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东是我国最早(1965年8月)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原生金刚石产地,以后又相继在辽宁省找到。现已查明的可能赋存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在山东省共有五处。它们都分布于郯庐断裂带东侧,华北板块鲁西台背斜的中心部位,沿平行于断裂带的北北东(10—3O°)方向压扭性断裂继续伸展,组成长数十公里、宽一至几公里的岩体群,大致呈雁列式排列。岩体可呈岩脉或岩管产出。岩脉长数厘米至数米不等,沿走向、倾向可出现分支、合并、尖  相似文献   

2.
煌斑岩、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及钾霞石质岩、黄长石质岩和白榴石质岩的命名原则与分类尚未完全确定。国际地科联下属火成岩体系分委会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建立的3个工作组所提出的建议,在此列出来以供讨论。上述岩类新的定义也各以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术语给出,并提供了一个其系统分类的改进程序,它可与 IUGS 已建立的分类体系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主要是对威特沃特斯兰金矿床(南非共和国)和巴列伊成矿区(外贝加尔,俄罗斯),在区域构造位置、裂谷构造发育特征、裂谷基底特征、矿床成因矿化特征等11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揭示了两个矿床存在着一系列共同特征。首先矿床分布的区域规律性相似,它们都受大型裂谷带和裂谷带周围与构造岩浆活化有关的断裂带控制;同时构造岩浆活化两次发育的特点相似,早期形成了由双峰喷发岩岩层充填的火山洼地,及比较晚发育并叠加在火山洼地之上的陆源裂谷盆地本身。由此总结出寻找与不同时代裂谷构造有关的巨大型金矿床的三个找矿标志:①基底标志,绿岩带发育的前寒武纪深变质杂岩体;②两次形成的裂谷洼地,第一阶段形成了由双峰式喷发岩充填的洼地,第二阶段形成了以陆源杂岩体为主体的裂谷带本身;③由深大断裂和与深大断裂相交的使裂谷基底、裂谷边缘和裂谷中心具有块状结构的断裂构成的裂谷构架。本文特别强调指出,这两个金属矿床在矿床成因和年龄上存在很大差别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加利福尼亚中内华达山脉富特希尔斯(Foothills)岩带内的构造前侵入体的研究,结合对同构造和构造后岩体研究成果的评述,表明不能用单一标志来确定岩体侵位与区域变形的相对时间先后。通常所用的标志是,岩体是否发生了变形,是否切割区域构造,是否伴生有在区域构造之后形成的变斑晶。然而,所有的三类侵入体都可能:(1)变形或未变形;(2)有切割围岩构造的接触带;(3)其接触变质带中有显示不同时间关系的变斑晶。由于这些标志意义不甚明确,因而特别需要仔细研究整个岩体及围岩中的构造,尤其要注意岩体接触带与区域构造呈高角度相交的区域。从这种意义上说,变斑晶-劈理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但应用时也须谨慎行事。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玄武岩类岩体的强度与变形性质,并运用岩体分类系统分析其脆性断裂效应,从而为玄武岩体脆性反应变化范围提供依据。虽然,各类玄武岩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指标很分散,但其许多性质指标都在系数约为10的范围内,在常温(20℃)和低围压下完整玄武岩岩块的强度参数的典型值为:杨氏模量78±19 GPa;泊松比0.25±0.05;抗拉强度-14.5±3.3 MPa;单轴抗压强度266±98 MPa;内聚力66 MPa。而遭受尺寸弱化效应的玄武岩岩体的对应值是;变形模量10~40 GPa;泊松比为0.3;抗拉强度-0.1~-2.5 MPa;单轴抗压强度10~90 MPa;内聚力0.6~6 MPa。围压下铅直方向实测的变形模量为20 GPa,是水平变形模量(13.5~6.5 GPa)的1.5~3倍,这是玄武岩特殊的柱状结构导致的强度的各向异性的结果。玄武岩岩体的抗拉强度和内聚力常比完整玄武岩类体低1~2个数量级,节理的剪切强度似乎在不同塑性变形状态间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6.
