起 《化工学报》2007,58(5):1259-1261
利用基于EDI工艺的单个过程实现了低浓度废水中镍的回收并同时制备纯水.研究表明:当原水镍含量为55ppm时,镍去除率可达99.9%以上,淡水产水中镍的浓度低于0.05mg·L-1,其电阻率稳定在2.02~2.59MΩ•cm,浓水中镍浓度则可高达1263mg·L-1.该研究充分证明了EDI可用于回收低浓度含镍废水中的镍离子且同时产生优质纯水,从而可实现如电镀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和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6.
反渗透膜技术处理含镍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24m^3/d电镀镍漂洗水膜法闭路循环回收系统,采用两级反渗透(RO)膜分离技术对电镀废水浓缩50倍以上,23.6m^3/d透过液回用到电镀生产线作为漂洗用水,浓缩液再用蒸发器进一步浓缩后直接回到镀槽,废水处理实现闭路循环.从2005年4月到2007年4月,共运行了2年,整个系统运行良好。通过回用水和回收镍等资源,产生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清洁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电镀含镍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7.
电去离子技术(EDI)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电去离子(EDI)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简要介绍了EDI技术去离子的原理及其发展情况;介绍了该技术在电镀废水、锅炉补给水、纯水制造以及去除低浓度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ED I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艺中。采用膜分离技术浓缩镀镍漂洗水以及回收利用漂洗水中的镍和水资源,可以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文章主要介绍了纳滤膜、反渗透膜、集成膜处理电镀镍漂洗废水,并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将会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电去离子(EDI)过程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管山  王建友  王世昌 《化工进展》2003,22(8):837-840
用电去离子(EDI)过程处理电镀废水的目标在于以连续操作的方式,一方面获得高品质的淡水以返回电镀工艺作为镀件的清洗水,另一方面得到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的浓缩液以利于直接返回到镀槽使用,从而实现电镀工艺的闭路循环。介绍了用EDI处理电镀废水的各种膜堆形式及性能,并展望了EDI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某塑胶电镀企业粗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铬漂洗废水,总量约为25 t/d,主要污染物为六价铬。对原有漂洗及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采用了离子交换?浓缩蒸发联合法进行处理,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了废水回用及铬酸酐回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电去离子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反渗透后接电去离子过程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EDI过程产水水质的影响,探讨了EDI过程去的最佳操作参数,同时还考察了EDI产水过程的稳定性。实验表明,EDI过程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并能获得高质量的纯水。同时还发现,提高EDI膜堆的操作电流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纯水;进入EDI膜堆的原水电导率越低,EDI的产水水质就越好;适当提高EDI膜堆水回收率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产水;适当提高EDI原水  相似文献   

12.
王方 《工业水处理》2006,26(7):4-6,39
制备纯水用电去离子(EDI)工艺在工业上已应用近20 a了.为了改善EDI装置的性能、增加可靠性和降低系统的总费用,已先后推出了第一代"薄室"、第二代"厚室"和第三代"圆盘式"结构EDI装置的种种系列产品,EDI工艺已在发电、电子、制药等行业得到愈来愈多地应用.作者通过对这三代EDI装置发展历程的讨论,重点阐述圆盘式新型EDI装置的结构和特点.还讨论了EDI装置的出水水质标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费兆辉  王建友  陈维利  樊改肖 《化工学报》2012,63(11):3560-3566
电去离子(EDI)及其衍生过程近年来在脱盐、离子浓缩和化工产品的新颖制备等领域日渐重要,但在离子交换膜"膜-液"界面的水解离这一核心机理研究方面仍有诸多不足。对EDI过程中阴离子交换膜的降解及其对水解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总结分析。首先通过对阴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率、交换容量和电导率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EDI过程中存在季铵型强碱性阴离子膜的部分叔胺化降解行为。进一步通过对EDI过程特征曲线等过程宏观特性的对比研究,证明了季铵型阴离子交换膜的降解对阴离子交换膜"膜-液"界面层的水解离具有催化效应。为EDI过程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实现具有可控水解离的电驱动膜过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EDI装置广泛应用于纯水系统深度除盐工艺,该文介绍了EDI装置污染的特征和原因,分析了EDI装置清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对EDI装置清洗剂的配方和应用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ED-EDI工艺制备高纯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冬云  李清雪  李福勤 《水处理技术》2004,30(3):162-163,181
通过电渗析(ED)后接电去离子(EDI)过程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进水流量、原水水质因素对EDI产水水质的影响,并探讨了EDI过程去离子的最佳操作参数。实验表明:进水导电率越低,适当提高膜堆的操作电流及加大进水流量,都可以提高产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电去离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去离子是一种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结合形成的膜分离技术,它结合了电渗析连续脱盐和树脂深度净化的特点,并克服了这两种分离技术原有的缺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介绍了EDI技术的去离子原理,回顾了EDI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电去离子纯水制备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EDI作为一种先进的纯水、高纯水生产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主要介绍EDI过程的原理、工艺及关键技术,展望了EDI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昆山市某医用塑胶厂以自来水为水源,采用二级RO+EDI+超滤组合工艺制取超纯水.运行结果表明,采用二级RO+EDI+抛光混床+超滤工艺制取超纯水是可行的,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工程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化工行业高纯水全自动生产,本文利用电除盐(electrodeionization,EDI)技术替代传统的混床技术,并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对EDI产水过程模拟仿真的可行性,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建立了进水流量、电导率、pH值以及工作电压与EDI透过水电阻率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并对不同的训练样本归一化方法和训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网络隐含层层数为1、节点数为13时,采用归一化方法三能够较好的预测EDI透过水电阻率,且该模型可用于EDI除盐过程的动态描述,为实现化工行业高纯水全自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