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新排放标准中对硫磺回收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要求,对现有硫磺回收装置的工艺进行改进,介绍了带碱尾气改造、硫池尾气处理、吸收塔改造、提高循环溶剂浓度等工艺改进措施,指出设计达到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制订的酸性气回收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小于400 mg/m3,特定地区排放浓度小于200 mg/m3的指标限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50 kt/a硫磺回收装置尾气SO_2排放情况及处理措施。新增的尾气脱硫装置采用钠碱法对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处理后排放气体ρ(SO_2)平均值从254 mg/m~3降至20 mg/m~3,满足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每年可累计减排SO_2约24 t。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国家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探讨削减加热炉烟气和工艺尾气的SOx和NOx排放的措施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惠州炼化通过对加热炉燃料气进行深度脱硫处理及对加热炉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改造后烟气SO_2排放浓度均控制在20 mg/m3以下,NOx排放浓度均控制在100 mg/m3以下,可以满足特别排放限值地区SO_2和NOx排放限值标准。酸性水罐进行了恶臭气体治理改造,改造后硫化氢和氨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将硫磺回收装置液硫脱气塔尾气由入尾气焚烧炉改为入制硫炉,改造后尾气SO_2排放浓度由改造前的440 mg/m3降至285 mg/m3。废酸再生装置尾气增设脱硫系统,净化后尾气SO_2浓度降至20 mg/m3以内。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日益建立健全,对炼油企业尾气排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根据国家2015年4月16日颁布的最新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要求新建硫磺装置的二氧化硫特别排放限值为小于100mg/Nm~3,因此硫磺回收尾气处理装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炼油企业大多选择尾气加氢还原吸收工艺来处理硫磺装置Claus尾气,净化后的尾气通过热焚烧处理后经烟囱高空排放。硫磺回收装置作为全厂核心环保装置,能否适应全厂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是确保尾气达标排放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海南炼化硫磺回收装置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造成尾气急冷塔堵塞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避免急冷塔堵塞所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以促进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正>华星石化有限公司50 kt/a硫磺回收装置采用2级转化Claus制硫工艺,尾气处理采用SSR工艺,将处理后的净化尾气热焚烧,尾气焚烧炉出口设置蒸汽过热器,烟气取热后自高空排放。1烟气二氧化硫排放现状50 kt/a硫磺装置烟气SO_2排放质量浓度设计值为960 mg/m~3,目前实际值在300~400 mg/m~3,国家环保部于2015年4月16日颁布的GB 31570—  相似文献   

6.
根据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硫磺回收装置尾气SO2质量浓度的排放限值为:一般地区400 mg·m-3以下,重点地区100mg·m-3以下.本文分析了硫磺回收装置尾气SO2达标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可将二氧化硫排放值降到更低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的日渐严格,SO_2高标准排放的硫回收尾气处理装置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配套环保装置。介绍了碱法脱硫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以及在硫磺回收装置中应用时的工艺设计模拟计算,并与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比较。采用碱法脱硫处理之后,排放尾气中ρ(SO_2)≤30 mg/m~3,几乎不含无机物质,完全满足了国家排放标准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LS-De GAS降低硫磺装置烟气SO_2排放成套技术在天津石化炼油部200 kt/a硫磺回收装置上的工业应用试验。标定结果表明:装置在运行负荷100%下进行标定,各参数运行正常,制硫Ⅰ列、Ⅱ列制硫转化率为96.99%和97.30%,吸收塔净化尾气φ(H_2S)0.002%,外排尾气ρ(SO_2)平均为76.88 mg/m~3,排放ρ(NO_x)平均为16.16 mg/m~3;固体硫磺质量符合GB/T 2449.1—2014《工业硫磺》一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齐鲁公司100 kt/a硫磺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运行情况。制硫燃烧炉及尾气焚烧炉分别选用杜克公司生产的烧氨型和低氮氧化物型燃烧器。液硫脱气采用齐鲁公司研究院LS-De GAS专利技术。