本区金矿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征,产出部位大都与主干断裂呈锐角斜交的次级构造体系中,往往在几组断裂交汇处或是断裂产状变缓处金较为富集。前人多认为托里金矿与石炭系侵入的钾质花岗岩有关,金矿类型分为两大类,即:断裂破碎带蚀变岩型及含金石英脉型。结合该区带的地层、岩性、岩石组合、岩浆岩(火山岩、侵入岩、脉岩群)特征,特别是所处的构造部位和发育的断裂、裂隙构造为金的活化、迁移、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勘查区带成为当前找金有利地段,尤其是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蒙亚啊铅锌矿床地处西藏自治区嘉黎县绒多乡南东18km处,构造上隶属于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部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带东段,是本区较为重要和典型的一个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文章主要分析了矿区岩体及主要岩矿石稀土元素特征,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岩矿石样品均呈现向右缓倾、负Ce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岩体一致,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其矽卡岩期矽卡岩及磁铁矿石稀土元素均出现正Eu异常,指示矽卡岩阶段为高温氧化环境;而铅锌矿石的负Eu异常与矽卡岩及磁铁矿的正Eu异常相对,暗示成矿过程从矽卡岩期到石英硫化物期成矿环境由高温氧化环境转变为低温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西班牙中央山系东部,晚海西期热液活动导致了低温热液银-贱金属(Pb-Zn-Cu)矿脉的形成。在海西期造山运动期间,中伊比利亚地壳被压缩变厚,由晚海西期块状花岗岩侵入体加热、弱化,然后变成超厚。接着,由于岩石圈规模的低角度剥离断层作用,使中伊比利亚地壳隆起带发生伸展性断裂。剥离系统经历了构造剥蚀、均衡回弹和上隆作用,演变成与美国盆岭区十分类似的伸展区。在伸展期间,产生了安山岩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包括低温热液型热液对流系统,这些系统沿横切Hiendelaencina变质核杂岩的断裂淋滤、搬运并沉淀银和贱金属.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是金刚石重要产区,大量的金伯利岩岩管和岩脉发育与郯庐断裂带有着密切关系。在山东有四个金刚石成矿富集区,奠定了金刚石找矿的基础和找矿方向。目前,在山东发现的原生矿型金刚石以浅色为主,占98%;金刚石晶体多见晶面蚀象,数量超过80%;天然完整率高于50%,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达90%以上;多为金刚光泽、强金刚光泽;绝对硬度最高可达10100kg/mm2。通过资料分析,山东金刚石成矿分布具有岩体、岩脉成群、成带特征;岩管型金伯利岩矿体的金刚石储量大,在岩带和岩体的中间部位金刚石含量高,颗粒大;金伯利岩的结构为粗晶结构、角砾状时,金刚石含量多且颗粒大;金刚石含量与金伯利岩中的含铬矿物多少有关,因此,钾镁煌斑岩型、榴辉岩型等也是勘探金刚石的靶区。  相似文献   

10.
十里堡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祝家夼组变质岩,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区内大面积分布呈岩基状产出的新太古代早期栖霞序列回龙夼单元和新太古代晚期谭格庄序列牟家单元。区内共发现10条规模较大的含金矿化蚀变岩带,其中圈定了8个金矿体,金矿化均赋存在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碎裂岩内,受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控制。本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获取有氟磷灰石参加的反应的热动力学计算资料是很有益的。这种矿物作为副矿物而广泛分布。但是,在希宾却形成了与磷霞岩-霞霓钠辉岩系列含霞石碱性岩有关的大型磷灰石矿床。在任何一个反应中,其等压位位G_(T,R)~p(k cal/mol)的变化都是用下列反应式计算的:  相似文献   

12.
