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海农村家家户户都居住在庄廓院内,所谓庄廓院就是有着高大土筑围墙、厚实大门的四合院。庄廓一词为青海土话,庄者村庄,俗称庄子;廓即郭,字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墙。内城外郭,合称城郭。庄廓一词如何演绎而来,笔者不得要领。但庄廓与城郭似乎有联系。青海庄廓院看似简单土气,却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很好的实用性。由于青海地处边远,气候高寒,长期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传统民居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实施需要探索一种或多种适宜性模式作为范式。目前位于青海河湟地区的大量传统庄廓更新仍然处于一种较为混乱的状态,该文通过调研分析整理庄廓的生态建筑经验与生存智慧,探索传统庄廓民居的绿色转型优化设计方法,为当地民居营建体系更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自然气候环境与多元文化为背景,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应对自然环境所呈现出的地域共性与文化差异性,探寻民居生存智慧及本十建筑语言.结合河湟庄院新居设计实践,探索建立基于环境适应、技术适宜、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地区传统民居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庄廓民居在院落布局、单体形态等构成要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也是与当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通过实际调研及相关资料整理,论述了庄廓民居对地域的适应性特征并总结其典型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及更新措施:选择性保留、创造性改造和适时性更新.通过本研究以期对以后的庄廓民居保护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河涅地区乡土民居调研与设计实践为基础,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差异性和共性,并归纳其本土语言,尝试从传统民居营建智慧延续、新技术与本土技艺融合、多元民族文化传承3个方面,建立“河湟特色民居”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庄廓是河湟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因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而被广泛建造并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庄廓自身局限性使其面临冲击。本文以青海日月乡兔尔干村调研为基础,分析传统庄廓民居的建筑特点,总结传统营造技艺的优势,结合当地试点示范项目探索河湟地区传统庄廓民居更新的营造方法,为当地的营建体系更新与民居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若干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海生土民居——庄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窠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生土民居。它利用当地的土、木、石等自然建筑材料以最合理的构造形式既适应了当地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又具有民族特点和高原特色,因而庄窠成为当地各民族普遍采用的民居形式。  相似文献   

8.
青海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与建筑形式,成为了青藏高原上靓丽的一道风景。青海民居不论是在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还是整体规划方面都独具特色。文章主要研究青海河湟地区居民的村落特征,探寻地景文化对青海河湟地区景观条件下村落的形成、影响与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海藏族庄廓民居及聚落研究——以巴麻堂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雄先藏族乡巴麻堂村是适应高原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典型藏族聚落,它仍旧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聚落特征,其民居及聚落环境与地区自然气候相适应、有效利用本土建筑资源,取得人、建筑、环境的良性互动。该文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测绘、访谈,从聚落形态到民居建筑单体进行全面分析,对比传统、在建、新建三个不同时段的庄廓民居建筑现状,总结概括出巴麻堂村民居及聚落的生存智慧。传统营建经验的再挖掘,是为了当下乡村建设的良性发展,希望能为当地民居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海民居庄窠的建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窠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生土民居。它因地制宜地利用地方材料土、木、石等,以简单的构造形式建造成了既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又具有很好经济性的民居,因此,庄窠成为当地各民族普遍采用的民居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传统民居的转型与建设需要一种或多种与当地气候、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设计方法。本文选取青海典型民居——庒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型庄廓民居设计方法和相关技术策略的优化途径,探索现代建造技术下乡村建设的绿色更新方式,为当地民居营建体系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在生土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历,对生土营建传统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于农村建设领域中的传统传承问题,从房屋营建的角度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探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传统乡土民居承载着可供解读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营建智慧,千百年来,当地人为应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以生土为代表的营建智慧。文章针对河西走廊武威地区当前民居营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传统营建智慧与新型民居设计实践,探索了河西走廊乡土民居"适宜性"改造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研究探索了以中国西部地域多元文化与自然环境为背景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传统绿色建筑的认证体系侧重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后评估体系,而西宁市民中心项目作为示范工程,强调了建筑师作为项目前期的设计者对工程项目所起的主导作用,实践了基于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有助于推动更多的公共建筑达到既文化又绿色的高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宋祥  张嫩江 《住宅科技》2020,(10):51-56
乡村景观基因是聚落特有的、可传承的因子,蕴含着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地域信息。对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梳理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前提。文章通过对青海河湟地区乡村景观特征的分析,结合景观基因理论,对该地区乡村景观基因进行识别,包含环境特征基因、布局特征基因、建筑特征基因及文化特征基因四方面;结合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构建乡村景观基因编码模型,形成青海河湟地区乡村景观基因信息库,为该地区地域性乡村景观营造提供系统的、数字化的指导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不断兴起并逐渐被认可和重视。本文从我国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出发,总结富有地域性的河西地区民居建筑特征,探索绿色民居建筑设计的主要思路,并从设计、材料、施工三个方面对河西地区绿色民居建筑的营建提出建议,以期实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优化地区能源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工业园区转型为基础,从道路绿地景观功能定位、艺术、文化角度分析工业园区道路景观的特点与设计思路。通过对工业园区转型后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文化、艺术和使用功能的解读,规划设计了城市主轴景观的空间结构、艺术风格和生态系统结构,提出“一路、三貌、五节点”的景观改造空间格局。设计成果突显了新区城市风貌,改善了道路生态系统结构,提升了城市景观文明,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9.
周伟 《南方建筑》2015,(2):32-37
文章通过对偏远乡村少数民族民居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其绿色更新的被动式设计方法,即充分利用当地的土、木、瓦材料,利用自然资源,以简单可行的方法,结合当地建造传统及现代建筑技术,形成建筑的地域适应性技术,从而切实改善原住居民的人居环境,构筑出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民居,以此实现少数民族民居的绿色更新与发展。作者进而介绍了云南偏远山区傈僳族民居的设计案例及其绿色更新的实践,希望以此促进偏远地区民居人居环境条件的提高与改善,进而实现其健康适宜、与环境和谐相融的绿色更新。  相似文献   

20.
传统庄廓的厚重外墙承担了环境调节、结构和围护等多重作用,蕴含着朴素的生态观,也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意象,但已很难适用于现代建造体系当中.因此在该地区的博物馆设计中,笔者团队尝试将庄廓“厚重”生态经验的原理在空间层面进行转化,利用腔体空间对建筑的生态、形式以及功能需求进行整合设计,以达到环境性能提升和地域文化表达的复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