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陈华 《煤炭工程》2007,(7):74-76
煤中的硫制约煤资源利用,是煤资源特性的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纸厂勘探区煤的煤岩类型和主要煤质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态硫在勘探区内、煤层中硫的赋存分布规律,该成果可作为煤炭资源加工利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中硫是煤矿开采和煤炭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煤炭资源的开采、存储、加工及清洁利用。利用大城勘查区内以往钻孔勘查成果煤质资料,对该区内石炭~二叠系各可采煤层的煤中硫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平面上和垂向上的赋存规律以及洗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将来大城勘查区内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及清洁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焦作市煤炭资源的矿区环境地质特征、煤质特征和可选性,分析了煤的深加工性能和用途,探讨了煤的除硫技术和洁净利用技术等研究方向,提出了焦作市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内煤中硫分普遍较高,中、高硫煤占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脱除煤中硫,洁净利用高硫煤,分析了煤中硫分高的原因。以煤样测试数据及煤田钻孔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黔西南糯东勘探区主可采煤层中硫的赋存特征,探讨了煤中高黄铁矿硫的形成条件及成煤环境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煤中硫分较高,是受煤层沉积期海水以及峨眉山玄武岩浆期后热液的双重作用造成的;这2种作用提供了大量的铁离子与硫离子是煤中高硫、高黄铁矿的物质基础,而且岩浆期后热液活动较为强烈,导致煤层中后生黄铁矿也较为发育;海水的进退导致各主采煤层中硫的分布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滨岸泻湖—潮坪的成煤环境与煤层间的砂体分布特征进一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脱硫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煤中的硫脱除,该技术对煤中硫的脱除率比化学、物理方法高,价格也较便宜。本文在分析了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后,就其脱硫原理、形式、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摘要:以山西石坷节煤样为原料,利用红外光谱 (FT-IR)和热失重分析(TG)等主要测试技术研究了煤在酸性条件下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对煤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催化氧化后煤中硫含量显著减少,全硫脱除率82.5%,其中无机硫脱除率高达90%,有机硫脱除率为50.5%。这表明电化学反应可以使煤样中的硫分有效脱除,此外还脱除煤中大量的矿物质,降低了灰分含量,并且使煤的燃烧性能变好,提高了精煤的发热量。论文还讨论了煤的电化学脱硫机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禹谟井田勘查工作取得的大量基础性地质和煤质资料,从地层、构造、煤层等方面介绍了禹谟井田的概况,简述井田的地质及煤炭资源情况,系统分析其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了煤类、煤岩类型,并初步提出该井田煤的利用方向。禹谟井田煤炭资源丰富,总资源量为194 047.7万t,各煤层属低—中灰、特低挥发分、中—高硫、中高—高热值无烟煤。  相似文献   

8.
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登新  孟繁玲 《煤》1997,6(2):61-63
叙述了煤中有机硫脱除方法──电化学法。该方法是一种温和,费用低,几乎不改变煤的性质的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方法。从有机硫的脱除机理及其影响有机硫的脱除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叙述,只要选择适当的电解质、电解电位、电解温度、时间,即可脱除70%以上的有机硫,实现煤的深度净化。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侏罗纪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以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煤炭资源为主。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一部分,榆横矿区南区原煤硫分普遍较高,中高硫煤和高硫煤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超过60%,属于该区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同时,煤中硫的富集也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为查明榆横矿区南区高硫区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沉积成因,以煤岩煤质和钻孔资料为基础,从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和沉积学入手,揭示高硫煤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建立了沉积微相与煤中硫分分布之间的成因联系,分析了相参数与硫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陆相含煤地层中硫的富集模式,进而为煤炭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清洁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原煤全硫含量0.31%~4.95%,平均1.83%(质量分数,下同),高于全国早、中侏罗纪煤中硫含量的平均值0.58%。平面上,原煤硫分由西北向东南、由物源向湖盆方向呈增高的趋势,垂向上自下而上逐渐增高。煤中硫的聚集主要受控于成煤同生阶段和早期成岩阶段沉积微相控制,分流河道以中硫煤为主,分流间湾以中高硫煤为主,高硫煤主要分布于局限浅湖发育区。硫化铁硫含量与煤岩显微组分中的镜惰比、灰成分指数之间呈正向变化,表明凝胶化作用和还原性水介质有利用煤中硫的富集,而水介质中Fe~(2+)丰度是影响硫化铁硫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素琳 《煤炭科学技术》2003,31(F06):50-51,60
考察了含硫煤在甲醇溶剂中、室温和超声波辐射条件下的脱除反应。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随超声波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根据FTIR、GC/MS和TG-DTA/FTIR分析,煤中的有机硫主要以硫醚和二硫化合物的形态被脱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防止“先污染,后治理”的角度,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确认了煤中全硫、可燃硫、不可燃硫含量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间的关系;论述了根据煤质检验数据来推算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煤的电化学脱硫研究(Ⅰ)——酸性无隔膜电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家林洗精煤为原料,试验研究了酸性无隔膜电解体系中煤的电化学脱硫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中硫酸盐硫和黄铁矿硫都可获得理想的脱除效果,全硫脱除率最高可达54.8%。此外,红外光谱分析证实酸性体系中电化学脱硫对煤质影响较大,碳氢比明显增高,同时煤中有机硫也被明显脱除。  相似文献   