对苏格兰Orkney地区North Scapa断层上盘North Scapa砂岩进行显微构造和成岩作用分析,可帮助认识盆地发展过程中断裂作用与流体运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一关系影响到断层的封闭作用和油气运移.在中泥盆世Orcadian盆地发展期间,断层呈张性.与碎裂变形相关的膨胀作用促使了局部的流体运移,并且在North Scapa砂岩中距断层1m的范围内导致了石英和伊利石胶结物的沉淀.这一成岩事件以及相伴生的碎裂岩大大地减小了紧靠断层的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些作用在砂岩中是有效的封闭机制.Orcadian盆地的湖相生油岩在泥盆纪晚期至中石炭世就已成熟.在此阶段后期,盆地被抬升,North Scapa断层重新活化,性质为正断层,但以斜滑为主.此种后发生的变形被直接调整到封闭带以外,从而形成了宽的(10~20cm)角砾岩带和窄的(<10cm)碎裂带.与碎裂变形相关的进一步膨胀为油气在高应变的角砾带和碎裂带中的运移开辟了途径.这些观察表明,与盆地中油气的成熟和排驱大致同时发生的断裂活动,可直接影响运移选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狭窄的"绿岩"(超镁铁质及镁铁质火山岩)带及上覆沉积岩与广阔的"花岗岩"(花岗质侵入岩、片麻岩及混合岩)区相伴出现,因其缺乏任何清楚的现代类比物而长期困惑着地质学家们.不仅不能确定绿岩最初如何形成,而且对这类地区独特的构造、变质格局的成因及发育时间也争论不休.许多花岗岩-绿岩区显示出穹-脊的几何学特征,其中带状表壳岩(火山岩和沉积岩)出现在构造槽中,楔入于穹状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杂岩体之间.在邻接穹隆的表壳岩系中出现典型的变质晕,接触带本身是剪切带.本文报道了巴西一个花岗岩-绿岩区的野外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型式形成于元古宙,比绿岩喷出时间晚500Ma.作者认为形成这种格局所必要的热体制及变形运动学可能发生于地壳伸展期,当时,热的基岩沿着超壳正断层系统向上输送到表壳岩系的底部.  相似文献   

14.
深成岩体侵位使造山带内构造复杂化的原因是由于区域构造应变场和局部岩体膨胀应变场之间相互干涉控制构造的几何形态。关于这类构造的产生仍存在许多疑问,如,(1)与岩体有关的应变在多大范围内促使这些构造形成?(2)构造的三维几何形态如何?(3)构造几何形态如何随递进变形而交化?本文介绍了在非共轴构造环境中膨胀岩体周围构造在三度空间上的位置、样式及运动学演化的计算机模拟。模拟产生四个参数的图象:应变椭球体形态和量级、面理和矿物拉伸线理的方位。凹透镜状高应变区出现在岩体的两侧,而呈椭球体状的低应变区在岩体两端。面理、拉伸线理和压缩区在岩体周围构成不规则的三维环。较高的构造应变率促使该环向岩体方向迁移,而较高的岩体膨胀应变和应变率则使环向远离岩体方向迁移,但环的迁移率较之构造变形率或岩体膨胀率要缓慢得多。虽然天然应变场分析总是结合放射性年龄测定、构造和显微构造分析及应变测量进行的,但模拟应变图象还是可以为野外研究工作提供实际指导。特别是这些模拟图象可用于判断:(1)环绕岩体的构造的成因、几何形态和演化;(2)韧性剪切带的方位和三维运动方向;(3)造山带内与岩体有关的应变分布到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5.
炮石梁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秦岭群地层中,矿体形态、产状明显受SN向断裂或密集裂隙带控制。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黄铜矿为主。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广义上的斑岩型矿床,在矿区深部岩体周边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查罗石宝石     
西伯利亚地台南部与阿尔丹地盾连接区的构造-岩浆活化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里形成了阿特巴斯达赫-木龙碱性侵入杂岩体;也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查罗石矿床。诱人观赏的淡紫色宝石——含查罗石岩石矿床的形成与出露约200km~2的木龙正长岩体有关,岩体内局部保留有元古代硅质碳酸盐岩石残层-捕虏体.侵入岩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长霓化作用和由霓石、霓石-歪长石交代岩组成的晕圈.在岩体顶部围岩残层内,查罗石矿体在平面上呈链状沿北西走向破碎带展布。查罗  相似文献   

17.
