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城乡规划思维的转变方向,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法定或非法定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多考虑与资源挂钩的"人口",而未过多关注有具体需求的"人群",为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服务的规划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极度缺乏。城市规划尚且如此,相比城市规划更缺乏研究的小城镇规划更是难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基于2016年全国121个小城镇详细调查数据,本文从小城镇人口发展、人群特征及人的心态意愿入手,初步探讨小城镇规划服务的"人"是谁,小城镇规划如何"以人为本"。提出小城镇规划中应重点关注就近就地城镇化问题,结合劳动力特征考虑居民就业与产业发展,科学指导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人居环境提升,以及充分考虑老龄化问题构建养老保障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杨辰  辛营  田丰 《城市规划》2021,45(2):109-116
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SNA),对上海顾村大居的公服设施和居民行为两种网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从网络结构、中心度、派系3个方面详细考察了设施布局与居民行为之间的关系,重点从“弱连接”的角度,对现有公服设施的更新进行了量化评估,揭示了设施点的空间属性(位置、规模、功能业态)在促进或阻碍居民交往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提升大居居民的定居意愿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和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口不断郊区化及郊区人口使用商业设施的独特性对城市商业设施的布局产生影响.选取上海市近郊莘庄地区为研究地域,从居民群体特征着手剖析了不同区位商业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运用交叉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居住时间、不同工作地点及收入等因素的群体居民的商业设施使用强度差异,继而对不同郊区化阶段的商业设施配置规模和类型进行探讨,研究成果对完善郊区化快速发展下的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快速且非均衡的要素流动使我国"城—镇—村"三元城乡结构开始变动,小城镇发展方向和程度出现分化。其中,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经济水平和职能体现普遍较弱,在用地规模和人口吸纳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商洛市作为秦岭腹地欠发达城市,其小城镇因人口和用地演变趋势不同而形成分化。本文对商洛市小城镇人口集聚和用地扩张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小城镇分化类型、现状特征与影响机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差异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传统设施规划编制中的"大锅饭"和"一刀切"问题,结合规划实践,通过问卷调查,明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微区位居民的共性诉求:都希望解决活动少、设施少、位置远的问题,都希望增加文化中心、健身步道等设施。分析其差异诉求:总体满意度与年龄成反比,镇居民满意度明显较低;街道居民更介意设施距离,镇居民更介意设施数量;少年迫切希望增加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迫切希望增加老年活动中心;镇居民主要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等。为实现设施的精准供给,建议:调结构,将"倒三角"转变为"正三角";分类型,理清三类地区的不同配置思路;留弹性,根据人口属性配置多样化项目。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城镇和枉村集镇体系结构 当前我国城镇的基本分类除城市外,还有县城、县属镇(非县城所在的建制镇).乡集镇和一般农村集镇。从城镇的职能、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经济成份以及设施和建设等方面来看,县城和县属镇相类似,属于城市型城镇.我们统称它们为小城镇。乡集镇和非乡政府所在地的一般集镇属于乡村型城镇,统称为农村集镇。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带动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城镇发展,以形成完整的城镇体系网络。小城镇和农村集镇就是这个体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因地制宜"和"塑造特色"是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深入准确了解小城镇特征差异性,是科学规划和建设小城镇的前提。本文首先对小城镇类型研究进行了理论总结,然后将调查研究的全国121个小城镇划分为农业服务型、工业发展型、商贸流通型和旅游发展型等四类小城镇。重点分析凝炼我国不同类型小城镇在经济发展、社会特征、空间模式等方面的特征差异,为小城镇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正以良好的势态,多变的模式,有序的规模,动态的管理,强化小城镇向城乡一体化迈进。逐渐形成了一大批重点镇和中心镇。小城镇领导与居民已经对村镇规划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使我国小城镇在管理规划的基础上,城镇功能有了普遍的提高。但是规划的管理性必须要与小城镇环境艺术创新设计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小城镇风貌向特色化、  相似文献   

9.
