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燕麦品种用于加工燕麦片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加工燕麦片的适宜性,以2012年国内燕麦主产区31个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快速聚类分析等建立感官评价方法、筛选燕麦片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标准、筛选适宜加工燕麦片的品种。结果表明燕麦片感官评价新权重为形状大小20分、色泽15分、燕麦片口感35分、汤汁口感30分。加工适宜性评价标准为燕麦白度43~50、峰值黏度50~90 cm·g、总酚150~250 mg/100 g、β-葡聚糖4.50%~6.00%,燕麦片汤汁相对黏度2.00~4.00、容重300~350 g/L。根据聚类结果和适宜性评价标准,筛选出适宜加工燕麦片的品种为山西右玉的坝莜3号、晋燕8号,甘肃定莜2号,新疆白燕2号。  相似文献   

2.
燕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我国2012年31个裸燕麦品种,对燕麦品种间营养与加工品质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营养品质较高的燕麦品种,并对糊化特性为主的加工品质进行品种分类。结果表明:营养品质中直链淀粉、粗脂肪、β-葡聚糖、总酚等营养指标品种变异性较大(CV15%)。加工品质中脂肪酶活(CV:32.56%)和糊化特性(CV15%)品种变异性较大,白度差异较小(CV:4.57%)。通过聚类分析最终初步筛选出甘肃定莜5号(高蛋白)、吉林白燕2号(高β-葡聚糖)、山西晋燕8号(高赖氨酸)及山西坝莜3号(高亚油酸)等营养品质较高的燕麦品种。按糊化特性初步将燕麦品种分为3类,适宜不同类型燕麦产品加工。相关研究旨在为燕麦育种和加工人员提供燕麦品质的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
燕麦籽粒与燕麦片品质的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品种燕麦籽粒品质与其燕麦片加工品质特性的关系,以国内燕麦主产区56份燕麦原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适宜加工燕麦片的品种。结果表明,燕麦原料的L*值、b*值高,则加工出的燕麦片泡前和泡后色泽均较好,因此在选择加工燕麦片的原料时,宜选择色泽明亮、呈黄色或淡黄色的燕麦籽粒。蛋白质、灰分、纤维素、β-葡聚糖含量高,脂肪、总淀粉含量低的燕麦原料,加工的燕麦片常温吸水率、高温吸水率、汤汁可溶性固形物和黏度较高而容重较低,冲泡后其香味纯正浓郁,汤汁黏稠度大,麦片劲道不黏牙,口感滑润,风味浓厚且持久。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乌兰察布产白燕二号加工的燕麦片品质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508%,综合评价筛选出定燕2号、西宁皮1、新燕麦1号、张燕4号、燕科2号等为燕麦片加工原料的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燕麦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文选取了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9项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了燕麦品种间各个营养指标的变异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燕麦的品质做出综合性评价,并建立燕麦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燕麦之间,"花早2号"的油酸含量与其他品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剩余8种脂肪酸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无显著性差异(P>0.05),β-葡聚糖含量、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水分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除了水分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他营养成分指标变异系数都大于10%。其中"花早2号"富含亚油酸,"GL380"的β-葡聚糖含量高达4.10%,"张莜14号"富含黄酮,其含量为4.14 mg RE·g FW-1,"花早2号"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4.42%。对各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06%,反映了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在所有样品中,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为"026"、"H44"、"张莜14号",表明这三个品种第一主成分即总酚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综合品质较好。为了量化样本间的相似性,减少偏离样本的干扰,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按照变量重要性(黄酮 > 脂肪 > 淀粉 > 总糖 > 水分 > β-葡聚糖 > 蛋白质 > 多不饱和脂肪酸 >总酚)将10种燕麦分为3类,第一类有"026"、"花早2号"、"坝莜1号"、"1048-109"、"花晚6号";第二类有"张莜14号"、"029"、"张莜13号"、"H44";第三类有"GL380"。