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红磷(LGFPP/RP)阻燃复合材料。采用热烘箱老化法分析了140℃条件下不同热氧老化时间对LGFPP/RP阻燃体系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氧指数(OI)、垂直燃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对LGFPP/RP阻燃体系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氧老化时间的延长,LGFPP/RP阻燃体系的OI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垂直燃烧等级始终保持在FV-0级;同时,LGFPP/RP阻燃体系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所对应的温度(Tmax)变化不大,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T5%)则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另外,经热氧老化后,试样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红磷(LGFPP/RP)复合材料,并采用热烘箱老化法,研究了140℃条件下不同热氧老化时间对复合材料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减小,力学性能显著下降。说明分子量降低,发生了显著的热氧化降解。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LGFPP/RP复合材料表面出现了明显的网状裂纹,局部范围还出现了较大的裂纹。PP基体分子链的断裂以及长玻纤与PP基体间发生界面脱粘是导致LGFPP/RP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红外光谱表明,随着热氧老化时间的延长,试样表面会产生更多的生色基团使材料发生黄变,说明PP基体分子链发生了老化断裂。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新型红磷阻燃母料(RPM3025)作为阻燃剂,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制备了阻燃增强尼龙材料.研究了这种新型红磷阻燃母料和已经商品化的中低端红磷阻燃母料所制备的阻燃增强尼龙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阻燃性和热性能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表明:RPM3025制备的阻燃增强尼龙密度较轻、流动性较好、热变形温度和热稳定性较高,阻燃性达到了UL94 V-0级(1.6 mm).尽管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降低,但冲击强度从11.4 kJ/m2大大提高到16.6 kJ/m2.而RPM3025制备的阻燃增强尼龙66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下降较大,并且热变形温度和热稳定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胡志 《塑料科技》2022,(12):38-42
以聚丙烯(PP)为基体,加入玻纤(GF)、焦磷酸哌嗪膨胀型阻燃剂FR-1420,制备无卤阻燃玻纤增强聚丙烯(PP/GF)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热重分析(TG)及锥形量热测试,考察了GF含量对PP/GF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阻燃剂含量相同下,GF含量越高,PP/GF的阻燃效果越好。当GF含量增加至25%,PP/GF的LOI提高至39.0%,0.8 mm样条垂直燃烧测试通过UL-94 V-0级。GF降低了阻燃PP/GF的初始热分解温度,但高温阶段的耐热性得到明显提高。当GF含量为25%,PP/GF在N2和空气气氛下700℃残炭率分别达到39.4%和39.0%。GF的高温残留物在锥形量热测试中起“炭层骨架”的作用,可以增加炭层的膨胀厚度,GF的加入降低PP/GF的总热释放量(THR)、总烟释放量(TSR),提升PP/GF的火灾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60℃条件下不同热氧老化时间对未添加抗氧剂和添加抗氧剂的长玻璃纤维(LGF)增强聚酰胺(PA)6(PA 6/L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结晶度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PA 6/LGF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 6基体分子链的断裂、降解以及LGF与PA 6基体的脱黏导致了PA 6/LGF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熔融温度、结晶温度、结晶度以及热稳定性的下降。添加抗氧剂的PA 6/LGF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保持率为83.9%,而未添加抗氧剂的复合材料则为76.8%。添加抗氧剂能使PA 6/LGF复合材料具有相对优异的力学性能保持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入酚醛树脂(PF)来改善玻纤(GF)增强聚酰胺66(PA66)的耐湿性能和耐次氯酸钠性能,制备了PA66/GF/PF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PF含量对PA66/GF/P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湿性能、耐次氯酸钠性能、熔体流动速率、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F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PF质量分数为15%时,...  相似文献   

7.
玻纤增强阻燃PBT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白度化红磷对30%玻纤增强PBT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白度化红磷对PBT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白度化红磷质量分数为21%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达到30%,阻燃级别FV-0;当其质量分数为25%时,氧指数达到最大值31%,之后随用量的增加,氧指数开始下降。白度化红磷与MPP复配体系有着良好的协效阻燃效果。PBT、玻纤、白度化红磷、MPP的质量配比为50/30/15/5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达到28%,阻燃级别FV-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弹性体(POE)是体系有效的增韧剂,其质量分数仅5%就使得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值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阻燃长玻纤增强尼龙-6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烛芯效应"以及燃烧特性,重点总结了适用于该种材料的各种阻燃体系,包括阻燃剂类型、改性研究成果。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阻燃长玻纤增强尼龙-6的现状,介绍了综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罗兴  何敏  郭建兵  张凯舟  张道海  吴斌 《塑料工业》2013,41(8):31-34,37
以膨胀阻燃剂(IFR)和有机蒙脱土(OMMT)协效阻燃剂对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PP)进行阻燃改性,研究OMMT与IFR阻燃剂的协同效应对LGFPP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氧指数(LOI)和热失重分析(TGA)表征LGFPP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燃烧后的炭层形貌。结果表明,OMMT的加入提高了LGFPP/IFR体系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当OMMT添加量为2%时,体系的氧指数达到24.2%,燃烧后的残炭物形成致密的硅酸盐保护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无卤膨胀阻燃剂(IFR)阻燃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复合材料,研究IFR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IFR使复合材料燃烧后生成了具有阻燃作用的炭层,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IFR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逐渐提高,热释放速率峰值及其平均值、总热释放速率和生烟速率逐渐降低,力学性能略有下降。当IFR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LOI和垂直燃烧等级分别达到了24.4%和UL 94 V-0级。  相似文献   

11.
