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页岩轻质陶粒与普通混凝土材料,采用体积法设计配合比,以低成本为目标配制大流动度、轻质高强混凝土.利用水胶比,陶粒、砂及浆体{者比例调控试体坍落度、表观密度与强度.町筛选出满足人流动度的轻质高强混凝t,通过对比实验,得到28 d抗压强度超过60 Mpa,表观密度为2025 kg/m3的陶粒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胶结材特性与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胶结材特性与多孔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胶结材浆体流动度主要取决于水胶比,在不同水胶比下流动度160~200mm是适合多孔混凝土成型的有效范围,其中流动度160-180 mm之间适合振动成型,流动度180~200mm时适合压制成型,在合适的振动时间或压力作用下便可制得强度和透水系数均优的多孔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在给出水泥胶砂名义水灰比和标准砂平均浆体厚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水泥胶砂流动度与水泥胶砂名义水灰比、标准砂平均浆体厚度、粉煤灰与胶凝材料用量比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该关系可用于高效减水剂减水率的测定,同时也可为混凝土坍落度的预测及高体积稳定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无砂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阐述了无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及强度检验,对试验室混凝土检验强度与桩的钻芯强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总结了无砂混凝土灌注桩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初步确定配合比,通过试配和调整,观察水泥胶浆是否分层,进一步确定水灰比和砂胶比,然后重新设计九组配合比,测试水泥胶浆0、0.25、0.5、0.75、1h的流动度、3、7、28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利用Origin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水泥胶浆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砂胶比的关系,综合考虑三个因素,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得到的水泥胶浆流动度较好,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植被型多孔混凝土的制备与植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植被型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制备工艺,配制出不同的种植基进行植生试验.结果表明,当包裹粗骨料的浆体流动度为180~210 mm时,采用绝对体积法能够有效计算出植被型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制备工艺上探索出一种"预包裹"技术,采用4步搅拌工序和振捣与加压相结合的成型方式;由膨润土、营养土、珍珠岩、花生肤与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种植基,采取渗透方法填充多孔混凝土内部孔隙,再加上相应的养护与管理,完全能使植物在其上面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一种新型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首先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优选出1组符合要求的净浆配合比;然后根据包裹在钢纤维及砂颗粒表面的平均裹浆厚度(ATPL)以及砂纤比,优选出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符合要求的配合比.采用该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以配制出坍落度大于260mm,扩展度大于550mm,纤维总体积分数为1.50%的具有自密实工作性能的混凝土.经28d标准养护,其抗压强度最高可达114.5MPa,抗弯强度可达18.8MPa.  相似文献   

8.
江盼 《四川建材》2012,38(1):14-15,18
通过压碎值、级配和流动度测定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骨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强度和不同粒径卵石的优化质量比,以及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对水泥净浆和含砂粉水泥浆流动性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基于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对蒸压混凝土强度进行了配合比优化.  相似文献   

9.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作为环保型混凝土有很多优点,但到目前为止,它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没有合理化。本研究中,以确定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为目的,设定配制能符合要求性能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浆体的流动值,结合粗骨料实积率及粗骨料用量,根据粗骨料粒径选择修正系数,从而得到目标孔隙率的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孙家瑛  陈坚祥 《建筑节能》2001,29(5):28-29,32
本文首次讨论了高性能灌浆材料 ,着重介绍了浆体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高性能灌浆材料具有流动度大、强度高、无明显收缩或泌水现象 ,可以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轻多孔混凝土孔隙溶液碱含量对植物的影响,降低成本,利用低碱水泥及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制备了低碱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研究了水灰比、孔隙率对浆体流动度及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式、应力-应变关系及孔隙溶液pH值。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29~0.31、孔隙率为29%~32%、pH值为11.2~11.4时,低碱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达到6.0~8.0 MPa,并且具有一定的韧性。  相似文献   

12.
透水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面层材料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了各种因素(如集料的种类和尺寸、集灰比、水灰比、外加剂等)对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透水率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种类与尺寸、集灰比和水灰比是影响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及透水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配制,可以配制出28 d抗压强度达25 MPa以上、耐久性能优良、透水率大于10 mm/s的透水水泥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根据陶粒形态、成分较均一,呈球体或椭球体的特点,推导出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理论计算公式,并提出一种新的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即以孔隙率为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出包裹轻集料的水泥浆厚度和质量,调整水泥浆的水灰比,配置具有一定强度且不流淌的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低水泥用量的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净浆包裹骨料工艺、外掺硅粉和粉煤灰的增强效果及其增强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试验数据,统计出相应的强度公式。采用525号Ⅱ型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320~400kg/m3,外掺c×25%的粉煤灰和(c+F)×(5~7.5)%的硅粉,可配制出60~80MPa的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刘荣桂  张瑶  徐荣进  何政钦 《混凝土》2012,(7):89-92,113
通过水泥外掺硅粉浆液、水泥外掺I级粉煤灰浆液、盐酸溶液对破碎C30废弃混凝土所得的再生骨料进行改性后;采用不同的搅拌和投料方式,制备出透水型生态混凝土,得出用盐酸溶液进行改性的骨料制备出的透水型生态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最高达18.8 MPa,透水系数10.5 mm/s。  相似文献   

16.
再生混凝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再生混凝土集料的特性及其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研究,认为再生混凝土集料特别是再生混凝土细集料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非常大.同时,研究了再生集料的用法和用量、水泥稳定碎石延时成型的强度下降规律以及掺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耐久性能等,发现掺再生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发展良好,耐久性能十分优异,可在高等级公路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自制的聚醚接枝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物作为高效减水剂,研究了该减水剂对水泥石结构的影响,讨论了减水剂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动性、水泥砂浆减水率、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度损失以及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与市售的萘系减水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有较好的减水作用,能显著提高上述材料的流动性和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8.
刘秋美  曹建新  杨林 《山西建筑》2007,33(21):175-177
通过磷渣粉对混凝土物理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磷渣粉对水泥净浆需水量、水泥净浆和混凝土凝结时间、混凝土流动性、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的影响情况,从而为磷渣作为混凝土掺合料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Microstructure of pre-wetted aggregate on lightweight concret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study was made on microstructure and water absorption rate of ‘Litcon’—a porous lightweight aggregate made from expanded clay. EDAX analysis on the aggregate particle showed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sitions between the shell and the inner core of the lightweight aggregate. S.E.M. examination on the resulting concrete showed a good mechanical bonding between the cement and the aggregate interface, though traces of inter-granular cracks were observed. When the pre-wetting time of the aggregate increased, the strength and the workability of the concrete increased too. The high workability of fresh concrete was attributed to the localised high water content at the surface of the pre-wetted aggregate. The surface pores of the aggregate shell absorbed the water built-up at the cement/aggregate transition phase thus resulting with lower water content at the transition zone. EDAX analysis confirmed migration of cement phase into the aggregate shell. This loss of fluidity at the transition zone may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meability of lightweight concrete.  相似文献   

20.
对混凝土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其内部微观结构,传统观点认为混凝土是由骨料和水泥浆体组成的二相结构,现提出了混凝土微观结构的三相模型,即混凝土有骨料、水泥浆体和过渡带3个组成部分。并分析了混凝土微观结构的3个组成部分对混凝土强度、尺寸稳定性、耐久性能的影响,指出了混凝土的过渡带结构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