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自主营建,让居住者有权盖自己的房子或决定自己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曹晓昕:您一直在为农民服务,在农村指导农民做了大量的项目,对于这一点,我非常好奇,因为我作为一个建筑师,受委托的业主一直都是开发商或是政府,一般我都是为他们服务.其实,我挺想为农民盖房子的,但我找不到农民,也没有农民来找我,我特别想知道,您是怎么参与到为农民盖房子这个活动中的? 谢英俊:我们过去十几年,大部分是在农村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但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对象或我们的设计理念就只局限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一种自主营建,所谓自主营建就是说居住的人有权去盖自己的房子或决定自己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
正戴蓓:这轮我们要讨论未来乡村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好像有这样一种情节,就是在城市里找不到的东西都想要回到乡村去找。比如说关于"年"的味道,前两天参加楼纳艺术节的建筑师们都来楼纳过年了,感觉乡村的年味更浓重一些。再比如说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我们也是希望在乡村里去找感觉,包括乡村的原始材料、自然材料等的应用。还有对于自然的亲近与向往,我们也希望通过乡村把感觉找回来。在这样一场以情怀为出发点而发起的建筑师和媒体人的下乡"运动"中,我们看到了它的丰富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究竟如何在这样一场"运动"中,真正给住在这里的居民一种可持续的、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很关键,因为建造其实已经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事情了。所以我想能不能请各位从你们各自的角度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中国建筑师来到俄国,人家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是学建筑的,俄国人听了,羡慕的说,哦,你是城市的美容师;一个俄国建筑师来到中国,人家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是学建筑的,中国人听了,撇撇嘴,喔,你是个盖房子的匠人。"  相似文献   

4.
正1乡建的"灵丹妙药"不知何时,乡村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伴随着资本和资源的涌入,乡野变成了"蓝海",一时间"逃离城市"、"诗和远方"这些热搜词纷纷占据媒体头条。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建筑师的声音:"走,到乡下盖房子去!"一时间百花齐放,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有的成为乡村活力的激发器,有的甚至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但仔细一想,大众的关注视角往往以城市人居多,而村里人呢?事实上,真正逃离的是他们,因为就业、医疗、教育等资源向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AW:和别建筑师相比,你似乎走了一条非常与众不同的建筑师职业道路,是什么促使你走上这条路,以及为什么你会选择走这样的一条路?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和我的童年有关。我在芬兰北部拉普兰的一个村庄里度过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和自然非常亲近,我的周围住着在森林里永久定居的居民,而那些在北极苔原里居住的萨米游牧民也时常会拜访村庄。夏天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造树屋,冬天我们就一起用雪造房子。  相似文献   

6.
正我并不清楚扎哈的中国之旅,我没有和她同行。我们只是一起去过几次苏联。我第一次去苏联旅行是在1966年。当时,我的朋友赫里特·奥塔哈施~([14]),是一位建筑师,他想成为电影导演,邀我和他一起去苏联。他认识很多苏联当地的建筑师或他们的家人,因此,那是一次相对亲密或私密的旅行。当我见到那里的建筑和建筑师之后,便产生了成为建筑师的想法,确立了成为建筑师的野心。I cannot talk about her trip to China,because I was not with her in China.I was only with her a couple of times in the  相似文献   

7.
记忆涂改笔     
《Planning》2019,(24)
<正>只听朱妙萱神秘兮兮地吹道:我是一个小女孩,名叫迷娜,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有一支记忆涂改笔,"嘘——"别出声!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我和伙伴们一起去郊游。我们玩起了你藏我找的游戏:每人先把一些东西藏在落叶堆里,然后分头找,找  相似文献   

8.
一、这次世博会中国馆在华人建筑师范围招标,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多年来,国内一大批重要性建筑设计招标,要么完全拒绝国内建筑师参加,要么采取中外联合体(当然是国外建筑师为主)的方式邀标,对此,我一直是反对的。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些同志认为要承认我们和国外建筑师的差距,但我想,如果不给中国建筑师以充分锻炼的机会,这"差距"如何弥补?改革开放三十年了,  相似文献   

9.
我走丢了     
《Planning》2017,(26)
<正>这事儿说它大,其实也不大,说它小呗,又不小。嘿,我走丢了!当天,学校有活动,大课间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踢足球,就在我们玩得起劲的时候,两个人撞到了一起,人没有伤着,足球却"扬长而去"。不巧的是上课铃打响了,没办法,我只能放弃对足球的牵挂,上课去了。放学后,为了去找足球,我悄悄离开了队伍。我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只好垂头丧气地跑回"家长接送等待区"。可爸爸不在等待区,我踮起脚,在人群中寻找爸爸。找  相似文献   

10.
议论 说汤桦的人很多,有的说对民众而言,他的公共建筑是看得见的风景,有的说民间喜欢汤桦.有的说汤桦是“平常建筑师”,他的作品比较直观,专业和非专业人士般都会喜欢,所以大家更愿意接受汤桦,更有人把汤桦定位为匠人、职业建筑师。别人说了这么多汤桦,而汤桦只有句话:“我就是盖房子。”  相似文献   