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种燕麦的品质评价提供借鉴,并为燕麦的育种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收集2011年国内燕麦主产区42个燕麦样品,分析了品种间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差异以及酶解后燕麦浆稳定性差异,探讨了淀粉性质、糊化特征值以及酶解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淀粉质量分数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54.94%~65.85%和8.26%~15.49%;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变异系数CV最小(12.10%),破损值CV最大(158.30%),有25个品种的破损值为0,河北坝莜1号和S109-61-31燕麦粉破损值最大。酶解后四川白燕2号、盐源1号、宁夏白燕2号、甘肃定莜7号等回生值较小,比较适宜燕麦饮料的生产加工。燕麦浆酶解后的稳定性与燕麦粉糊化特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以坝莜1号燕麦籽粒为原料,分别制粉获得炒制燕麦粉、燕麦片磨粉、超微燕麦粉3种燕麦面粉,并以实验室粉碎获得燕麦粉为对照,系统比较了不同处理获得燕麦粉的出粉率、理化指标以及面团特性。表明:炒制燕麦粉、燕麦片磨粉、超微燕麦粉的出粉率分别为79.4%、85.0%及95.0%。与对照燕麦粉相比,3种处理燕麦粉的脂肪含量均增加,而蛋白质含量、β-葡聚糖含量和灰分含量均减小。超微燕麦粉破损淀粉含量高;燕麦片磨粉色泽L值和a值最高,炒制燕麦粉的b值最大。峰值黏度、DSC热焓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燕麦片磨粉、炒制燕麦粉和超微燕麦粉,且差异显著(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燕麦片磨粉淀粉颗粒保留完整。3种燕麦粉的吸水率、峰值黏度、回生值、稳定时间都差异显著(P0.05),其中,炒制燕麦粉和超微燕麦粉吸水率高。总体而言,炒制燕麦粉各项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7.
燕麦全粉工业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燕麦制粉一般产生30%~35%的燕麦麸副产品,大多用作饲料.为了有效利用燕麦资源,研究了不同燕麦原料的主要品质指标和淀粉糊化特征,选择定莜7号等3个品种进行燕麦全粉加工;通过加工工艺优化,确定微波功率为4.8 kW、微波速度1.2 m/min、微波温度(120±5)℃,挤压控制3段温度170℃-150℃-60℃、...  相似文献   

8.
燕麦乳作为新兴植物代乳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快速发展,燕麦乳的风味是影响产品接受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燕麦原料品种的差异,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燕麦乳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解析,并从中筛选出适宜的燕麦原料。结果表明:燕麦原料与其加工制品(燕麦乳)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燕麦原料分析出14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经热烫、酶解、杀菌等加工处理后的燕麦乳中检测出30种化合物。结合各化合物的香气活度值(OAV)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己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壬醛、1-辛烯-3-醇、苯甲醛等挥发性物质对燕麦乳风味的贡献值较大。4种燕麦原料中ZBY01制得的燕麦乳感官评分最高、风味最佳,从其风味化合物组成上看,己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等的含量较低,且可检出庚醛、壬醇等特殊香气成分。另通过对燕麦乳感官品质的总体评价,本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宜加工纯天然燕麦乳的适宜原料—ZBY01。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7个品种马铃薯品质测定与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鲜食、加工及鲜食加工兼用的新疆马铃薯主栽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的主要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个别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将马铃薯7个品种归分为4类。第1类加工型品种为下寨65、夏菠蒂和克新19号;第2类鲜食型品种为中薯18号和紫花白;第3类加工鲜食兼用型品种为费乌瑞它;第4类为青薯9号,加工或者鲜食都不太适宜。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广西地区5个冬作马铃薯品种,测定其理化指标和全粉加工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品质指标的差异和内在联系。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川芋117和桂农薯1号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高,全粉具有高L*和低b*,适宜于淀粉和全粉的加工利用。川芋117峰值黏度和终值黏度高,吸水性强,桂农薯1号吸油性强,冻融稳定性较好。主成分分析提取了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4个,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2.792%,可有效地反映出马铃薯理化和品质指标特性的总变异,筛选出的代表性评价指标有总淀粉、粗蛋白、直链淀粉、起糊温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此外,通过主成分载荷图和相关性分析数据揭示了部分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和相关方向。研究可为马铃薯加工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