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加层工程实际,通过对原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加层后原结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部分框架柱、部分框架梁配筋不足,底层柱部分轴压比超限。本文结合该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加层加固工程实例,阐述后续使用50年的框架结构加固思路和设计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框架结构建筑物改造加固的设计实践,介绍了框架结构宿舍楼扩建加层改造的加固设计。分析了扩建加层结构计算模型的动力特性,确定需加固的构件。经分析,加层后原结构主要存在承载力不足,柱轴压比超限和构造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给出了主要构件加固节点设计,主要包括增大截面加固柱、增大截面加固梁和外包钢法加固梁等加固设计,并验算了加固后加层扩建结构模型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提出加固改造工程需要重视的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成都某住宅楼存在较复杂偏心墙变柱的节点,为研究复杂墙柱节点的应力分布及其力学性能,在整体结构中把墙柱节点单独取出来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复核整体分析的计算结果。考虑上部楼层墙体对转换梁的影响,选取转换层上一层墙体、转换梁以及转换层柱子作为分析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剪力墙满足设计要求;柱子满足设计要求,柱底配筋可适当加大;转换梁应采用应力配筋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混凝土梁开裂的工程实例 ,在复核原结构设计时 ,发现设计配筋不足是导致混凝土梁开裂的主要原因。现场检测结果说明 ,施工质量差、混凝土强度低是另外一个原因 ,最后提出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地质软弱的地基上兴建建筑物时,往往由于上部建筑物荷载较大,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和加强上部建筑物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将基础设计成钢筋砼片筏(梁板式或平板式)基础。设计这类基础除了要满足地基承载力外,尚应根据上部建筑物承重体系的不同而满足不同的地基变形要求:当上部为砌体承重结构时应满足规范上对局部倾斜0.002~0.003的规定,以保证砌体不出现开裂;当上部为框架承重结构时要满足相邻柱位下沉降差为0.0021~0.0031的规定,以保证框架梁不出现因沉陷不均而引起的裂缝。在设计工作中,常常遇到上述的沉降计算。由于进行上述沉降计算需要复核的位置很多,用手算是相当繁  相似文献   

6.
我校图书室由原教学楼改造而成,因设计荷载变化,故对原教学楼进行加固.在加固设计时,楼面板采用面层现浇及碳布增强其强度,采用附加梁减小楼面板跨度并传递楼面板新增荷载,KJ-1框架梁采用增大截面技术以满足承载要求,而结构柱则采用外包型钢加固技术来满足竖向荷载的要求.同时,对不同加固技术的施工要点进行了简要阐述.通过各种加固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今后学校老旧建筑物的改造加固探索一种简便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祁跃华 《山西建筑》2001,27(5):59-60
在加层工程中,为解决原设计下梁截面不足,配筋不足的问题,采用加建部分重新浇注混凝土基础、柱子、钢筋与原基础进行焊接,对框架梁要进行加固处理。介绍了梁底焊筋、混凝土浇注加固施工工艺。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控制要点,解决了许多旧的工程经加固处理后可达到现在使用要求及现行设计规范要求的问题,从而节约了开支。  相似文献   

8.
杨宏  刘畅 《四川建筑》2007,27(Z1):124-128
针对业主对"停工改建"工程新的使用要求,对原建筑进行了加层、托梁拔柱、加固补强等改建工作。对已建的结构进行改造,其受力性能与新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故应对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分析,以保证建筑物改建后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各项控制指标。为保证其安全,对不同工况作用下的详细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某办公楼加层改造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通过对原结构的复核验算,决定对结构柱采用外包混凝土和增加配筋的加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某钢筋混凝土锯齿形排架结构设计中柱子截面取值偏小导致结构不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的原因。将锯齿形排架与一般排架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在锯齿形排架结构设计中不能将七字梁部分简化成链杆进行计算。针对工程特点制定了仅加固边柱的经济有效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于建筑增层和功能改变,造成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已建二层的一些框架柱的轴压比超出规范的限值,原设计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对比计算、试验论证等手段对碳纤维在框架柱抗震延性加固的应用和钢纤维混凝土在转换梁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中。  相似文献   

