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震伟  高璟 《规划师》2021,37(3):58-63
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对于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护、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实质是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视角,将全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村人居体系的规划融为一体.文章结合吉林省长白县的实践,提出应当在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两个层面推进技术...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转型的背景下,对非集中建设区的系统整合、功能引导、规划管控处于整体重构的状态,而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同样要求对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以国家公园为主导的地区,其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划定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如何协调国家公园与非集中建设区之间的关系,在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筹布局、保障规划管控有效落实,是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神农架林区国土空间规划,从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出发,分析其与传统非集中建设区在规划思路上的差异,提出国家公园主导下,探索非集中建设区范围划定、功能分区、管控体系建设,为国家公园等生态高度敏感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生态规划的工作重点已经逐步转移到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和实施,确保生态保护工作在空间上落地、纳入规划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内深圳、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纷纷通过空间管制、基本生态线管控等方式,探索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生态资源保护的方法。然而,面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这类生态功能区规划在实施中困难重重。本文选取大伦敦和兰斯塔德两个特大城市地区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对我国的生态功能区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显示,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与实施,应注重生态功能区政策制定的刚性与弹性,明确生态功能区的补偿与主动发展机制,构建生态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法定体系。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的持续发展使生态网络的知识架构日臻完善,实践领域日益广阔,特别是在人居环境学科领域,生态网络规划被广泛认可为是一种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关系的有效手段。吉林省长白朝鲜族县面临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筹备成立、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城市化进程势必驶入快车道,如何协调好快速城市化与保护优质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核心的议题。长白县生态网络格局规划以人居环境建设生态适宜性分析评价为出发点,对县域范围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县域生态体系结构,细分城镇发展空间与生态建设空间界限,在识别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生态网络模式研究成果,通过对不同等级生态廊道的修复和补充,完善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生态连接,强化城镇发展空间与外围生态建设空间的相互联系,最终构建起长白县域多尺度的生态网络系统,为该县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2017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国家层面的生态保护控制线划定要求与制度建设正式启动.同时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镇面临生态保护与空间发展的双重任务.基于宁夏泾源县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空间规划控制线体系划定方法.在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市(县)空间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规引领、多方参与、严守底线、集约发展”的控制线划定方法论,并依据该方法论提出控制线划定技术框架与具体方法,提高控制线划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敏  王云才 《中国园林》2013,(12):60-66
快速城市化阶段,城镇剧烈的空间增长态势和紧张的建设用地形势使得非建设性用地面临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利用的现实压力。以吉林长白县龙岗重点生态片区规划实践为例,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干扰分析以及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融合生态本底、生态过程、生态后果的非建设性用地生态风险评价与空间管制决策模型,阐述以空间管制策略为核心、以生态格局构建为目标、以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非建设性用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海洋空间的规划,既是实现海洋空间管控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单元.为促进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海洋空间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思考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念融合且运用到海洋空间规划实践中,最终为构建科学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未来的海洋空间规划须准确把握海陆空间治理的整体性和独立性,基于保护和修复理念,将生态保护和修复区域纳入海洋空间格局划定中,进行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设计,最终促进陆海统筹,实现"多规合一",促进陆海一体化发展和保护,为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8.
GIS空间分析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集中在空间信息查询和量算、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领域.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银川生态规划采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在自然本底分析、生态承载力核算、生态功能区划分和生态空间格局划定等方面加以应用,为理性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生空间划定理论,以因地制宜、优先发展、底线控制、分期划定、动态划定为指导原则,多规融合为导向,划定三生空间用地分类标准,以湖南省衡山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三生空间划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各项专项规划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整合建立同一体系。在生态空间方面,整合多项规划中的生态资料和生态保护条例,保证划定的生态红线内为严格控制区。2)在生产空间方面,预先核实划定衡山县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考虑土地利用性质结合空间主导功能与产业发展需求,划出生产空间。3)在生活空间方面,通过县域人口预测、建设用地预测、城镇化预测等综合评估再通过土地分类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0.