新法曾达和塞拉达岩基以及托里塔马侵入体在巴西东北博尔博雷马省的东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花岗岩地块。NE—SW走向的新法曾达左旋平移剪切带(FNSZ)切割了3个花岗岩体之间的接触带,3个岩体的内部及靠近它们附近的岩石发生了变形。塞拉达Japeganga的南边是右旋东西向的东伯南布哥剪切带(EPESZ)。新法曾达的塞拉达Japeganga杂岩向上长英质单元组分逐渐增多,杂岩的内部构造反映了岩浆房中垂向上呈展状的原始岩层。局部强烈不协调的接触关系,围岩中普遍缺失与剪切有关的变形,以及在远离FNSZ和EPESZ处侵入体的内部岩浆组构不受剪切带控制,这些特征表明岩浆侵位先于剪切带的活动。但是,岩浆的结晶与剪切带的活动同时,这可以从在靠近剪切带处岩浆叶理发生旋转以及岩浆逐渐过渡到固态变形组构中看出来。在侵入体结晶期间或之后,剪切带控制了后续岩浆囊的上升和侵位,然后在FNSZ和EPESZ中形成了岩脉群。岩脉中的镁铁质岩脉占主导,表明在剪切带的活动期间,剪切带向下延伸到了上地幔。以前的观点认为,断层带控制着侵入体的上升和就位方式。但是,本文报道了一个用于解释花岗岩与走滑断层普遍共生的新观点。博尔博雷马省的几个陆内剪切带的成核作用是由于与先存岩浆房伴生的热异常的结果。不完全结晶的岩浆体造成了地壳流变的明显不均一性,这可能引发了应变局部化和剪切带的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小维 《轻工设计》2014,(33):248-248
近几年以来,我国对软岩区域内的公路建设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软岩区域内的环境特征、岩体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特点、防护加固技术、破题开挖稳定性评价、填筑体的稳定性、岩体开挖碾压后的力学特性等方面的讨论,对公路建设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面磁法观测到一个正的强磁异常(磁场强度高达72000 nT),该磁异常与安大略次经济区太古代阿伯蒂比绿岩带中波士顿克里克熔岩流富铁玄武岩对应,其主矿物为与铂族元素(PGE)有关的磁铁矿。磁异常位于磁铁矿富集带(含量达20%)的上方,且都呈卵形分布,其长轴长10m 左右,在辉长-闪长岩层中沿走向分布。地质、地化以及矿物学研究表明,这些带含有浸染状黄铜矿+黄铁矿。同样,有一些带含有铂族矿物(PGM),它们由铂族元素富集而成,最后形成金属矿(全岩∑PGE+Au 高达1000×10~(-8),Ag 为1300×10~(-8),Cu 为0.3%,V 为0.1%,Ni 为0.05%,Ti 为2.5%,Fe 为25%)。正的磁异常与 PGE 矿化带对应分布的事实说明,对寻找与 PGE 矿床有关的磁铁矿来讲,地面磁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剩余磁异常的分布也表明,地面磁测在以下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1)在岩石出露较少的地区,可用来分辨岩石类型并圈定其分布范围;(2)确定富含磁铁矿的辉长岩体,甚至紧靠蛇纹石化橄榄岩堆积物的岩体;(3)详细描述富集磁铁矿岩体的几何形态,因为在这些岩体中含有大量的 PGE 和 PGM 成分。进行勘查设计的第一步就决定要采用综合地面地球物理测量,并配合一定的地质和地化工作,来确定和描述分异镁铁质-超镁铁质火成岩流厚层中富集磁铁矿岩带的产状及深部岩体的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20.
太古代中-晚期的脉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黄金生产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矿床虽然性质各异,然而却总是出现在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附近,且与古地壳中的构造变动带,或"断裂带"关系密切.本文试以安大略省北部和魁北克省之间的拉德尔湖"断裂带"为例,对这类矿床的成因的一般性理论作一探讨.拉德尔湖"断裂带"星线形分布,宽4英里,长约150英里.沿断裂分布着一系列品位高、规模大的脉型金矿床.该"断裂带"具强烈褶皱,断层发育以主要沉积地层单位为特征.其属阿比蒂比绿岩带的Blaen河地槽演变的一部分.在太古代贫氧的弱酸性风化条件下,金及其伴生组分作为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岩的风化产物,可能是以溶液和溶胶的形式在沿古陆边缘分布的泥质地表堆积物内富集的;而且转到浅海相环境中,含金溶液则转入富集在含燧石和黄铁矿的蒸发岩的残余物内.这些残余物在以后的地槽发育过程中发生褶皱,经变质和再活化改造,在拉德尔湖"断裂带"形成一系列复杂的金矿床.含金风化残积物的分布方式及其主岩变质作用广泛及多样.在弱变质状况下,矿脉不发育,而主岩仍保持原始沉积特征.在强烈变质状况下,热液脉体活动明显,主岩发生完全重结晶作用,随侵入能量的加剧,有时达到形成熔浆程度.在任何情况下,金及其有关矿脉组分与原始主岩的物质成分密切相关,原始主岩组分的重结晶作用是引起各种蚀变作用的原因.本文所推论的矿床成因模式揭示了该"断裂带"有关各类脉型金矿床之间的联系,概述了"断裂"复杂的地层及地质构造,同时确立了拉尔德湖"断裂带"与加拿大地盾苏比利尔区内的其它含金"断裂",即变动带间的准同期关系.该原理适用于新"断裂带"的发现及新矿床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