收缩不仅发生在城市,镇区也存在 收缩问题。“上医治未病”,欠发地区内的镇 区如何积极防治城镇收缩、化解发展困境是 亟待研究的议题。本文以虞城县23个乡镇为 例,总结了豫东平原农区镇区的空间特征,发 现存在新增建设规模过大、房屋闲置、滞销 物业过多、建筑烂尾现象突出、空间品质下 行等城镇收缩问题;预测其收缩模式为“空 间品质—人口规模—建设规模下行滞后”, 具有“逆向收缩”的机制特征;指出豫东农 区镇区的主要职能仍是零售服务,人口、产 业集聚能力较弱;应借鉴精明收缩和精明增 长的理念审慎进行空间扩张和开发建设,不宜将其作为就地城镇化的主阵地,以解决既有矛盾,规避即将大幅出现的小城镇收缩问题。最 后,从发展理念、镇区建设、职能角色、公服设施和规划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收缩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合理的人口规模聚集是促进小城镇良性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大多以人口规模作为参照。在现行的设镇标准下,我国小城镇的特征表现为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偏小,而且小城镇的人口集聚性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国内外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比较研究以及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及其合理规模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志刚 《规划师》2000,16(4):21-24
我国现有近2万个小城镇,几百万个村庄集镇,居住着2/3的人口。搞好村庄、集镇及小城镇规划建设,是实现农村改革与发展第三次飞跃的关键,是落实国家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思想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我国规划师肩负的重要而艰巨的责任。为此,本期巡礼栏目精心采撷广东、深圳、四川、山东等地不同类型的示范村镇,意欲通过解剖“麻雀”,与各地同行共同深入探索村镇规划及实施,从“试点村”、“试点镇” 建设出发,以点带面,循序推广,带动全局,全面提高村镇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行政区域总面积3244.9平方千米,辖内14个乡、7个镇、381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1.6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9.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4%.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侗、壮、瑶、水等族.从江县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注重民族特色,从本地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着力培育小城镇发展优势,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租房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业人员等“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但公租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缺乏针对性,供应滞后.本文即以重庆公租房住区“民心佳园”为实地调研基础,分析居民的群体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特殊需求,以及设施的发展规律,以满意度评价了解现阶段各类设施配置的可接受程度.从居民需求视角构建公租房社区发展过程中生存型、参与型及发展型三个设施的需求层级,归纳居民对设施“差异化”、“便捷性”和品质提升的需求,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跟踪规划实效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倡导区域统筹与公交导向相结合,住区发展确定建设时序实现分类规划指导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研广州三大安居解困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现状,居民的需求意愿和需求满足程度,发现在由政府主导建设的这类居住区中,虽然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随着分期建设的进行而建成,并不同程度投入使用,但由于规划目标调整与随着社会进步而居民需求变化间的差异,由于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者、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衔接关系与运营状况的差异,由于对区域级大型设施依托程度的差异,以及由于与周边城中村居住环境的差异等,而导致不同居住区、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对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有较大差异。针对这些问题及其主要成因,本文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凯文·林奇开创的城市空间意象分析体系应用广泛,但乡镇层面的空间意象研究尚需拓展。本文采用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以烟台市7个镇为例,采集了105份认知地图,尝试探析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研究表明:(1)小城镇空间的认知构成要素以道路和地标为主,区域、边界、节点不显著,道路、地标的频次差异与路网密度、地标功能相关;(2)城镇居民认知范围在村庄—镇区—镇域内混合,且受到镇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认知类型中"以路径为主导的序列型感知"的比例高,同时低等级认知类型占比更高;(4)居民认知"正向"以南北向为主,与方格路网和主街朝向有关。集体认知的分析显示,开发项目、新区建设等对小城镇居民的空间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并归纳得到小城镇空间意象的三种类型:镇村融合型、镇村独立型和飞地开发型。希冀本文对小城镇空间意象的阐释,能为我国的小城镇风貌建设、空间规划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取“村镇分离”与“村镇合体”两种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地图描点和问卷调查的实地考察方法,围绕生活服务和产业服务两类公共服务设施,从设施类型、功能聚集特征、服务内容、建设方式、建设运营主体和使用状态六方面,考察并比较设施功能配置异同,挖掘供需特征,发现两种乡村社区的生活服务类设施存在配置层级差异,产业服务类设施配置根据产业定位各有侧重;进而提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应一概而论,两种村镇格局下的乡村社区应有不同发展导向:“村镇分离”型社区应继续巩固夯实支柱产业的服务设施,着力促进生活服务类设施体系建构,依据居民需求增添品质提升类设施,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对设施闲置考虑功能的转换或分时段切换;“村镇合体”型社区应以“局部补全”为导向逐步对标城市生活服务类设施建设,同时兼顾城镇化产业发展与对周边乡村地区产业服务辐射引领,灵活多元配置产业服务类设施,最终形成导控结合的配置思路,为未来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取“村镇分离”与“村镇合体”两种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地图描点和问卷调查的实地考察方法,围绕生活服务和产业服务两类公共服务设施,从设施类型、功能聚集特征、服务内容、建设方式、建设运营主体和使用状态六方面,考察并比较设施功能配置异同,挖掘供需特征,发现两种乡村社区的生活服务类设施存在配置层级差异,产业服务类设施配置根据产业定位各有侧重;进而提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应一概而论,两种村镇格局下的乡村社区应有不同发展导向:“村镇分离”型社区应继续巩固夯实支柱产业的服务设施,着力促进生活服务类设施体系建构,依据居民需求增添品质提升类设施,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对设施闲置考虑功能的转换或分时段切换;“村镇合体”型社区应以“局部补全”为导向逐步对标城市生活服务类设施建设,同时兼顾城镇化产业发展与对周边乡村地区产业服务辐射引领,灵活多元配置产业服务类设施,最终形成导控结合的配置思路,为未来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建设部会同有关5个部委联合发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有94个镇“入围”。江苏省的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九五”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一大批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明显产业特色的小城镇迅速崛起。目前,江苏省有建制镇1243个,镇平均人口增至6万,其经济规模与吸纳能力已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义以当今我国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为背景,从影响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因素,探讨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外在因素侧重市场与竞争、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交通条件、用地、行政建制、就业与劳动力、生产技术、都市文化与消费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泊在因素侧重政府的职能、乡镇工业、土地开发与农田保护、流动人口和建设传统等方面的分析;对策的研究侧重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产业政策、外来人口与劳动力、财政、教育、社区环境品质、居民定居意识和小城镇理想规模等方面。旨在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区域城市化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外来农民工已经成为苏南小城镇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尽管拥有较好的城镇化基础和宽松的落户政策,但是农民工的城镇化意愿并不强。以常州市礼嘉镇为例,从就业和定居意愿两方面探究农民工的城镇化问题,调研发现稀缺的住房供给、低包容的女性就业环境、外来化和趋低化的消费结构、单一的人际网络关系、公共服务缺位等因素均对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构成了负面影响。基于调研结论,提出苏南小城镇应在尊重农民工不同居留意愿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住房供给体系、公共政策、城镇消费生活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推进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进而留住人口红利并实现健康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