无卤阻燃PBT的阻燃性及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无卤磷-氮复配型阻燃剂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着重研究了UL-94垂直燃烧性能、LOI以及TGA。结果表明:该P-N复配阻燃剂可有效地帮助复合体系通过UL-94燃烧性能测试,提高LOI及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郭玉花 《塑料》2004,33(5):59-62
采用国产TPU、CPE,在TPU/CPE二元共混改性体系中添加阻燃合金HT 951,对所构成的TPU阻燃体系进行研究。实验表明:TPU/CPE/HT 951阻燃体系可达到FV 0级(HT 951=10phr),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同时拉伸强度保持了纯TPU的71%,断裂伸长率保持了纯TPU断裂伸长率的87%,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也随着阻燃剂份数的增加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采用膨胀阻燃体系(IFR)对聚甲醛(POM)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不同阻燃体系的阻燃效果、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膨胀阻燃体系能显著提高POM阻燃性能,且POM/红磷/聚酯型聚氨酯/三聚氰胺尿酸盐=65/20/10/5时,综合效果最佳,可以达到离火自熄,点燃过程中形成的炭层明显,而且力学性能降低最少,加工性能最好,增容剂KT 3对体系的增容效果最明显,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极限氧指数仪和综合垂直燃烧测定仪研究了反应型磷/氮阻燃剂聚N-(2,3,5,6-四溴对二亚甲基苯基)-N-乙基胺(BNFR)阻燃环氧树脂的热性能、阻燃性能、成烟性能等。结果表明,BNFR分子通过参与固化反应而以化学键键合于固化树脂的立体网络结构之中,无迁移,通过改变固化树脂的热降解过程提高树脂的热稳定性能以及阻燃性能;BNFR分子结构中含有Br和N两种阻燃元素,气相和固相阻燃机理同时起作用,因此阻燃效率较高,环氧树脂中添加12%的BNFR可以使极限氧指数达到30%,600℃成炭量高于10%。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重法(TG)和锥形量热仪(Cone)研究了以几种不同种类阻燃剂阻燃的丁苯橡胶在氮气、空气气氛中的热失重行为和燃烧性能。TG结果表明:不同的裂解气氛显著地影响了样品的热裂解过程。在氮气气氛下,三个试样均有两个失重台阶,这两个过程主要发生在200~500℃,分别是助剂的分解和丁苯橡胶的分解,500℃时三组试样固体残留物的量分别为37.9%、37.1%、38.6%。在空气气氛下,三个试样均有三个热失重台阶,分别是助剂的分解、丁苯橡胶的分解、成炭物的分解,前两个过程与氮气气氛中一样主要发生200~500℃,500℃时三组试样固体残留物的量分别为40.3%、52.0%、42.1%,均高于氮气气氛中的残余质量,说明样品在空气中容易形成更多的炭化物;成炭物的分解发生在500~800℃,500~650℃时三组试样失重分别为8.7%、29.2%、10.9%,说明Al(OH)3/P阻燃丁苯橡胶虽然在500℃时残余质量最高,但是残炭物质耐热性较差,所以失重较多。Cone实验表明:在试样燃烧的初始阶段,Al(OH)3/P阻燃体系成炭量大,对降低热释放速率(HRR)起主要作用;在试样燃烧的中后期,APP(聚磷酸铵)/PER(季戊四醇)阻燃体系对降低HRR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白度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白度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囊材、囊材含量、粒径分布等因素对白度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囊材中,以蜜胺树脂包覆的微胶囊红磷白度化效果最好,其含量的15%时,白度可达46.38%,且在囊材含量小于50%时,囊材含量越高白度效果越好。粒径分布窄的材料要比粒径分布宽的白度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评价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材料热稳定性的不同方法,从阻燃剂及添加剂的分解机理进行分析,发现Mg O对四溴双酚A具有很好的热稳定作用,硬脂酸镁/有机锡热稳定剂组合很好地抑制氯化聚乙烯(PE-C)的热降解,开发了一种具有较好热稳定性的阻燃ABS热稳定体系,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国外含磷系、卤素系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含磷系、卤素系阻燃聚氨酯材料研究状况,当今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有机磷酸酯添加型阻燃剂,反应型阻燃剂以及具有阻燃特性的聚氨酯黏结剂,建议今后应将提高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综合性能和阻燃机理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超细红磷阻燃剂的表面包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机氢氧化物及偶联剂对超细红磷阻燃剂进行包覆,制成微胶囊化红磷,以提高红磷的安定性。通过差热(DTA)、红外光谱(IR)、吸湿性测试等方法对微胶囊化红磷进行了表征,并对影响包覆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包覆的红磷安定性得到提高,吸湿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