盛鸣 《规划师》2012,28(2):70-74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开发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地区面临的难题。基于此,深圳市近年来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领域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推进"公园之城"建设、构筑全域生态绿地系统及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等,力图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为了应对现实的挑战,研究提出深圳市绿色空间规划与管理的新思路——从刚性保护到有机管理,据此提出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的新尝试,以期为其他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7,(8)
中央提出"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统领各类规划"后,空间规划成为各级政府进行空间治理和管制土地用途的核心手段。文章以固原市原州区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为例,分析了原州区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通过规划目标、规划方法和规划内容三个方面的转型,系统总结了空间规划编制的特点,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勇 《华中建筑》2014,(8):121-126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是引导城市空间转变的核心动力,而城市空间的转变特别是特色空间营造又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业和空间规划上应把握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顺应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空间。东莞水乡地区作为珠三角传统水乡和传统产业发展的最典型代表地区之一,规划以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全面转型为方向,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交通、生态、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营造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特色空间,为其他地区产业和空间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全域全要素统筹管理是未来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必须完善的范畴,生态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以深圳市为例,提出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规划管控体系构建建议,并重点对规划体系的构成与内容、管控单元划定和管控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同类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庆  张婷  曾鹏 《城市规划》2021,45(4):9-15,23
尽管主体功能区规划被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但由于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尚未理顺,导致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细化主体功能区的方向仍不清晰.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制度,主体功能区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规合一的逻辑起点.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主体功能区的制度设计不足和未来发展导向,提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核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并探索一种基于人地关系而形成的主体功能细分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形成差异化的空间指引、精细化的要素配置、精益化的政策导向方法,以期为完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生态空间在下一步建设中,重点关注实施传导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规划传导路径:以指标约束为主线纵向传导生态空间保护要求;通过单元规划、详细规划构建横向衔接机制;建立动态行动规划机制有序实施保护建设任务。依托空间信息平台、信息化技术、法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规划传导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迭代发展推动了空间规划的不断变革,而以"大智移云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不断导入,必将实现空间规划前所未有的范式转型.文章通过阐述技术迭代推动空间认知与变革的进程和规划辅助技术的内核要义,提出空间、技术与规划的三元提升螺旋模型;通过进一步分析新一代技术对规划的变革,指出在空间规划转型的背景下,新一代技术的大量导入将赋能空间规划走向智能化与全要素的未来,并实现空间规划范式转型;通过对规划导向范式的梳理,指出以规律为导向的空间规划范式是空间规划迈向科学理性和历史新高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公共政策,如何达成规划的共识及保障可操作性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实践,提出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贯彻于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工作中,包括法理层面梳理和构建与生态空间相关的法理法规体系,体系层面协调空间规划体系的管制分区,并明确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对应空间范畴,以及技术层面对部门数据、专项规划、空间格局等三方面采取"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制。  相似文献   

18.
海南经过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已正式迈入自贸区建设的新时代,所面临的地区发展与生态维育矛盾逐步加剧。为保育海南优良的生态品质,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质量,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与互动多赢的发展关系,提出与之适宜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结合前人经验,以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为切入点,解析人居环境空间研究内容。运用Arc GIS10.2.2空间分析和Fragstats4.2景观格局分析,解析海南省域三生空间敏感性、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资源服务范围与开发建设空间适宜性,结合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特征,提出从全岛国土空间、资源统筹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并提出以下观点:1)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前提基础;2)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指导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统筹规划和空间营造规划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根本路径;3)"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吴顺民  李进 《城市勘测》2020,(1):45-47,5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明确提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拉开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序幕。回顾规划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既是推动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工作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传明  卢中辉 《规划师》2012,28(8):13-17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转型发展都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回归了主动引导和公共政策的本性,是对传统空间规划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作为传统空间规划的城市规划存在诸多弊病,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研究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关系,以及分析两者的不匹配性,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具体驱动机制在于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城市规划转型的方向应是政策引导型规划、综合目标型规划、宜人特色型规划和主动引导型规划;转型的推动力在于政府,而推动政府的力量主要是绩效考核机制、公众参与和完善的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