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青 《景德镇陶瓷》2012,(1):190-192
引言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是中国物质文化的象征之一,其呈色来源于釉下的青花钴料.由于其来源不同,不同朝代的青花瓷呈色有明显区别.古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历代古陶瓷青花色料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历代青花色料的来源及呈色效果,对古陶瓷研究中影响青花色料呈色的因素进行总结,并且对今后古陶瓷青花色料的研...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瓷业真正迈向历史高峰应始于明代。明代是景德镇民窑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景德镇陶瓷作为商品大量远销国外的时期。这一时期,青花瓷成为明代景德镇民窑陶瓷生产的主流,可以说青花瓷印证了明代景德镇民窑发展的痕迹。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然而唐青花并不是唐代陶瓷装饰的主流,在扬州唐城出土的青花瓷片上,青花主体及装饰多为植物纹,如花草相缠的蔓草纹、宝相花,团形花等,只有少量动物纹、青花色调虽鲜艳,并有晕散现象,但色调浓处有黑色小斑点、胎釉灰、釉质多气孔,加之唐代尚豪华、器丰满、色华丽,多采用釉色装饰,这使  相似文献   

4.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同时也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景德镇窑成功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  相似文献   

5.
晚明青花民窑窑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民窑青花瓷生产以景德镇为主流,但也不乏各地其他青花窑场,给晚明青花瓷鉴定带来断窑口的问题.本文试从胎釉及青花发色和纹饰等方面简要比较景德镇窑与其他诸窑之差别,以期对晚明民窑青花瓷窑口的断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青花艺术创作三十余载,很多青花都用到了分水,这是从事釉下青花创作的一门必需课。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这里探讨下这种技法。分水也叫"分水皴"法,业界的说法是出现于清代康熙朝,实际上在元代和明末青花瓷上我们都能看到娴熟的分水画法,只是这种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青花分水技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就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由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通俗简称青花。青花瓷是用含有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胎上描绘纹饰,再施以透明釉(灰釉),经1300度的高温用还原焰气氛烧造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纹饰。氧化钴作着色剂的青花料(最有名的苏麻离青)烧成后普遍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具有庄重典雅,浑厚天成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青花瓷与三彩钴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青花枕碎片一片和唐三彩兰釉样品六片。借化学分析和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鉴定。从唐代青花和唐三彩兰釉、历代景德镇、浙江地区青花瓷和湖南铜官窑色釉瓷在色料、胎和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1)唐三彩兰色铅釉的 MnO/CoO 比、Fe_2O_3/CoO 和 CoO/CuO 比分别为0.03、0.97~1.01和2.7~4.4;唐青花瓷的青花料的 MnO/CoO 比和 CoO/CuO 比分别为0.2和4.2,两者的各比值十分近似。但它们与景德镇、浙江和云南玉溪等地区的青花料却显著不同,这一事实表明唐代使用的是钴铜共存的钴矿。(2)唐青花瓷胎含铝量高(Al_2O_3为28.71%),含硅量低(SiO_2为63.81%),这一特征类似于河南地区巩县瓷的胎。釉中 CaO 含量高达14%表明:该青花瓷应属早期唐代产品。(3)从唐代至清代的青花料可归为三种类型的钻矿:铜钴共生矿,含 MnO 量低;铁钴共生钴矿,其MnO 含量低,含 Fe_2O_3量高;锰钻共生的钴矿,其 MnO、Fe_2O_3含量都高。  相似文献   

9.
以"料分五色",精美绝伦著称的清代康熙青花瓷,胎质精良,料色幽靓,画面妙趣天成,是历代青花瓷之冠.康熙青花不仅成为清代、近代青花瓷生产的典范,对现代青花造型、绘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花瓷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虽然着色单一,但它较五彩瓷器更显清丽、娟秀,因而广为众人所爱,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花艳丽,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青花使用分水技法描画所形成的深浅、浓淡、层次、变化的多样性,更使青花装饰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单色绘画的青花瓷,是用毛笔把图像直接描绘在瓷器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青色国画般的艺术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幽靓苍翠,十分富有艺术魅力。青花瓷的"料分五  相似文献   

11.
以“料分五色”,精美绝伦著称的清代康熙青花瓷,胎质精良,料色幽舰,画面妙趣天成,是历代青花瓷之冠。康熙青花不仅成为清代、近代青花瓷生产的典范,对现代青花造型、绘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的元青花瓷器在明朝永宣年间发展飞速。造型独特、装饰色彩明艳、装饰纹样多变、细致的绘画技法以及独具特色的胎釉装饰都是这个时期青花瓷的特点。这个时期的青花瓷也真正步入到青花瓷的鼎盛时期。这个阶段的青花瓷多以花卉植物等纹样作为装饰表现在青花瓷上。本文主要探析永宣年间青花缠枝纹装饰的绘画技法、装饰纹样以及构图形式等。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1350℃左右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  相似文献   

14.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青花装饰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万紫千红的彩瓷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正青花瓷起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雍乾三朝发展到了顶峰。青花瓷花色清新明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白中泛青极具中国传统墨画的神韵。青花瓷又叫青花,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喜爱。分水,也叫分水皴,根据画面的不同题材,分出不同层次的浓淡效果,其描绘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一、青花的历史发展青花瓷现今发现最早的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元青花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其色浓美。元青  相似文献   

16.
在景德镇有四大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青花瓷居四大名瓷之首。青花瓷属于釉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首先在坯体上用青花料进行绘画后,再浸沾或者吹上透明的青白釉,最后经过用高温还原焰约1200-1400度左右烧成,烧后的纹样和青白釉协调融合,呈现幽靓明快而料色浸的青蓝色。青花瓷最早始于唐宋时期,元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时至今日青花瓷也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之一。青花瓷从古至今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它的装饰纹饰也随之变演。  相似文献   

17.
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青白相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画面永葆亮丽,被称之为"与地球同在的艺术"。而釉里红则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下彩绘。历代为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其釉下之红色,与青花在陶瓷中交相衬托,使青花釉里红成为陶瓷艺术百花园中一株姹紫嫣红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李永  申军  李娟 《佛山陶瓷》2023,(12):168-170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瓶坯制作完毕后,需要使用青花彩料在瓶身作画,最后高温烧制即可。青花瓷的作画题材丰富多样,而人物画则是其中较为经典的一种。众所周知,青花瓷发展历史悠久,人物画传承到现在,既具备元代时期的优势,也具备当代时期的特点。所以,本文将对元代青花瓷的文化背景和画工构成进行概述,深入分析元青花人物线条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并基于线质角度对元青花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更多人创作青花人物画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9.
艾玉庭  王爱红  刘培新 《中国陶瓷》2005,41(6):58-60,63
围绕景德镇青花的起源、青花料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发色以及形成原理,从工艺学的角度阐述景德镇传统名瓷—青花瓷在色料发色原理、烧成原理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色彩,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各个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提供科学的理论,提出自己在学习鉴别古代青花瓷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元代青花瓷是我国青花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中,元青花人物题材装饰最为经典,笔者基于图像学的视角,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为例,对元青花人物故事纹进行深一步地解读,从而为学习元青花人物故事纹提供另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