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碳非调质钢连续冷却时的珠光体型相变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3种不同含碳量(0.64%、0.70%、0.76%)的高碳非调质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发生珠江体型相变的规律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为了保证工件稳定、可靠地获得要求的珠江体型转变产物和力学性能,必须使冷却速度控制在1.0℃/s≤V8/5≤10℃/s范围。本文对影响珠光体产物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工件控制冷却的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及其控锻控冷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发展现状,探讨了锻造温度、锻造变形量、变形速率及锻后冷却速度对非调质钢强韧化的影响,指出了旨在控制先共析铁素体组织参数和沉淀硬化效应的控锻控冷新技术。为稳定锻造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性能,推动其规模化生产应用,开拓了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DIL805L淬火相变膨胀仪研究了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变化规律,分析了冷却速率和合金元素对相变组织、显微硬度和CCT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Mo有助于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进而提高韧性,Mn与微合金元素V有助于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冷速增大至0.5 ℃/s时,开始出现针状铁素体;冷速小于1 ℃/s时,获得完全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大,钢的硬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4.
5.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种 Mn 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钢过冷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7℃/s;冷却速度在1~4.5℃/s 范围内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当冷速大于4.5℃/s 时,不再有贝氏体生成,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少量C与适量合金元素Mn、Si、Cr配合,制备了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结果表明,该钢锻造后经1000℃高温淬水处理能够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组织以及位于马氏体板条之间的少量稳定残留奥氏体薄膜,不需回火处理就具有较高的强度(σs=1257.7MPa,σb=1382.8MPa)和良好的塑性(δ5=13.9%).  相似文献   

7.
非调质钢推广应用中的强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非调质结构钢工件,由于"控制锻造.控制冷却"工艺及装备的不完善,常出现强度高而韧性低的倾向,从碳含量、钢中的微合金元素、控锻-控冷工艺等方面对非调质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锻后热处理工艺方法的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正火工艺对中碳非调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讨论了正火改善组织和性能的机制及正火工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回火温度和时间对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常规力学性能测试设备和SEM,XRD研究了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0~6000℃不同温度保温2h的回火处理后.屈服强度在350℃达到峰值,在450℃落到谷值;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提高一直下降;硬度在550℃以上才明显下降;而冲击韧性在325℃达到峰值,在450℃落到谷值.在350℃不同时间回火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并没有随回火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而冲击韧性在保温2h时达最大值.之后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碳含量的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30MnVS和49MnVS的光滑样和缺口样(应力集中系数Kt=4)的高周疲劳破坏行为。结果表明,缺口对实验钢的疲劳极限具有显著的影响,30MnVS和49MnVS钢缺口样的疲劳极限较光滑样降低了约69%,呈现出较高的疲劳缺口敏感性。与49MnVS钢相比,30MnVS钢的光滑疲劳极限提高了11.0%,缺口疲劳极限提高了8.5%,但30MnVS钢的疲劳缺口敏感性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均略高。两种实验钢的疲劳裂纹往往萌生于试样或缺口根部表面基体组织中的铁素体/珠光体边界,并优先沿着该边界扩展。实验结果及文献数据的拟合分析表明,可采用Kt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公式来简便地计算Kf值。  相似文献   

11.
魏晓晓  唐新民 《热处理》2010,25(6):56-58
转向节是汽车的关键零件之一,在服役过程中将承受弯曲力、扭转力和冲击力等,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试验表明,该转向节采用F40MnVS微合金非调质钢制造,并提高其受力最大部位的锻后冷却速度,不仅其综合力学性能可达到要求,还省略了调质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改善F35MnVN非调质钢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邦文  徐国庆 《热处理》2005,20(3):27-35,38
介绍了锻造后中碳非调质钢F35MnVN试样和零件在不同的二次加热条件下晶粒度和沉淀相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力学性能。试验证明,非调质钢二次加热是改善其韧性和获得良好强韧性的重要途径。还简述了这种工艺技术在汽车零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淬火硬度对调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冷却方法对40CrMnMo、40CrNi2Mo和37SiMn2MoV三种钢进行淬火回火处理,考察了不同淬火硬度对回火后力学性能:σs、σb、δ5、ψ和Ak的影响。结果表明37SiMn2MoV钢的各项指标随淬火硬度的变化最为明显,而40CrNi2Mo钢的塑性和韧性好且受淬火硬度的影响较小。选材时应考虑淬火硬度不足可能导致塑性和韧性下降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鹏  朱春贵 《物理测试》2009,27(6):25-25
文章阐述了某厂生产XGCF62高强度压力容器调质钢板工艺研究,制定了调质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完全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C、Si、N元素对非调质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瑶玮  何国伟 《热处理》2003,18(1):13-19
高强韧性的贝氏体钢作为汽车轮轴部件材料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一般热锻-空冷的贝氏体钢需经300℃回火处理后方能达到使用要求。为了了解C、Si、N合金元素的添加量对热锻-空冷贝氏体钢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将不同量的C、Si和N分别组合添加入钢中,在热锻——空冷状态下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残留奥氏体量的测定,并对影响其性能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提高调质钢锻件的冲击韧性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在导致钢脆性的诸多因素中,二类回火脆性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影响因素。在热处理工艺方面,采取回火快冷加补充回火、调质或常规正火前加高温正火以及亚温淬火等工艺,都能有效提高调质钢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7.
石凯  胥聪敏 《焊接学报》2002,23(5):61-64
以材料型超高强度抽油杆用钢FG - 2 0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摩擦焊工艺参数与接头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以便为采用摩擦焊工艺生产制造超高强度抽油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工艺参数。试验采用正交试验结合相关力学性能评定和组织分析 ,确定了摩擦焊主要工艺参数的适用范围和优化方向。结果表明 ,由于FG - 2 0钢强度高 ,与其它钢材比较 ,应采用较小的摩擦工进速度和较大的顶锻压力 ;另外 ,对于FG -2 0钢 ,由于摩擦焊过程中 ,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发生变化 ,因此采用焊后局部回火处理用以改善接头力学性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用EBT EAF-LF和喂S线工艺生产非调质易切削50MnVS钢,S的回收率平均从32.3%提高到64.2%。并且完全满足用户对力学性能、晶粒度、非金属夹杂物及低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焊接热模拟和厚板焊接接头CTOD断裂性能试验,研究了直接淬火回火钢焊接热影响区局部脆性区组织和性能及对厚板焊接接头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α二相区的内再次加热的粗晶区(ICCGHAZ)具有最低冲击韧性值,是焊接接头中最薄弱环节,该区在原奥氏体晶界上分布着“项链”状,MA组元,引发多层焊热影响区脆断起裂,降低热影响区断裂韧性,局部脆性区韧性的高低和尺寸的大小是控制直接淬火回火钢多层焊热和  相似文献   

20.
周勇 《轧钢》2007,24(3):25-29
通过对钢的强韧化分析,得出V、Nb可同时提高钢的强韧性,为此设计了3种非调质钢。对其进行工业试验表明,通过调整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及其参数,采用36Mn2V、35Mn2VNb可分别生产出合格的非调质N80油管和接箍料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