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渗油藏水驱后CO2潜力评价及注采方式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延长油田乔家洼区块由于基质致密和非均质性严重造成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开展CO2室内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分别对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驱油潜力进行评价,并对气水交替驱流体注入速度、段塞尺寸及气水比等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对区块采用水驱、优化井网后水驱、利用优化的CO2驱注入参数开展气驱和注气5年后转气水交替驱4种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产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在目标区块高含水后有着较大驱油潜力,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分别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8.43%和20.95%;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下采收率随各注入参数的增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佳注入速度、最佳注入段塞尺寸和最佳气水比分别为0.73mL/min、0.1PV和1∶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井网后水驱、连续气驱和注气5年后转气水交替驱3种方案在开发15年后,分别可以在原水驱方案基础上提高采收率0.77%、13.81%和12.98%,建议采用注气5年后转气水交替驱方案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
延长油田乔家洼区块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油藏。针对该区块基质致密和非均质性严重造成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开展CO2室内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分别对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驱油潜力进行评价,并对气水交替驱流体注入速度、段塞尺寸及气水比等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对区块采用水驱、优化井网后水驱、利用优化的CO2驱注入参数开展气驱和注气5 a后转气水交替驱4种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产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CO2驱在目标区块高含水后有着较大驱油潜力,连续气驱和气水交替驱分别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8.43,20.95百分点;最佳注入速度、最佳注入段塞尺寸和最佳气水比分别为0.727 m L/min,0.10 PV,1∶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连续气驱和注气5 a后转气水交替驱,在开发15 a末,在水驱基础上分别可以提高采收率13.81,12.98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海LD10-1油藏减缓吸液剖面反转技术需求,通过层内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发现Cr~(3+)聚合物凝胶与水交替注入工艺具有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运用并联岩心驱替实验,从驱替过程和驱油效果两方面探讨了交替注入增油机理。结果表明,相比整体凝胶段塞注入工艺,"Cr~(3+)聚合物凝胶+水"交替注入方式具有更好的封堵和驱替效应。凝胶前置段塞对高渗透层实施封堵后,后续水段塞一方面可使弱凝胶分子线团膨胀加强封堵效果,改善后续流体的转向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增强驱替效果,减缓吸液剖面反转现象。在实际设计交替轮次数时,应考虑水段塞过多易引起高渗透层突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存在裂缝发育,先期水驱时,裂缝的高导流能力致使注入水充满了大部分裂缝,高含水与高效开发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注气能够保持地层压力,波及效率较水驱高。为评价CO2的驱油效果,用正五点法单元井网,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华北任丘裂缝性底水潜山油藏CO2驱注气参数进行优化,主要包括段塞大小优化、注气速度优化、气水交替中的小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吉林油田某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CO2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与水驱和连续注气方式相比,交替驱能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衰竭开采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时,随着注入时机的推迟,采收率先是快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不过采收率变化幅度较小。注水开发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时,随着注入时机的推迟,采收率先是快速降低,然后逐渐增加,采收率降低幅度较大。注水开发后,经过一段时间焖井,再进行气水交替驱,焖井时间与采收率关系比较复杂,最佳焖井时间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高凝油油藏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得到了岩心尺度下的最优化参数,采出程度较纯水驱时提高19.83%。在物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岩心和流体参数、含气活油相渗曲线建立数值模型,分别研究注采井网、注采井距、段塞尺寸、气水体积比、注入时机、注入周期各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五点系统、300 m井距、0.2PV段塞尺寸、1∶2气水体积比、含水率60%时转注、连续注入9个周期为最佳方案,可以保证在较低的注气成本下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对以后该类油藏的气水交替驱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致密油藏中孔喉狭小,且非均质性很强,油水两相间形成较高的毛管阻力,水驱过程中水相将首先突破毛管压力较小的大孔道。随着大孔道的连续性被突破,一个水窜通道将逐渐形成,之后注入的水将沿着水窜通道流动而失去驱油作用,若储层中存在微裂缝该现象更明显。研究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及水驱过程可能的毛管压力分布,针对气水交替中油气水毛管压力压降特征,提出了注入微量气段塞及大量水段塞调堵致密油藏天然裂缝及较大孔隙的气水交替法,设计了一种新的微量气注入实验,并且从注入强度、注入周期和注入次数3个方面进行优化,预测采收率的变化。研究表明,采用微量气气水交替法对致密油藏水驱水窜后提高开发效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吉林油田某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与水驱和连续注气方式相比,气水交替驱能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气水交替驱过程中,在一定井底控制压力下,最佳气水段塞比是变化的,它与渗透率、注气速度和井底压力等因素有关。最佳气水段塞比对渗透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注气速度其次,井底控制压力再次。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最佳气水段塞比逐渐减小,而采收率也逐渐减小。渗透率在一定范围内,渗透率越低,气水交替驱的效果越好。这也从理论上证明,与中高渗透油藏相比,气水交替驱更适合低渗透油藏。它为油田CO2驱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吉林油田某低渗透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驱替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交替驱替方式优于注水方式和连续气驱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交替驱过程中,气段塞和水段塞的先后顺序对采收率有显著的影响,气水交替驱优于水气交替驱,随着注气速度的增加,采收率的差值也逐渐增加。气水交替驱注入CO2能够和原油充分接触,越早注入CO2,对提高原油采收率越有利。