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照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指定龄期的强度要求而科学设计。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确定以满足强度保证率为前提。高强混凝土的水胶比确定需具体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外加剂的减水效率,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等因素而定。评估水泥单位用量时,必须综合考虑水泥,火山灰材料和砂的影响,并尽量降低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以确保在满足可浇注的前提下使混凝土获得较强的强度,配制大坍落度流态高强混凝土,则应选择较大在砂率。  相似文献   

2.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照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指定龄期的强度要求而科学设计。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确定以满足强度保证率为前提。高强混凝土的水胶比确定需具体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外加剂的减水效率、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等因素而定。评估水泥单位用量时,必须综合考虑水泥、火山灰材料和砂的影响,并尽量降低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以确保在满足可浇注性的前提下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配制大坍落度或流态高强混凝土,则应选择较大的砂率。  相似文献   

3.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照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指定龄期的强度要求而科学设计,高强混凝土的配制以满足强度保证率为前提,水胶比确定需具体考虑混凝土等级,外加剂的减水效率,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等因素而定,评估水泥单位用量时,必须综合考虑水泥,火山灰材料和砂的影响,并尽量降低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则应选择较大的砂率。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2015,(11)
从水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视角,对比分析了水工混凝土和建工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掺合料和机制砂石料的品质要求、骨料的基准含水状态、强度等级的设计龄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等,指出建工混凝土宜加大掺合料应用、积极使用机制砂石料、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逐步使用以饱和面干状态作为砂石料的基准含水状态、延长强度等级的设计龄期和贯彻实施强度与耐久性并重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2017,(8)
研究目的在于优化设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中为了得到钢纤高强维混凝土最优配合比,采用探索试验研究分析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分析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设计中原材料配合比相关问题,通过在钢纤维混凝土材料中掺入不同体积率钢纤维得到了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最优高强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结果表明,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设计中,混凝土原材料中的高效减水剂添加量、水胶比、钢纤维将会对提升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产生显著影响,优化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对于提升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强度,发挥积极影响。结论证实,可以将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超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添加矿物掺合料,以5种组分(水泥、砂、碎石、水及减水剂)配制五组分高强混凝土,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成熟的方法.首先对Mehta等推荐的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验证,然后以此为基础,将砂率(质量分数)和设计强度系数作为变化因素,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拟合计算,得出适用于C65,C70,C75,C90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佳砂率和最佳设计强度系数,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可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C65,C70,C75,C90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的广泛应用,以强度为设计指标的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实际施工配合比为例,详细介绍了国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设计方法(简称全计算法)和国外Mehta、Aitein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简称Mehta、Aitein法).实践表明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符合以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为设计指标的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和Mehta、Aitein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正交设计法试验了C80级高强混凝土,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水泥用量、减水剂掺量等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发出了实用性C80级高强混凝土的经济、合理的配合比。其研究成果对今后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经验及对实际建筑物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的情况,并指出C60以下的普通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可套用普通混凝土的综合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计算法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了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研究其工作性能,在满足工作性能的情况下,确定最终配合比,并对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砂率和外加剂的用量,能够利用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短龄期的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要低于普通天然砂自密实混凝土,但经过长龄期标准养护后,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强度增长率均有提高。在90 d龄期下,再生细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基本接近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超高强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工艺,在无需超细和添加其他增强物料的条件下,制备早强、高强的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研究了其强度随水化龄期和养护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XRD分析探讨了其微观特性。结果表明: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1d强度77.32 MPa,为其28 d强度的71.72%,远高于同条件下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43.33%;标准养护28 d后,在37、50℃干燥3 d,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强度分别提高了7.14%和5.75%。此外,高强磷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在只掺入0.28%聚羧酸减水剂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同样的坍落度。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影响高强混凝土试件强度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阐述了试件强度与构件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性,并对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了评定,探讨了构件混凝土强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针贯入法的检测原理,分别对C30~C70混凝土强度和贯入深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试验数据采用不同类型的曲线进行了拟合,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贯入深度与混凝土强度为非线性的指数函数关系。进一步探讨该测强曲线的精度是否满足混凝土幼龄期强度和高强混凝土的测定及验证性检测。  相似文献   

14.
于亮亮  吕丹 《山西建筑》2014,(34):118-121
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养护,促进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在短时间内即可形成一定的强度,并建立了以此方式测定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与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关系,实现了在混凝土浇筑后6 h内测定混凝土强度,为混凝土强度的快速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完成了相关试验,系统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特征。主要包括再生粗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发展规律,再生混凝土的龄期系数以及普通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方程对再生混凝土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但是再生混凝土各龄期系数均低于普通混凝土,表明其强度增长较慢;普通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方程不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再生混凝土在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就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总结普通高强混凝土、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和聚丙烯高强混凝土高温后的强度和耐久性、渗透性能恶化的规律。综合阐述高强混凝土的耐火性能,并深入探讨高强混凝土高温爆裂机理,影响爆裂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方法,并对高强混凝土耐火性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C50高强混凝土在某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C50高强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提出了C50高强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通过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配合比的优化设计,C50高强混凝土的性能完全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C70,C80,C90高强钢管混凝土,通过抽芯取样、预埋试块及间接养护对比试验,探讨不同龄期外界物理行为对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养护条件下高强钢管混凝土随龄期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高强钢管混凝土强度对抽芯取样等外界扰动较为敏感,间接养护可模拟钢管内部混凝土的养护环境,其标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可作为判定钢管混凝土强度的依据之一;随着龄期的增长,钢管的特定养护环境会使得混凝土强度后期增长较多,达到甚至超过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将试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designs polyvinyl chloride tube (PVCT) with high‐strength concrete (HC) and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yclic loading tests on new reinforc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short columns, including three high‐strength concrete‐filled PVCT (HC‐PVCT) short columns, one high‐strength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short column and one HC short column.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behaviors of HC short columns based on the quasistatic test of the columns.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columns in the experiments wer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reinforcement measures, concrete strength, stirrups configuration, and the height‐diameter ratio of tubes. The crack distribution, failure modes, hysteresis loops, skeleton curves,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strength degradation,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cumulative damage of the columns we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C‐PVCT column had a fuller hysteretic loop and a higher peak load than the HC column. Compared with HC column, the strength degradation of HC‐PVCT columns was slower, and the ductil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 larger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the ductility of HC‐PVCT columns was decreased. Based on the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a modified HC‐PVCT design method wa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nominal shear strength of HC‐PVCT short columns.  相似文献   

20.
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超声波波速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超声波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对3种不同粒径、不同掺量的橡胶粉改性高强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超声波检测,并同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由试验数据回归出了抗压强度和超声波波速之间的关系,可为橡胶改性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测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