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江龙  聂德新  傅荣华 《山西建筑》2009,35(16):115-117
通过对西南某水电站变形体地质背景、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条件的分析,确定该变形体成因机制属蠕滑-拉裂,其稳定性通过定性、定量两方面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暴雨、地震工况下,变形体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杨明 《山西建筑》2010,36(29):83-84
通过现场调查,对爱国村滑坡体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变形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现阶段变形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而在大暴雨或暴雨+地震时,变形体整体将会失稳。  相似文献   

3.
四川某危岩体位于资中县境内,文章在调查该危岩体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危岩体发育特征、形成机制,查明了危岩体空间几何特征、结构面组合特征与失稳模式的相关性并将危岩体分为:滑移式、倾倒式和坠落式三种失稳模式,根据不同的模式对各单体危岩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危岩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西北某水电站1号变形体位于近坝库岸左岸,其稳定性直接影响施工与运行的安全。通过简述基本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地质特征,分析成因机制及力学特征,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评价了变形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变形体在天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电站蓄水后,其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规范控制标准。因此,通过对1号变形体稳定性评价,为边坡工程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省临夏市某大型滑坡为例,通过分析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不同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了滑坡在天然状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及地震条件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四川省喇叭沟的地质条件及滑坡特征,根据滑坡的形成机制,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了该滑坡在自然、暴雨及地震三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喇叭沟滑坡在天然与暴雨工况下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丫堵新寨滑坡威胁坡底数十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坡体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基于现场地质钻探,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斜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滑坡H在工况一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工况二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工况三条件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出现显著降低,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青海八大山滑坡群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青海八大山滑坡群进行现场勘查、室内试验和相关论证的基础上,阐述该滑坡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对该滑坡群在预设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同时,对与750 kV官亭-兰州东输电线路塔基稳定性关系密切的滑坡H3,H4,H5进行重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滑坡H3,H4,H5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10,处于基本稳定及稳定状态,该状态下的20#,21#,22#塔基稳定性可满足要求;在暴雨工况下,滑坡H3的稳定性系数略小于1.05,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H4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而滑坡H5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受此影响,20#塔基安全性受到威胁,而21#,22#塔基仍可满足稳定要求;在烈度为VII度地震状态下,滑坡H3,H4,H5的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0,处于不稳定状态,20#,21#,22#塔基的稳定性也因此而无法得到保障.此外,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滑体内摩擦角是影响滑坡群稳定性的最敏感因素.最后,基于滑坡形成机制和定量评价结果,提出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应采取的工程加固措施,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具有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台县中新中学滑坡为四川省绵阳市一平推式滑坡,自1981年9月洪涝灾害之后一直处于欠稳定状态,目前滑坡整体处于挤压变形蠕滑不稳定状态。本文基于FLAC3D软件中的有限差分法和强度折减法,计算分析该滑坡在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状态。结果表明:中新中学滑坡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不发生整体滑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后院拉裂缝扩展,滑坡整形成贯通的剪切破坏。本文可为同类型的平推式滑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巴东县岩湾桥滑坡为例,结合其变形特征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计算了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自重+地表荷载"工况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地表荷载+20年一遇暴雨"工况下则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无论哪种工况组合,其安全储备都不足,必须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