13.
煤质评价是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重要部分,也可形成独立的评价系统。在评价过程中,人们习惯以勘探区(井田)为评价单元。本尝试以一个勘探区内的各个煤层为评价单元,对区内各煤层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可以和别的勘探区同一煤类进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煤芯煤样的代表性、煤质化验项目的合理选取及化验结果的审定,决定着勘探区煤炭资源的利用价值与正确评估。在煤炭勘查施工中,应按照规范要求,采送代表性煤样,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应合理布置测试项目,并对测试指标进行综合审定,合理取舍,杜绝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无效样品煤,从而对勘查区的煤炭资源做出正确的评估,使宝贵的煤炭资源能够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泥堡勘探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该文通过对大量泥堡勘探区勘探数据分析,总结出了贵州泥堡勘探区龙潭组上含煤段17#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大方对江井田煤炭资源丰富,煤层稳定,煤质较好。考察了大方对江井田主要煤层的灰分、硫分、挥发分等煤质指标的特征。根据煤质化验测试指标,本井田各煤层热稳定性好,均为中灰、中硫、高热值、中等-较高软化温度灰煤。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划分,本井田煤类划分结果为:18、25、29、31煤层均为高变质无烟煤(WY),其主要利用方向为动力配煤、燃煤发电及煤炭气化。并对该煤田的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沁能焦煤中各形态硫热解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炼焦煤中硫的存在形态及各形态硫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了山西沁能焦煤在停留时间30 min,热解终温为450~950℃条件下煤中全硫及各形态硫热解脱除规律,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原煤及焦样中有机硫化物具体形态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样中有机硫化物可分为硫醚、含硫氧化物、二硫化物及Ar—S类硫化物(芳香族类及噻吩类硫化物)4类;热解过程中全硫脱除率升高主要是由于各类有机硫化物分解析出,硫化铁硫对全硫脱除贡献率有限;热解过程中,煤中各类有机硫化物间存在相互转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济源地区煤田地质资料与煤矿煤质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济源地区的地质概况、煤层特征及煤岩特征等煤炭资源条件,分析了济源地区无烟煤的煤质特性,并指出其工业利用方向。结果表明:济源地区煤中硫的赋存状态主要以有机硫为主,其煤炭资源为年老无烟煤一号,具有低灰、低硫、低氮、低微量元素、高发热量、高灰熔融性的优良煤质特性,是优质的环保型无烟煤资源,可作为高炉喷吹和生产电石的优质用煤。  相似文献   

19.
燃煤过程硫排放与煤质特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煤燃烧过程中硫的释出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815℃下全硫、形态硫、灰分、灰成分、煤种等煤质因素对硫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燃煤过程硫的释出率与煤质因素密切相关,尤其硫分及矿物质对硫释出率有很大影响。煤中排放硫含量及硫释出率随全硫含量增加而增加,不同形态硫的影响则各不相同;煤中碱性氧化物对硫释出率主要起抑制作用,煤的自固硫性主要体现为CaO的固硫作用,Fe2O3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不同煤种燃烧过程的硫释出率差异较大,无烟煤的硫释出率明显低于烟煤。  相似文献   

20.
用全氯乙烯萃取法脱除煤中有机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施洁净煤计划,近年来美国研究应用全氯乙烯萃取煤中有机硫,并对其机理、所用设备及工艺系统、脱硫效果和煤中残留的全氯乙烯的脱除等进行了试验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与其他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方法比较,由于其具有加工费用低、脱除效率较高的优点,已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