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苏南城镇发展,总结"产镇"要素经历了"产镇无序——产镇分离——产镇磨合——产镇融合"四个发展阶段,深入剖析当前多数城镇面临的"产镇"要素失调困境。建构产镇融合的理论框架,提出"产业发展、城镇空间、人居生活"三者构成了产镇融合的核心要素,确立"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城镇空间为载体,以人居生活为核心"的产镇融合发展内涵及模式,并以昆山市千灯镇产镇融合实践为例,开展产镇融合策略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解决产城分离问题提出的一种城镇发展策略。目前学界对产城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城融合的概念及内涵、测评指标、机制安排、实现路径等方面,文章在研究苏州吴中城区产城融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产业链视角探索了总部大厦、产业集聚地段、产业综合体的3种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3.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本文在"产城融合"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农业新城"概念,并对其定义及内涵进行界定。以农业为基础的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秉承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率先提出"华夏现代农业城"的概念,并构建"农旅双链"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支撑。本文从"产业、生态、文化、村镇"的角度,阐述了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思路和特色,试图解决我国现存"产城分离"的发展问题,为新时期的"产城统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开发区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为背景,基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和城镇发展基础,从产业经济布局与城镇规划融合、信息科技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绿色低碳发展与生态新区建设融合等三方面,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人集聚发展,将开发区向综合型城市功能区转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推进阶段,产业经济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 带来了城镇空间的持续拓展和城镇人口规模 的不断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产城融合”成 为了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 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解析“产城融合”的内 涵,然后结合西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案例,探讨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新型城镇 化及产业社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中部产业园区面临产业低端、功能单一、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产业园区转型迫切。在分析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从坚持方向构建与方向调整并重和坚持经济发展与低碳生态并行两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的规划策略,从产城单元规模、功能、内外交通和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空间布局的规划策略,并结合衡山科学城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中部地区城市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产业园区作为城镇产业集聚的一类特殊空间,其发展模式正在经历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的转变,"产城融合"已成为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分析"产城融合"的两层内涵,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特点,以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为例,探索"产城融合"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同类型产业园区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区位、产业、生态、体制建设方面拥有较大优势的城郊小镇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产城融合是针对大城市新城或产业园建设所提出的发展理念,它与城郊小镇的发展理念一致,在避免产城分离的情况下促进地区的经济建设。文章以松滋市乐乡小镇为例,从区域协调、功能复合、生态延续、配套完善四个方面提出了城郊小镇的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可为同类型城郊小镇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并对推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多专注于旅游景区的打造,忽略与城镇的共同发展,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区、自然环境处于分离的状态。通过产业要素与城镇要素的分析,提出产城融合应具有地域特征明显、旅游特色突出、多元功能复合的特征。文章以"两山一江一河"的山水城格局的丹凤县竹林关镇为例,分析自然环境、城镇结构及旅游发展基础对产城空间融合产生的影响,提出应该从景观廊道、轴线、旅游吸引物、文化及用地方面逐步实现产城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10.
"镇区+园区"嵌入式的发展模式是陕北工业城镇产城二元特征的显著体现,探讨该类型城镇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转型策略对于促进新时期的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园区所在地锦界镇为例,以产城关系作为分析视角,基于2008—2018年三个时期城镇建设用地相关数据,从边界拓展、功能组织、用地布局三个方面对城镇用地演变特征进行归纳,同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对土地利用问题进行解析,并从产城一体的空间引导、产城共振的功能织补以及产城融合的用地活化等方面探讨城镇土地利用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1.
《居业》2015,(14)
<正>日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增长极,形成功能各异、相互协调补充的区域发展格局,发展改革委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60个左右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指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观点关键词:产城融合规划转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出以后,四川、安徽、江苏等地都提出要走"产城融合"的城镇发展路径,国家发改委也发文开展产城融合试点工作,要求"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产城融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关联发展的典型体现,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城市(城镇)及人口三者围绕城市(城镇)功能互动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城市(城镇)、人之间有活力的均衡协调及可持续性发展。一、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现状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总体布局的不断完善,广西产城融合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在产业布局方面:一是新增工业基  相似文献   

14.
正恩施州一直在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但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扶贫攻坚的经济效益,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促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发展的新模式,如何以城镇化促进绿色产业的落地和发展,达到产城融合和产城联动,是需要长期研究的大课题。笔者在调研全州60来个乡镇的基础上,聚焦于屯堡乡,围绕产城融合提出了"一富五零"设想,某种程度对这个大课题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5,(Z1)
面对即将入驻的大型产业基地,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既需要抓住产业机遇,又需要探索"产城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在轨道交通大型产业制造基地入驻该镇的背景下,探索了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产城融合"规划方法,指出小城镇应采用复合型的"产城融合"规划策略,在大城市区域层面注重产业互补与交通融合,在小城镇本地层面注重空间结构上的城镇功能融合,可为相关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永华 《规划师》2015,(1):10-13,30
面对即将入驻的大型产业基地,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既需要抓住产业机遇,又需要探索"产城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在轨道交通大型产业制造基地入驻该镇的背景下,探索了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产城融合"规划方法,指出小城镇应采用复合型的"产城融合"规划策略,在大城市区域层面注重产业互补与交通融合,在小城镇本地层面注重空间结构上的城镇功能融合,可为相关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建设与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城市出现产城分离、职住不平衡等问题。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一城两镇"为例,梳理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探索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期望对大城市周边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代鹏飞  孙泽宇  翟俊 《城市规划》2021,45(8):96-106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亟需一种以生态为本底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一体化生成、演变和增长的系统框架,来统筹"三生"融合发展。与示范区中大多数的城镇一样,苏州吴江的盛泽从传统水乡向现代纺织重镇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环境破坏加剧,生活品质下降、产业升级迫切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生态为本底的景观基础设施的五大特征,以盛泽地区为例,从区域、城镇和邻里3个尺度结合传统水乡的高、中、低圩区的格局,探讨构建城乡交互、产城融合的新型水都市模式的策略与方法。该模式是对解决水安全与环境问题,振兴区域经济,促进"三生"协同发展,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的一体化建设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产、城融合作为现阶段解决产城分离的重要规划手段,在规划实践中已经证实其有效性及合理性,同时学术研究上以规划实践为基础从不同视角归纳总结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和规划策略。文章以推进产、城融合的时序为切入点,提出"人、城、产融合"的规划思路,通过成都新一轮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的两个规划实践,详细论述了"人、城、产融合"理念在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中空间组织及空间形态上的规划思路和要点,以期对同类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德国城镇结构体系的重要基础,德国小城镇在德国工业强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镇一业"的区域城镇群生态体系及共享产业平台,让产业城镇群能够高效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最终铸就"小城镇有大产业"。同时德国的工业小城镇为了解决"工业产城"两张皮,对不同的产业城镇构建不同城镇魅力,充分将产业之特呈现在城镇层面,真正做到工业布局与城镇发展共融。深刻解读德国工业城镇的成功秘诀,能为国内众多以工业为基础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