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概述及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灵智 《广东化工》2009,36(5):106-107
文章对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及其负极材料作了箍要概述,并综述了碳材料、氧化物负极材料、金属及合金类负极材料和复合负极材料等多种负极材料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主流碳负极材料进行了综述,从结构特征、电化学性能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主要碳负极材料的优缺点;简述了碳负极材料的主要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石墨改性的发展方向;概述了国内外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对未来商业化负极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碳基材料、合金类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金属硫化物材料、金属磷化物材料等现有热门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重点介绍,探讨了各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的改性技术方案;并对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猜测,指出受限于成本等因素,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仍然以碳材料为主。未来,碳材料仍是目前最有望促进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4.
铁氧化物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和较低的电压平台,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而且铁氧化物负极材料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铁氧化物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以及最新进展情况,总结了铁氧化物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重点分析了不同铁氧化物负极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展望了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灵智  汝强 《广州化工》2009,37(4):3-4,14
对锂离子电池材料包括正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和负极材料作了简要概述,并综述了当前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概况,对今后发展高容量高循环稳定性的硅基负极材料提出了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丰春 《辽宁化工》2011,40(11):1211-1213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应用和开发前景最好的一种电源,改善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是选取充放电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素材料、锡基负极材料和其他负极材料。指出了今后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导电性、储锂容量、倍率特性和循环稳定性等,本文对近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关注几种热点负极材料及其设计、实现与性能优化研究。比较了不同负极材料的特性,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钠离子电池锑基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金属锑,氧化锑,硫化锑以及硒化锑负极材料。总结了锑基钠离子电池锑基负极材料的结构特征及电化学储钠特性,并对钠离子电池锑基负极材料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石墨烯与具有高理论比容量的硅材料形成的复合负极材料,可以提高硅负极的导电性和稳定性,是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作为电化学嵌锂宿主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述了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分析了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优缺点,综述了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石墨改性的发展方向。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提高可逆比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改善其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有效改善石墨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研究开发。本文从碳负极材料和非碳负极材料两个方面对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汇总,同时对其制备也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2.
硅基复合材料因具有较高储锂特性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用高容量负极材料的首选。本文介绍目前常见的3类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包覆型硅基负极材料、硅/炭复合负极材料、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简述这几类材料各自的优势和区别,最后对硅基材料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硅基负极材料由于出色的储锂容量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锂离子负极材料,但其较差的电导率及脱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其循环稳定性较差.本文概述了硅/炭复合负极材料和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及其预锂化技术、黏结剂、电解液及添加剂研究等,并对硅基负极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二氧化锡(SnO_2)具有价格低、理论比容量高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被广泛研究。概述了SnO_2基负极材料的储锂机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纳米化、与碳复合手段对改善SnO_2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作用,并对SnO_2基负极材料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穆庆峰  关昶  刘伶 《化工科技》2013,21(1):80-82
锡合金负极材料由于具有加工性能好、导电率高、对环境的敏感性没有碳材料明显等优点,未来有希望取代碳负极材料。但由于其首次不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不好。影响了其商业化的进程。作者对近年来有关于锡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锡合金储锂机理,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材料存在的问题,并时锡合金负极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柔性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柔性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基、石墨烯基、纳米炭纤维基及炭布基等几类,本文对这几类柔性负极材料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作了介绍。最后,对目前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于这些问题的克服即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TiO_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其安全性高而著称,其被设计为各种纳米结构并与其他导电性好的材料制备成复合材料,以弥补其导电、导锂能力的不足。本文针对近年来TiO_2基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碳类、硅类和金属类材料与TiO_2进行复合制备负极材料的可行方法,并分别分析了这3类材料的优缺点:碳类负极材料技术成熟,但有易燃的缺点;硅类负极材料理论容量高,但循环性能差且安全性不好;金属类负极材料普遍导电性好,且易与其他材料合金化,但循环性能差。最终提出,由于碳类负极材料技术成熟,且TiO_2可弥补其易燃的缺点;结合碳基材料优良导电性能与TiO_2优异安全性能的复合材料最有望实现工业化,将是锂离子电池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石墨化碳负极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由于具有突出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增长迅猛,占比稳定至80%左右。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爆发性增长,预计2025年负极材料需求量约3 Mt,对原料石油焦和针状焦的需求将超过4 Mt。通过分析石墨化碳负极材料的性能特点、原料供需矛盾,提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思路,研究石油焦性能结构与负极材料电性能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加快实现中硫焦在负极材料中的应用,保障负极材料生产原料的供应链安全。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锡基负极材料与碳负极材料相比,具有容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用新型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锡基材料首次不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差等问题所进行的改性研究,分别从材料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锡基负极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应用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对MCMB、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炭纤维为代表的石墨负极材料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石墨类炭负极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