该研究不仅为低渗透油田CO2驱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于国家下一步进行CO2驱油和埋存潜力评价及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鲁中区M稠油油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结合相态拟合后的状态方程,建立先导试验区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历史拟合调整后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虑天然气气水交替的注气量、首段塞尺寸、后续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注气时机和注气速度6个参数,以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对各注入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定量评价各注入参数对稠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程度,得到各注入参数优先次序,并获得天然气气水交替各注入参数的最优组合,为现场天然气气水交替注入参数的确定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依据184断块油藏条件和原油物性特点,认为采用CO2混相驱是提高该区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全区注水处理的历史拟合,设计了两种不同注入方式--单段塞注气和水气交替注入。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2与184断块地层流体在目前压力下可以混相,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比单段塞柱气方式提高采收率幅度要高。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CO2混相驱油藏合理采收率,基于水驱油分流量方程、Buckley-Leverett水驱油非活塞理论及CO2混相驱特性(即混相驱油藏不存在界面张力,各相渗透率与对应相饱和度成正比),将水驱油分流量方程进行适当改进,其物理性影响因素更加明显,更适用于CO2混相驱油藏,并推导出CO2气体分流系数关系式和原油采出程度与累积注气量之间的关系式,用来设计和预测CO2混相驱开发参数。同时对采出程度与累计注气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求导,得到了注CO2混相驱油藏合理采收率导数方程的数学模型,可为计算合理注入CO2量及注CO2混相驱最终采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驱不同注入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窜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气水交替(WAG)注入方式可以很好地稳定驱替前缘,从而提高宏观波及效率。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复杂,影响气水交替开发效果的参数多,为了得到最佳开发效果,有必要对注入方式和参数进行优化。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O2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等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长庆油田某超低渗透油藏CO2水交替注入方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式为CO2水同步注入,注入周期为1 a,段塞气水比为1∶1,段塞最佳注入总量为0.44 HCPV,最佳注入层位为底部4个小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CO2气驱开采复杂断块油藏“阁楼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后期,位于构造高部位的“阁楼油”难以经济而有效地开发。苏北盆地拥有丰富的天然CO2气源,采用槽船运输、井口增压和高压升温等技术,在溱潼凹陷储家楼油田开展CO2气驱试验。通过数值模拟优选出CO2气驱方案,并于2000年10月开始矿场试验,已注入CO2气132.06万m^3,占油藏孔隙体积的1.59%,已增产原油2545t.综合含水率降低6%,每立方米CO2气换油0.001927t,提高油藏采收率1.07%,效果显著。试验取得了一批宝贵的资料,对CO2气驱的开采过程及生产动态特点有了新的认识。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油藏低部位井注入CO2气驱替水驱剩余油,能在油藏高部位形成新的油气富集带,机理清楚,工艺相对简单,见效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复杂断块油藏三次采油方式。图3表3参12  相似文献   

15.
对于边底水驱油藏、应力敏感油藏与高油气比油藏等复杂油藏,如果地层能量保持不适当,将会改变储层的渗流特征,显著降低油藏的采收率和开发效益。在深入研究复杂油藏生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渗流理论阐述了边底水驱油藏水侵对储层的伤害、高油气比油藏脱气对渗流的影响、应力敏感油藏在较大应力下对渗流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影响程度与地层能量保持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油藏能量优化控制措施:对于边底水驱油藏,可以通过控制采油速度与产量、采用合理的井型及控制地层能量,改善油藏渗流特征,促进油藏的高效开发;对于应力敏感油藏和高油气比油藏,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井型、适时注水、采用合理的开采速度、改善油藏的渗流特征,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吉林油田CO2试验区数值模拟和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研究相结合,对吉林油田CO2试验区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对最优方案作了长期预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对CO2驱有较好的适应性。CO2合理用量为15%HCPV,最佳注入方式为段塞尺寸逐渐减小的改进交替注气水方式。达到经济极限产量时,试验井组内CO2可波及区采收率提高15.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效果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为特低渗透、低流度和低产量的油层,在注水开发条件下无法有效动用.以芳48断块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利用Eclipse软件研究改善注CO2驱油效果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注气能够提高油藏压力和初期产能,降低特低渗透油藏早期的产量递减;周期注气能够有效改善流度比,扩大CO2的波及体积,降低黏性指进的影...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nature ultra-low permeable cores from Changqing Oilfield, the simulated experiments of nitrogen drive after water flooding have been accomplished for the ultra–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 injection pattern of nitrogen includes direct gas injection, water/gas alternating injection and pulse gas inj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 injection could not develop the ability that nitrogen enters into the local tight area to improve the microsweep efficiency, because the good mobility generates gas channeling in some local high-permeable zone. Subsequent direct nitrogen injection after water drive only enhances the oil recovery ratio by 3.65%. The dispersion degree of oil, water, and gas is much higher for water/gas alternating injection after water injection, and the capillary force is the main resistance to suppress the rapid gas flow validly in local high-permeable zone. Nitrogen is enforced to drive the residual oil in local tight area or micro pore system. Water/gas alternating injection after water flooding enhances oil recovery ratio by 16.37%. Pulsing injection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elastic energy of the high-pressure nitrogen and pressure disturbance effect, which makes pressure redistribution and fluid deallocation between local high-permeability zone and local compact area. With pulse injection, oil in local tight region also can be driven by nitrogen, and the recovery ratio is enhanced by 15.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