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满足油气井密封损伤快速、经济、安全修复的要求,以羧基丁腈胶乳、黄原胶、MgCl2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压差激活密封剂,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分析了密封剂的微观形貌,通过自制的动态堵漏评价设备考察了密封剂的动态堵漏性能,分析了该密封流体的压差激活封堵机理,并在海上G2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2.
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具有自适应密封、施工简单、费用低等特点的新型密封体系,对于油气井管柱完整性的快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羧基丁腈胶乳(XNBRL)、MgCl2、OP-10、VIS-B为原料,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胶乳浓度、激活剂浓度、剪切速率、停搅时间对压差激活剂固相颗粒生长及微结构的影响,评价了压差激活剂的动态密封性能,分析了压差激活密封机理。结果表明,压差激活密封剂固相颗粒形貌规则,具有层级体型结构,粒径小于400 μm ;粒径生长影响顺序为:停搅时间>胶乳浓度>激活剂浓度>剪切速率;制备密封剂可在50℃、7.5 MPa压差下对0.5 mm×0.8 mm×10 mm微缺陷成功实施封堵;根据微粒形貌、分子聚集态结构及其射流场剪切形变行为,提出了密封流体在微缺陷压差作用下的液固转化力学-化学耦合构效模型,初步揭示了压差激活密封剂的自适应修复机理。   相似文献   

3.
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具有自适应密封、施工简单、费用低等特点的新型密封体系,对于油气井管柱完整性的快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羧基丁腈胶乳(XNBRL)、MgCl2、OP-10、VIS-B为原料,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胶乳浓度、激活剂浓度、剪切速率、停搅时间对压差激活剂固相颗粒生长及微结构的影响,评价了压差激活剂的动态密封性能,分析了压差激活密封机理。结果表明,压差激活密封剂固相颗粒形貌规则,具有层级体型结构,粒径小于400 μm ;粒径生长影响顺序为:停搅时间>胶乳浓度>激活剂浓度>剪切速率;制备密封剂可在50℃、7.5 MPa压差下对0.5 mm×0.8 mm×10 mm微缺陷成功实施封堵;根据微粒形貌、分子聚集态结构及其射流场剪切形变行为,提出了密封流体在微缺陷压差作用下的液固转化力学-化学耦合构效模型,初步揭示了压差激活密封剂的自适应修复机理。  相似文献   

4.
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新型密封流体,可在漏点压差作用下对丝扣、管线等静密封的微缺陷损伤实施快速、自适应修复,但其密封性受漏点尺寸影响较大,因而在油气井生产及井筒完整性恢复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提高压差激活密封剂的适用性,基于密封流体在压差作用下的相态转变及密封行为特点,提出了固—液态密封材料协同增效强化大孔隙封堵的复合修复技术,通过两类固体密封材料("桥堵"刚性粒子与"拉筋"纤维)的联用,改变泄漏孔隙几何结构和流体迁移路径,促使压差激活密封剂形成有效固体屏障,充填大孔隙完成密封修复。室内实验结果表明:①制备的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多分散体系,其核心颗粒形状较规则,粒径集中分布于300~400 mm;②在评估压力范围内,海泡石纤维作为结构形成剂,提高了形成密封固体的完整性;③贻贝粉体作为孔隙结构修饰剂,改善了密封流体在泄漏受限空间的驻留能力,二者协同改善了形成固体屏障的结构,极大增强了复合压差激活密封剂的大孔隙封堵效果。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气井新型多功能密封剂体系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适用于油气井管柱微泄漏快速、安全修复的新技术,目前关于该体系的应用及理论研究报道较少。采用室内实验、结构表征、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压差激活密封剂制备、微形貌检测、密封性能评价、压差激活机理分析、自适应密封动力学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压差激活密封剂是一种多分散相体系,分散相为水化胶粒,具有微米级层状体型结构,是确保压差激活密封性能的关键组分;在5~15 MPa压差范围内,密封剂能够在150 s内穿透丝扣滑脱及漏缝孔隙形成韧性固体屏障,有效封堵不同类型微缺陷;基于水化胶粒的分子形态与稳定性间关系,提出了压差激活密封流体的液-固转化构效假设,建立了漏点压差的自适应密封力学-化学耦合模型;分析了复合液滴在环境液体压差下的受力状态,采用LES-VOF方法模拟了复合液滴在环境液体射流场的变形与破碎动力学行为,研究了水化胶粒的去水化动态演化过程,表层水化膜的射流变形显著大于胶核,可发生振荡破裂使胶核活化聚结,进而充填固化封堵微缺陷。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为进一步研究压差激活密封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油气中含有的砂、水、盐、酸、碱以及表面活性剂等会对油管、套管、安全阀、海底控制系统造成冲蚀及腐蚀,使其损坏,传统的维修方式不但维修时间长、费用高,而且对生产影响较大。为此,WT Offshore公司根据人体创伤流血自身修复的原理,研发了一种压差激活密封剂。该密封剂像人体血液一样,只在创伤处凝固,即只在存在压差的泄漏点凝固,而在其他条件下保持正常的流动状态。当密封剂流到泄漏点时,压差引发聚合反应形成一种具有柔韧性的固体,封固泄漏点。因此,密封剂只有在油管及井  相似文献   