11.
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多专业、多领域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不可能靠建筑师一己之力去做,因为(建筑师)对一些领域欠缺专业认知,至少在创意各方面订一定的局限。一定要找合适的人去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岳阳新火车站站前商业步行街两个方案设计的不同思想过程,提出“做”设计和“玩”设计两种基本设计行为。认为建筑师一方面按照社会人的方式处理设计,称为“做”设计;另一方面又根据本专业内部规律摆弄设计,叫“玩”设计。相应地,盖房子也有“做”建筑与“玩”建筑之区别。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师的视角我对这个图书馆期待已久,因为很早之前就听张斌提到过,对中间的一些过程也有所耳闻,但没想到耗时这么久。可想而知,这是一个非常磨砺的经历。如果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再来看这座建筑,我想最好还是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感受,而不是开启"上帝"视角。建筑师不是"上帝",他受制于这个有限的、有负担的身体。而"上帝"是从一开始便俯瞰一切,看穿一切,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结果。作为建筑师,只能趴在地面上,以人的视角一点一点地去认知,一个阶段一个步骤地去实现,这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过程。从我的理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新建筑》2017,(4)
<正>如果建筑师认为自己就是盖房子的,只需要关注纯粹的建造,光线、材料、工艺甚至种种分析都是为了物理空间而服务,那么建筑就只是关于设计的协议。而进入另一个知识层面,参与到知识的协议中,跟来自各种渠道的知识打交道,把城市现实、人的需求和反馈重新梳理整合,结合新的技术,给出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我更喜欢达到的状态。对我来说,现在的挑战就是找到一种新模式,把与社会有关的研究及据此研  相似文献   

15.
无济于事     
<正>最近我参加了很多建筑类的研讨会,被介绍的时候往往先说我是作家、歌手,我一般都纠正,其实我是个建筑师,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职业而"不务正业"的职业建筑师。我花了10%左右的精力写了小说,做了装置,搞了展览,背包旅行,写歌唱歌,痴迷围棋,可这些事情很容易被人记住,而我从事的建筑设计、建筑教育、建筑研究等专业领域里我真正骄傲和欣慰的事迹却罕为人知只能说明,一、在建筑圈我名气太小;二、  相似文献   

16.
马清运     
《世界建筑》2014,(4):46-46
<正>B.19651983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所有受过传统建筑教育、知道建筑师职业责任的,都知道怎样做一个好的建筑和建筑师,做到业主满意,设计费按时给你,这个已经不容易,要么就是做普利兹克奖的得主。我自己觉得,首先得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公民,其次才是有建造能力的  相似文献   

17.
东张西望     
<正>记得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那年我在学校教书,结婚生子,颇有安居乐业的味道。刚从研究生毕业,很喜欢教学,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书生意气,激扬文字。在图书馆钻故纸堆查资料(那个时候没有电脑互联网),成天琢磨怎么能把同学培养成大师级的建筑师。同时还和留校工作的其他老师同学一起在教学之余做设计,忙得不亦乐乎。突然有一天,系主任李再堔教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要不要去深圳工作,有个设计项目需要派人去。对于这样一个在当时是如此沿海的、如此资本主义的地方,其中可能蕴含的种种建筑师的机会终于在48  相似文献   

18.
有本书名叫<我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这书名我印象很深刻,书倒是没看过.天天泡博物馆是为了什么呢?我想,要么是以此为生的人,要么是闲极无聊之人.  相似文献   

19.
魏皓严 《城市建筑》2008,(12):86-89
专业如同一位驯兽师,将野兽般的个人训练得有了修养与技能,也有了自大与框框,然后这个有修养的专业人就带着框框与世界打起了交道,建筑师是很典型的专业人,他所淌过的2008年难免会带有与建筑有关的框框。这个框框让他专注,也局限,如同所有其他专业的人,如果按照空间的群属关系看待时间的话,作为建筑师,我的2008年分成两大块儿,一块儿是大家的,另一块是自己的,二者搅来搅去,我就一会儿与大家一起,一会儿与自己一起,在几种基本状态间反复,这几种状态中有些是多年惯有的,有些是今年持有的,它们组装成我的2008状态版.  相似文献   

20.
宽容的力量     
《Planning》2014,(24)
<正>整理抽屉,又看到了这张来自远方的贺卡,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六年前的春节前夕!我去看望一个生病的学生。推开病房门的那一刹那,我才意识到我这次的决定是正确的!王政,这是我任教班级里的一个学生,一个很"不一般"的学生:对他来说,打架斗殴是小菜,迟到旷课是调料;违反纪律的名单里少不了他,好人好事的记录里找不到他。在我这么一个普通英语教师的眼里,他就是那种无恶不作、无药可医的问题人物。提起他的名字,知道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