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住乡愁     
正"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留住乡愁。何为乡愁?乡愁是人们对家乡故园深厚的感情寄托,是对生活环境深切的心灵认同,是对传统文化深挚的精神归依。乡愁寄身何处?在发小的嬉闹、在亲邻的炊烟、在儿时同桌的书包;在遮蔽风雨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城镇化发展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充满诗意的话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乡愁何在?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乡愁就散落在全国乡村大地上的传统村落里。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我们的乡愁;而发展传统村落,就是让我们的文明和历史记忆延续留存下去,为我们的乡愁留一方净土。广西历史文化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传统村落更是数量众多、遗存丰厚,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2012年,根据住  相似文献   

3.
乡愁     
刘力 《城市住宅》2015,(3):60-61
<正>"乡愁"一词忽然大热,因其石破天惊出现在文件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有这样一段话:"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此乃第一次,政府文件中出现如此文艺小清新的词汇。不由扪心自问,乡愁何在?瞬间各种怀念涌上心头,最难抹去的那些画面愈发清晰起来。我的第一乡愁是哈尔滨。出生在这俄罗斯风情小城,无论是当年白俄时期的建筑,还是后来苏联援建的  相似文献   

4.
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诉求下,乡愁是什么?新乡土建筑如何通过重塑情境记住并消解乡愁?本次研究始于文化层面的乡愁解读,从建筑视角剖析高淳诗人住宅与扬州三间院,以期探索归纳出新乡土建筑重构乡愁空间记忆的几种范式。  相似文献   

5.
<正>中央提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城镇化开启了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引擎。"记得住乡愁",更是道出了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内核"——富于情感的"人"而不是"物",才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正何为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是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城乡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它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述了记住乡愁是城乡规划建设对诗境规划思想的体现和诗意栖居的追求。乡愁是传统热爱故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尚德行和品质。思乡之情,自古有之,这方面的诗词文学作品无计其数,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唐代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把"乡"与"愁"联系在一起用来形容思乡情的,可能最早要数唐代早期诗人崔颢的七言诗《黄鹤楼》,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正>乡愁恰似一杯甘醇浓郁的黄酒,醉倒了多少红尘翻滚的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情系故园的诗句不胜枚举,就连动物也有"老马识途""狐死必丘首"之说。我心中的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就是浓浓乡愁情愫所在。我不是诗人,写不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佳句,只  相似文献   

8.
正乡愁是一个说不尽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为乡愁困扰。台湾文学大家余光中先生有一首抒写《乡愁》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引起海峡两岸多少炎黄子孙的共鸣。我也有乡愁:经常回忆被老北京称作"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城门是我的乡愁;经常回忆老北京胡同四合院里的核桃树、夹竹桃、金鱼缸……是我的乡愁;经常回忆老北京城墙上的酸  相似文献   

9.
正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堂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  相似文献   

10.
正乡愁一直是一个亘古弥新的话题,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它存在于余光中、席慕容的诗里,出现在三毛的文章中。余光中的乡愁化作成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亲情,是思念;席慕容却把乡愁比拟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也作为艺术的元素之一,流淌在音乐中,在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琴声里交融;或蕴藏在油画艺术中,譬如本期《视觉》栏目中王志东油画中那"湿漉漉的乡愁"。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个个由钢筋水泥所构建的城市里,该去哪里安放我们的"乡愁"?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通往记忆深处的家门,在袅袅乡音里,寻找那最深的乡情、最浓的乡愁……该馆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意总部基地内,总建筑面积约21434 m~2。整体设计主张"两观三性"理念,即:整体观、可持续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在  相似文献   

12.
正"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诗意的城镇化,象一缕和美的春风扑面而来,恰如王维的诗句"春来发几枝"一样给我们带来一种清新感觉。这是一个"中国梦",也是一个长久的期盼,一声民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开栏寄语     
<正>自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一年多以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经成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藩在"城镇化"意义上的"乡愁"不是文艺腔的追悼,而是地方发展与城市升级的积极抓手和重要出口。"乡愁经济"之下的城市与地方发展将更加体现人鲜活的社会参与和经济行动的共性与独特性。本刊特邀刘昭吟博士作为跨媒体栏目"乡愁经济1+1"的学术主持人。通过栏目对话与碰撞,深度挖掘我国城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6,(Z1)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对过去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总结和反思,也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文章通过系统研究乡愁理念的内涵和载体构成,从文化、空间、景观和产业四方面着手,提出了传承乡愁、营造乡愁、塑造乡愁和留住乡愁四大规划策略,并以南宁市锦江村根竹坡生态综合示范村规划为例,根据该村的乡愁载体类型,深入探讨了乡愁理念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州建设》2014,(5):43-46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念。愁之所生者多元,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之愁:有“偶闲也作登楼望,万户千灯不是家”的农民工之愁;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文人之愁;有“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的士大夫之愁。不论哪种愁,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城镇化发展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充满诗意的话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乡愁何在7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乡愁就散落在全国乡村大地上的传统村落里。  相似文献   

17.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对于中国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民族,中国人有着特别浓厚的土地情结.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依附于土地和自然,顺天时、就地利,辛勤耕耘,生生不息,在此过程中催生了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灿烂文明,形成了一大批既有天人合一自然格局,又有和谐井然社会秩序的传统乡村.所以说,蕴含着深厚的生产生活和营建智慧的乡村是中国人的情感故乡和心灵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乡愁"道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底情感.  相似文献   

18.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诗意的一句话,语出2013年度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报告,这令不少人为之惊喜。然而看似诗情画意的表达背后却内涵深刻,发人深省: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建设一个有富有希望、有活力的家园?"记得住乡愁"是对本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美好期许。本文结合古今中外传统规划设计案例,深入剖析"乡愁"这一开放命题,从规划设计中相地选址、借景、掇山理水、空间塑造、光影表现这五个方面出发,阐述乡愁观更深层次的辩证理念。  相似文献   

19.
<正>古城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对历史的回忆。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2月12日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曾经专门谈到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村庄原始风貌的保留和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问题。他说,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城古建筑是“乡愁”最好的载体,但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在消防方面存在诸多先天不足。2014年4月3日,由公安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兰州市安宁堡桃花小镇为例,在建立乡愁景观元素体系的基础上,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安宁堡街道的居民及游客进行乡愁记忆感知分析.调查得知居民乡愁感知主要体现在自然田园景观与趣味活动体验方面,而对于乡村文化类景观要素感知度相对较弱.基于调查结果对安宁堡桃花小镇进行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