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正从人口规模上看,德国将人口5000以上的行政单元定义为城市,5000以下的定义为镇。但仅从人口或者行政单元来界定城乡太过单一片面,因此,德国联邦建筑、城市和空间研究所在全德国范围内根据人口密度和建筑用地比例进行城市划分。其在定义和划分的过程中,跳出行政边界,在全德国范围内建立了250米×250米的格网。通过计算每个网格内的人口密度及建筑用地比例来区分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新形势下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以及城乡人口的统计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对于我国城镇化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预测、空间布局安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一直以来统计部门都是以"城乡行政地域"和(或)"城乡实体地域"为基础来划分城乡(人口),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划分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实际上城镇化本身的内涵非常广泛,除了空间上的城镇化转变,还包括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转变,这在城乡(人口)划分上应该给予重视,以顺应转型时期城镇化发展的诉求。考虑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双重性特点,以及居委会和村委会在人口构成、职能、土地权属、行政关系和人口职业等方面的城乡差异特征,建议固化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以"居委会和村委会所辖地域(常住人口)"作为划分依据,这样今后不需要频繁改动城乡划分口径,需要做的只是改进居委会的设置程序和标准,完善"村改居"相关的农村集体经济资产处置、农村优惠政策延续和村(居)民社会福利以及土地权属转变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新的简易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也有利于真实反映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化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以及城乡人口的统计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对于我国城镇化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预测、空间布局安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一直以来统计部门都是以"城乡行政地域"和(或)城乡实体地域作为基础来划分城乡(人口),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划分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实际上城镇化本身的内涵非常广泛,除了空间上的城镇化转变,还包括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转变,这在城乡(人口)划分上应该给予重视,以顺应转型时期城镇化发展的诉求。考虑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双重性特点,以及居委会和村委会在人口构成、职能、土地权属、行政关系和人口职业等方面的城乡差异特征,建议固化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以"居委会和村委会所辖地域(常住人口)"作为划分依据,这样今后不需要频繁改动城乡划分口径,需要做的只是改进居委会的设置程序和标准,完善"村改居"相关的农村集体经济资产处置、农村优惠政策延续和村(居)民社会福利以及土地权属转变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新的简易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也有利于真实反映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化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5,(8)
科学合理的城乡地域划分,是完善城乡统计、制定城乡政策的科学基础。研究通过对英国城乡地域划分的3个发展历程、划分标准及划分方法的分析,提出对我国优化城乡划分和人口统计工作的启示:在指标选取上,可以人口密度尤其是相对密度为核心确定城乡划分指标,凸显"城市—区域"之间的集聚与腹地关系;在兼顾乡村方面,可以建成景观为标准进行城乡划分,避免城镇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和见缝插针;在数据更新上,可由空间管理部门牵头,建立部门之间合作、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工作在小城镇地区,改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小城镇的城市吸引力是城镇规划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是在人口迁移活跃的大环境下,小城镇合理规划是减少人口流失的一个重要前提。德国勃兰登堡州规划部针对乡镇地区(图中绿色界限和蓝色界限之间的地区,此处乡镇地区根据人口密度划分)的规划建设提出三条原则。原则一:对现有建筑,特别是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最大程度地翻新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和生态状况等现实问题愈发凸显,以高密度开发强度进行地块开发成为国内大中城市的必然选择,高密度核心区续写了全球城市及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愿景。高密度城市通常具备高建筑容积率、高建筑覆盖率、高人口密度和低绿地率等特点,一般高密度城市人口密度的门槛标准宜为15 000人/km~2,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7.
量化和预测用地的碳排放是实现规 划控碳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城镇建设用地分 类体系,从城市用地建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核算视角,提出以“用地”作为碳排放的核算 终端和核算单元,基于PCA-BP神经网络建 立规划用地碳排放预测模型来预测用地碳 排放。将调研获得的样本地块的碳排放数据 作为因变量,以其用地特征指标(包括:容积 率、建筑单体数量、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 筑高度、用地类型、用地兼容性、人口密度) 作为自变量,建立用地碳排放预测模型。以长 兴县老城区为实例,应用该模型预测用地碳 排放,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该方法能较准 确地预测用地的碳排放,为城市的低碳规划 和碳排放管控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老年人住宅建筑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邓立飞  李玉堂 《华中建筑》2003,21(2):64-65,71
在我国城市人口老年化迅速发展,城市老人的居住问题愈来愈突出。本文是从城市角度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研究范围为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和社区(Hiqh Density Residential Areas),从社区整体来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及住宅建筑没计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使老年人连续的融入普通社区和人群。  相似文献   