12.
某高校体育馆依据新的使用要求,需将原建筑物第3层的部分柱拆除.对结构的分析和计算表明,新生成的荷载已超出原结构的允许承载力.通过方案比选,使用预应力技术对原框架梁进行主动受力加固,此种加固法既能增加构件的抗弯强度,又能提高构件的刚度并减少其挠度值.若对框架柱采取扩大截面加固法,则增加了框架柱的截面及配筋.整个加固设计中着重考虑节点的构造措施,确保新老结构能共同工作,以提高结构的综合承载力,使得在改造加固后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不降低.施工方案设计中采取先加固后拆除的工作流程,无需设置大型的支撑结构,具有经济效益好、施工速度快、安全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短柱基础可有效减小底层柱计算长度,满足底层侧向刚度要求。对多层框架采用不同高度及截面尺寸的短柱基础与按以短柱顶为嵌固端进行简化计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能按以短柱顶为嵌固端进行简化计算。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采用短柱基础的多层框架的设计方法,即设计时可将短柱层设为一个结构层,再将上部结构嵌固于短柱顶及基础顶分别进行计算,一层梁、柱按两次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设计配筋,其他构件按有短柱层计算结果设计配筋。  相似文献   

14.
茅卫兵  葛崇勋  陈蕾 《江苏建筑》2010,(1):80-81,85
对条形承台梁下单排管桩分别发生纵向偏位和横向偏位时承台梁的内力和配筋进行了研究,指出应严格控制桩的横向偏位,即使偏位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也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需要复核承台梁的配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改建加固一幢旧厂房的工程设计实例,按照其功能改变后的使用要求,对原有基础,楼板、框架梁、框架柱等主要受力构件进行设计复核,经过对建筑物的质量评估和鉴定,设计出应用于加固的工程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某商业建筑因功能需求需要在原建筑顶层接建一层,经检测原建筑主体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不足以支撑接建层荷载,为达到预期要求,需要对原建筑梁、柱部分进行加固改造设计,对加固改造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原建筑物为两层框架结构,现为了满足办公需要,经对原设计进行验算后满足加层的荷载和安全要求.设计院根据计算重新进行了加层的图纸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江西商务大厦原设计为一层地下室,三层大裙楼和由二十四层及九层双塔楼组成的大厦建筑,基础为人工挖孔桩,持力层为含砾粗砂层.加层要求是对九层的塔楼进行改建,原设计为底层至三层是框架结构;四至九层为砖混结构,加层后四至九层改为框架结构.由于结构形式改变,边柱基础承载力不够,中柱基础承载力有富余.因此通过墙体改用轻质墙和加固边柱基础或调整柱间荷载,则具备直接增加五层的条件,但需进行基础加固处理或结构内力调整.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委党校健身会议综合楼需进行加层改造,新加楼层结构柱截面保证了受力要求和施工方便。介绍了后建楼层梁与原剪力墙拉接节点的做法及抗风柱与网架选型的原则与连接方法。原工程的基础不需要加固处理。工程使用情况良好,设计经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平先  李冰  高健磊 《建筑技术》2003,34(6):435-435
郑州市某专科学校原办公楼为20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内廊式4层砖混结构。其纵横墙均为厚240mm实体砖墙,纵墙双开间或三开间大梁下设有240mm×370mm砖壁柱;基础为三合土刚性条形基础,室内地坪处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建设单位拟将原办公楼再加一层,改造后用作学生宿舍。经鉴定,结构现时质量状况良好,具备增层改建的条件。1加层改建方案及结构设计原办公楼建成十多年来,未发现明显裂缝,地基土经压缩固结已基本完成,承载力有所提高,故利用原建筑物的承载潜力,采用加宽基础法直接进行加层改建[1]。1.1砖壁柱的加固经结构分析计算,将支承大梁的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