7.
完井工程师们很少对已经打开生产阀门的井进行处理,否则只会把问题搞糟。采用高级化学技术和某些独创技术可以避免修井,并能节省数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8.
用合成油和白碳黑制备了一种中性笔随动密封荆,该密封剂有良好的随动性能,能满足中性笔的密封要求。  相似文献   

9.
《石油沥青》2006,20(5):39-39
武汉市城建局近日研制成功一种抗道路老化处理的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率先在国内使用,效果良好。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是由煤焦油、石油蒸馏液、再生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半液态制品。洒布在沥青路面上,能渗入路面表层15mm。明显增强路面的柔韧性和弹性。同时,它还能防止雨水损坏路基。来自交通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等多家单位的检测报告显示,在道路基础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该密封剂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3~5年,相当于为道路做了“贴膜手术”。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2005年世界密封剂市场价值为254亿美元,其中,北美占35%,西欧占27%,亚太地区占19%,东欧占7%,拉美占3%,大洋洲占2%,中东占2%,非洲占2%。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正在迅速增长之中。  相似文献   

11.
孤南洼陷异常流体压力与油气运移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孤南洼陷异常流体压力产生的原因,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认为压实作用是形成孤南洼异常流体压力的重要原因。孔隙流体压力垂向上可以划人灵静水压力带、过渡带和异常压力带。剖面上,高压层顺层分布,将陷分割成多套相对 压力系统。沙三段和沙陷内的两套生油岩,同时又是异常高压层,起到了良好的封闭作用,其生成的油气主要排向上下流体压力较低的储集岩,并在其中侧向运移,只有在边界断层附近,油气才大  相似文献   

12.
常压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校正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祥礼  玄中海 《断块油气田》2006,13(1):20-22,28
常压密闭取心在起钻过程中,由于降压脱气作用,分析含油饱和度与实际值有所偏差。对于纯油层,岩心中没有可动水,可以用(1-Swi)来校正含油饱和度,但对于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而言,由于地层中存在可动水,油水均有一定损失,再用(1-Swi)来校正含油饱和度,就会造成含油饱和度过大,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3.
适度防砂完井与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井出砂是石油开采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治和研究。如果砂害得不到治理,油气井出砂会越来越严重,致使出砂油气田不能有效开发。针对埕岛油田的防砂采油,介绍了防砂油田的采油工艺。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近几年油气勘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重新认识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总结油气分布特点和油气聚集规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根据地层压力、泥岩孔隙度及地层水资料、油源对比和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包括高压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通过对该区压力封闭层的分布研究得知:压力封闭层对该区油气运移起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压力封闭模式控制不同的油气分布类型。该地区地层水的变化规律能有效地反映地层保存条件的差异,地面原油物性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运移系数可以反映油气侧向、垂向运移的程度,定量地得出主要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渗漏型地层和诱导裂缝性地层固井时,水泥浆低返是各油气田急需解决的一项难题。从材料学角度出发,开发出了一种可承压延时吸水膨胀材料DRF,其核心组分为经过表面改性和化学接枝处理的棒状及球状高分子吸水膨胀树脂。评价了DRF承压堵漏水泥浆的常规固井施工性能和堵漏能力,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DRF具有一定的降失水功能,使浆体游离液为0,水泥石渗透率降低72%,通过配合使用稳定剂,可提高水泥浆的沉降稳定性;DRF承压堵漏水泥浆能在0.7~6.9 MPa的压差下封堵不同粒径石英砂模拟的微渗漏和大孔洞型渗漏性漏失,对2 mm以下的裂缝性漏失也具有较好的堵漏能力。  相似文献   

16.
油气藏形成过程中油气的再次运移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由烃源岩中排出的油气,经过初次运移、聚集和二次运移、聚集而形成的油气藏,当区域构造格局因受构造运动而发生改变或由于断裂的活动而使构造面貌发生变化时,已形成的油气聚集的相对平衡就被打破,油气沿区域不整合面或断裂向低势能方向发生再次运移,并在适宜的圈闭中再次聚集成藏。由于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的多旋回性,因此油气的再次运移和再次聚集现象十分明显,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要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史、构造发展史和沉积史,确定烃源岩的分布、生储盖组合类型,恢复各期的构造格局和构造面貌,以确定油气再次运移的方向和再次聚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裂缝在低渗透致密砂岩油气藏、碳酸盐岩油气藏、变质岩类油气藏中广泛发育和存在,一方面影响油气的聚集与分布,另一方面裂缝的动态变化特征又将极大地影响到油气藏的开发方式和油气的采收率。因此,针对裂缝性油气藏开采过程中裂缝的动态行为开展研究,对高效开发该类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文章在裂缝及裂缝面微凸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Druck-Prager方程对裂缝表面微凸体的屈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微凸起的屈服与裂缝的闭合存在一个临界的裂缝内流体压力,该压力由裂缝地层所处的原地应力状态、裂缝的倾角和倾斜方位角,以及岩石的屈服强度决定;屈服强度越高的岩石,其临界裂缝闭合流体压力越低,即高屈服强度岩石中的裂缝即使裂缝内流体压力处于较低水平,裂缝也不会发生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