9.
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乡非建设用地是指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镇及乡村建设的用地,可划分为"两级五类"。其规划主要考虑到城市生态系统开放性、非均衡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根据景观格局—过程—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非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保证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基于非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理论,在城市生态限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人口规模预测与城市增长特征,确定非建设用地规模与空间布局。最后简要介绍了广州非建设用地规划实例。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新区于2006年实施控规全覆盖,在编制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编制了城市外围生态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其具有与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的法律地位及约束效应。本文对滨海新区城市外围生态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生态用地界定与分类,以及生态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单元划分、指标构建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视点     
《广西城镇建设》2012,(7):113-115
仇保兴:建设生态城市应遵循六条原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应遵循六条原则,即用地模式必须紧凑,避免城市发展"摊大饼";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必须要达到整个能耗的20%以上;绿色建筑要在所有建筑种类占比大于80%;生物多样性;绿色交通优先,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的比例大于65%;拒绝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项目。  相似文献   

12.
Folded Landscape     
<正>课程的命题为"1KM-HIGH城乡聚落",设计的挑战在于打破现在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当前的中国城市在非常无序的、无克制的扩张中,不断地吞噬乡村和农田,伴随着现代都市的崛起,中国的乡村在不断衰落,并且丢失其精神内涵。但是未来中国城市仍然要持续膨胀,那么如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如何重新定义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就成为这次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设计要求在600米×600米×1000米的空间范围内营造一座竖向聚落,并在1KM高的聚落内定义一种新的聚落发展模式,它既是一个具有绿色惬意乡村特征的新型城市,又是具有便捷时尚城市特征的新型乡村。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的城乡地域划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城乡人口特征和城镇化水平,进而支持城乡和社会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然而,我国的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区划定一直以行政地域为界线,难以适应城乡空间发展的复杂特征和真实地反映城乡人口情况,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政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不仅在演变过程中不断适应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特征,而且如今已充分体现"实体地域"的概念,通过精细化的划定方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复杂特征,对我国而言具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和演变历程,并从划定方法的动态演变、核心指标和精细化三方面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13,(8):88-99
特乌拉达·莫莱拉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市中心。尽管它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物理单元,但却属于同一个行政主体。场地位于阿里坎特,一处由山脉向大海倾斜的山谷处,城市充分利用陆地和海洋两个实体,定义了建筑环境,充当视觉向导。  相似文献   

15.
韩政 《规划师》2009,25(11):48-52
针对现行开发强度控制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宏观层面,可从城市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结合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及用地规模,进行建筑总量预测;在中观层面,根据宏观层面确定的开发强度,结合分区规划,对影响开发强度的区位、交通、环境、美学等因素进行分析,形成片区级空间单元综合评价值;在微观层面,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调整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市活力之源——香港街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刚 《规划师》2010,26(7):124-127
<正>1引言1.1香港城市意象香港的土地总面积为1104.3km2,人口为697.77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460人/km2(截至2008年)[1]。香港境内多为山地,其中只有少量土地可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香港城市建成区面积只占整个城市面积的23.4%,这使得建成区内的人口密度达到了超乎寻常的程度,如九龙地区人口密度达到43290人/km2[1]。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2,(3):211-211
6号建筑的设计挑战是如何延续总体设计所定义的单体建筑的自治性.同时创造全新的高密度、多样化小单元居住和商业空间,最大限度地赋予年轻人以更多的自由空间与可能性。在南北向相对狭长的建筑用地范围内我们尝试把建筑体量分割为两个厚度为5.3m的片状建筑.每片建筑包含各种大小不一的居住、工作、商业以及彼此混合的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7,(11)
中国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在不断演进中趋于完善,但在指导城乡建设用地的实践中仍然呈现出二元特性。文章以未来城镇化主导地区——中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历史演进并剖析其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城乡人口与用地的互动关系进行辨析,在县域范围内探寻一种既能够体现"城乡一体"的规划思想,又能够与当前规划编制体系相衔接的可操作的城乡建设用地联动规划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建立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的平衡流转机制,实现人口与用地同步城镇化。随着城乡统筹思想的深入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从一体化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实行统一管控应当成为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老龄化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老年群体日益增加的养老设施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仅是对城市社区居民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政策反馈,也是应对老龄化城市养老问题的极佳方式。本文旨在研究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划分方式,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出行特征,以成都市温江区大学城片区、光华片区、清泉片区为范本,提出城市道路、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老年人可出行范围,以及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4个社区生活圈划分要素,并对各个要素进行梳理与陈述,探讨其具体的影响,着重考虑老龄化视角下的标准制定。根据研究过程得出结论 :社区生活圈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等级进行划分;应关注老年人出行难点;应保留、合并集中用地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更准确地反映重庆市北碚老城区儿童享有户外活动空间资源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配置的社会绩效评价方法,基于行政单元之下更微观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更精细的常住儿童人口数据,以地形、道路、边界围合及用地性质等因素划定的功能单元作为研究单元,计算各功能单元儿童人均享有面积,进而评价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的社会绩效。结果表明:北碚老城区缺乏对专属型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不公平;相对低绩效水平的功能单元占单元总数的29.41%,未来应首先关注低绩效单元中儿童活动空间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