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河下游频发洪水灾害,特别是2003年8月、2005年10月几场较大洪水,给渭河下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学者针对渭河下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近期缓解渭河下游突出问题的措施,清淤疏浚、淤背固堤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渭河下游水沙条件、淤积情况及解决渭河下游防洪问题入手,对清淤疏浚、淤背固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渭河下游洪灾和防洪现状考察系列调研活动以及对多年来渭河下游河床变化系列实测资料的分析,指出目前渭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控制和降低潼关高程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潼关河床高程对渭河下游成灾程度影响的基础上,按照《中国水利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新理念》的理论框架,坚持以人为根本,以渭河下游防洪减灾为核心,通过对渭河几场洪水、渭河堤防与黄河下游堤防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荫及子孙后代的实惠工程的框架构思,简称渭河下游防洪减灾“长城工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渭河下游河道水沙及河床演变特性,建立了黄河顶托倒灌渭河一维非恒定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可用于黄河顶托倒灌渭河时,渭河下游水位、流量、含沙量及河床淤积计算。  相似文献   

5.
渭河下游及黄河潼关河段近年来河势发生了变化,从渭河及主要支流水沙、降雨、用水等方面,分析渭河水沙量衰减的原因及对渭、黄河的影响。经分析,渭河水沙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降水量减少、用水量过度。渭河水沙量衰减是造成渭河下游及潼关河段河势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扼要论述渭河及泾河高含沙洪水的特性,渭河下游及潼关高程的冲淤规律,并论证得出三门峡建库后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变为悬河的原因是三门峡枢纽高水位蓄水发电和泄洪能力低。提出通过对三门峡枢纽进行第3次改建和修建泾河东庄水库,达到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泾河洪水冲刷渭河下游,降低潼关高程,并使三门峡枢纽除害兴利,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论述渭河及泾河高含沙洪水的特性,渭河下游及潼关高程的冲淤规律,并论证得出三门峡建库后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变为悬河的原因是三门峡枢纽高水位蓄水发电和泄洪能力低。提出通过对三门峡枢纽进行第3次改建和修建泾河东庄水库,达到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泾河洪水冲刷渭河下游,降低潼关高程,并使三门峡枢纽除害兴利,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以2003年临潼和华县站实测洪水资料为基础,对2003年8、9、10月份发生的渭河下游的大洪水的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渭河下游河道前期淤积萎缩、主槽过洪能力降低是这次渭河下游洪水位整体抬升、洪水演进较慢的根本原因,一号洪峰由于含沙量较高,漫滩后在滩面几乎整体停滞造成了华县站第二次洪峰水位的涨幅较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60至1990年不同时期渭河下游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的分析,总结出了该时期内泥沙颗粒级配的变化特点,从而为渭河下游防洪治理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泾河张家山水文站的来水来沙特性,并对泾河拟建的东庄水库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论证了泾河东庄水库修建后对渭河下游的影响,阐明了修建东庄水库对解决渭河下游防洪、淤积、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渭、洛河汇流区高程变化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渭洛汇流区河势变化及高程变化所引起的渭河下游淤积规律的研究,并针对各自的运行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汇流区及渭河两岸的防洪安全及水库的运行安全。有利于提高渭河中下游生态环境质量及渭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就劈裂灌浆应用于渭河下游堤防的防渗加固进行了试验分析,评价了其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渭河"05.10"洪水是自1981年以来渭河下游发生的最大洪水,临潼站洪峰流量5 270 m3/s,华县站洪峰流量4 820 m3/s.本文通过对本次洪水特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目的是为更好的完善洪水防御对策,实现主动防洪避险,实现人水和谐,通过分析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水的自然规律,更好的服务于渭河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渭河下游河道的特点,利用Preissmann四点加权隐式差分格式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求解洪水的传播过程。文中对差分方程各项系数中的全微分项dA/dz、dB/dz、dα/dz和dK/dz的散离方法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较为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渭河下游临潼至华阴河段1983年9月底的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水位和流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均吻合较好,所提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渭河下游二华(华县和华阴)南山支流是三门峡库区的组成部分,是陕西省重点防汛地区之一。针对南山支流防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了在二华南山支流布设水文站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水文站网布设的方案,以为三门峡库区防汛提供水情服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研究水域范围内渭河污染源的调查和水质的监测分析,确定了影响渭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针对这些污染源和污染物,从政策、法制、经济、生态、技术等各个方面提出了防治渭河水体污染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渭河流域宝鸡段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结合渭河干支流历年监测数据,利用环境质量和评价相关软件,对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宝鸡市渭河治理与保护及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调查三门峡渭河库区淹没范围(潼关断面水位335m,入库流量分别为50年遇和100年遇洪水时的水面线以下的地面。)载物社会经济状态的基础上,依据洪灾损失计算理论,重点分析了三门峡渭河库区洪灾损失中的直接损失部分,分别确定泛区载物单项损失系数和渭河库区的综合损失系数后定量计算出渭河库区洪灾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从渭河水情演变的历史出发,分析了影响水情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得出了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渭河水量的影响超过了气候条件影响的结论,并对流域水资源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渭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选取陕西省渭河南岸秦岭山区(含林家村以上渭河北区),从有控制站支流区、水资源利用区、代表区典型年三个方面,分析了90年代降水、径流、径流系数的变化及其与多年平均值的比较,弄清了90年代渭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揭示了降水与径流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