该装置运行稳定,二氧化硫排放质量浓度平均为50~80 mg/m~3,最低可达20mg/m~3,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为20~40 mg/m~3,能够满足国家新的环保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硫酸生产钠碱法尾气处理的技术原理、工艺特点。针对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系统阻力大、管道积盐、尾气夹带及尾气排放超标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技改措施。技改后脱硫效果稳定可靠,脱硫后排放的尾气中ρ(SO_2)200 mg/m~3,硫酸雾(ρ)为0.6 mg/m~3,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硫磺回收加氢尾气脱硫溶剂在低压下脱硫效果不理想,导致排放尾气SO_2浓度升高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了CT8-26加氢尾气深度脱硫溶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天然气净化厂气质条件下,可使脱硫后加氢尾气中的ρ(H2S)20 mg/m~3;在炼厂气质条件下,可使脱硫后加氢尾气中ρ(H_2S)10 mg/m~3,能满足最严格的尾气SO_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对硫磺回收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降至小于400 mg/m3(特殊地区小于200 mg/m3)的限值要求,介绍了液硫脱气原理和各种脱气工艺,指出了降低液硫温度可降低其中的H2S含量,采用压缩空气抽硫池至酸性气燃烧炉燃烧回收硫化氢,或采用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尾气处理专利技术,实现了SO2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长岭分公司两套硫黄回收装置于2017年采用齐鲁研究院LS-DeGAS成套技术按中石化内控指标进行了提标改造,装置运行后,不能满足湖南省特别限值排放的标准.结合两套硫黄尾气SO_2排放的现状,针对性地分析了装置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工艺操作参数及相应技术改造,达到了湖南省硫黄回收装置尾气中SO_2排放浓度(≯100mg/m~3)新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成功开发LSH-02低温型尾气加氢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加氢反应器入口尾气的加热方式,使用装置自产的中压蒸汽对克劳斯尾气进行再热,从而开发出LQSR节能型硫磺回收尾气处理工艺包。该技术在2×70 kt/a硫磺回收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装置各项参数运行正常,总硫回收率均在99.94%以上,排放尾气ρ(SO_2)100 mg/m~3,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5.
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对硫磺回收装置烟气SO_2的排放限值提出了更加严苛的指标。对此,广西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将烟气SO_2排放值降低到新标准400mg·m~(-3)以下。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8月24日,经过连续54 d的现场监测,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镇海炼化硫磺回收装置尾气提标改造项目,自7月1日整体投运以来,脱硫后烟气二氧化硫质量浓度实测值始终低于25 mg/m~3,标志着浙江省首个硫磺回收装置二氧化硫排放标准升级技术取得成功应用,将持续改良镇海炼化周边的大气环境。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焦点和难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石化达州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天然气净化厂处理原料为高含硫天然气,整个装置包括6套联合(12个系列)的天然气处理及配套工程,工艺技术从美国BV公司引进,包括脱硫、脱水、硫磺回收、酸性水汽提、尾气回收5个单元,通过加氢还原及尾气吸收,使外排尾气SO_2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SO_2质量浓度小于960 mg/m~3)~([1])。自开车以来,6套联合装置多次出现尾气SO_2  相似文献   

18.
粗甲醇罐顶部放空尾气带甲醇现象严重,且不满足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甲醇排放限值50mg/m~3的要求,因此对粗甲醇罐进行了改造,增设了尾气洗涤塔,处理后尾气排放达标。从尾气洗涤塔的工艺流程、设备布置、管道布置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总结。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CTS工艺(络合铁工艺)在硫磺装置尾气排放升级改造中的应用。简述了CTS工艺原理和流程,经CTS工艺改造后,尾气中ρ(SO_2)10 mg/m~3,ρ(NO_x)10 mg/m~3,完全满足设计指标,优于国家及山东省环保排放指标,所产硫磺质量满足国标工业硫磺优等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影响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胺液吸收、络合铁、氨法脱硫、动力波碱洗4种硫磺回收装置尾气治理技术的原理及工艺,对比分析研究了4种技术的操作稳定性、尾气净化精度、投资、运行费用、二次污染情况等因素。结果表明:GLT络合铁技术硫容量高且能脱除COS等有机硫,取代SCOT胺吸尾气不仅能保证焚烧尾气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低于50 mg/m~3,而且能显著节省蒸汽费用,产生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