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相变储能保温砂浆的应用及节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的相变储能保温砂浆具有保温隔热、A级防火、相变调温、低碳环保等特点,用于内外墙保温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相变储能保温隔热砂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相变储能保温隔热砂浆的制备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空微珠保温砂浆中,加入适量定型相变材料和渗透结晶性防水剂,可显著提高涂层的保温隔热性及耐水性,可适用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建筑物做内、外保温工程,涂层具有保温隔热、调温控温、耐水、节能等功效。  相似文献   

3.
在中空微珠保温砂浆中,加入适量定型相变材料和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可显著提高涂层的保温隔热性及耐水性,可适用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建筑物内外墙保温工程,涂层具有保温隔热、调温控温、耐水、节能等功效。  相似文献   

4.
相变储能脱硫石膏保温砂浆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变储能脱硫石膏保温砂浆是一种替代粉刷石膏打底料的内墙抹面材料,涂层兼具找平层、保温、调温、微调湿功能,是一种环保节能型新产品,由复合胶结材料、轻集料、相变储能定型材料及多种外加剂组成。  相似文献   

5.
膏状相变贮能保温隔热弹性腻子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弹性乳液为成膜物,以陶瓷空心微珠、定形相变材料、重钙和滑石粉为填料,在助剂和水的配合下制成膏状相变贮能保温隔热弹性腻子,除具有良好的黏结强度、弹性、耐水性、抗渗透性和透气性外,还具有相变贮能调温、控温及保温隔热功能,与外墙外保温系统有优良的相容性、匹配性及协同增效性。  相似文献   

6.
刘成楼  隗功祥 《中国涂料》2011,26(11):35-39,63
以弹性乳液为基料,以无机纤维和有机无机多孔轻质材料为骨料、以相变储能材料为改性添加剂,经特殊加工制备的柔性保温隔热外墙涂料,涂层具有柔韧抗裂、保温蓄能、安全防火、绿色环保等性能。  相似文献   

7.
杨祖南 《水泥》1990,(7):45-46
JBT复合硅酸盐节能保温涂料,是近年来研制推出的新型保温隔热材料。金华市水泥厂试用证明,该产品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原筒体表面情况 1.φ1.5×12米烘干机筒体表面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该厂仅有的这一台烘干机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故在1984年进行了技术改造: (1)把进料端直径扩大到2米,使进料  相似文献   

8.
相变材料是一种高效的贮能材料,本文介绍了相变贮能材料的特点和种类,对相变材料在石油化工设备中的应用展望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相变储能建筑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的构造,各部分的组成及性能,相变储能材料的特点如保温隔热、调温调湿、抗菌防霉的机理,总结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史巍  艾斌  侯景鹏 《硅酸盐通报》2014,33(5):1004-1007
通过将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应用在建筑墙体材料中,达到调节室内热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目的.研究了普通砂浆和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不同龄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热循环对不同龄期复合相变储能砂浆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石蜡相变储能砂浆的控温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相变储能砂浆可以满足普通砂浆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热循环后对复合相变控温砂浆力学性能影响很小;相变储能砂浆模拟房内的温度波动小于普通砂浆,可改善居住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夹芯墙相变保温层的热储存和热释放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建丽  王争军  武强  杨光 《硅酸盐通报》2009,28(5):1080-1083
综合储热技术与墙体节能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以相变材料作为热驱动源,集材料、构造、建筑为一体的夹芯复合墙体新设想,并在传热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夹层相变材料冬季释热、夏季储热的过程.分析表明该复合系统具有自调温的保温隔热双重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勇  林建好 《粉煤灰》2010,22(3):41-42
对外墙发泡混凝土新型复合保温板体系原材料组成、配合比、性能、技术指标和施工方法等技术可行上进行了分析,并在工程中实践应用。对外墙发泡混凝土新型复合保温板体系与传统EPS板进行了比较,由此分析其经济效益。研究应用表明,新型复合保温板具有优良的施工性、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65%的目标,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作为一种新型焚烧处理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燃烧稳定、排放低等优点。布置外置换热器可以在提高锅炉蒸汽的压力、温度参数及容量的同时避免过热器高温腐蚀,灵活调节床温。虽然目前国内外对外置换热器已有相关研究,但以电站燃煤锅炉为主。垃圾焚烧炉由于锅炉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参数较低,采用外置换热器还很少。本文综述了带外置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具有相同换热原理、极具参考价值的带外置床的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与床内传热系数、流化特性相关的影响因素,指出在试验和实炉运行时存在受热面出口壁温热偏差较大、边壁区域流化质量不佳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总结当前的研究重点,提出了针对试验台和实炉测试的改进措施,并针对垃圾流化床外置换热器的研发提出了研究思路,为今后建设高参数垃圾焚烧炉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换流阀冷却能力,以相变材料(高级脂肪酸酯CrodaThermTM 47和CrodaThermTM 53)、乳化剂(硬脂醇聚醚BrijTM S2和油醇聚氧乙烯醚Sympatens AS-100)和成核剂(聚乙烯醇)以及去离子水为原料,制备了换流阀冷却用相变乳状液。探究了相变乳状液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等对相变乳状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方(以相变乳状液的总质量计,相变材料、乳化剂、成核剂和去离子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1.6%、2.4%和80%)和剪切工艺(剪切速率50 ks-1,持续5 min)。对制备的换流阀冷却用相变乳状液进行了对流换流系数、电导率、带电稳定性以及与冷却系统兼容性等分析,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相比,所制备的相变乳状液的表观比热容提升了约50%,换热能力提升了2倍左右。其电导率、绝缘耐压等关键性能参数均能满足高压条件下换流阀冷却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MVR升膜循环蒸发器管内沸腾蒸发传热传质三维物理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多相流混合模型和C语言编写气液两相之间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的自定义函数,对光管和波纹管内氨基酸废水溶液的沸腾蒸发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光管和波纹管内湍流强度、温度场、相变含气率和平均沸腾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比较了光管和波纹管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传质特性,分析了不同管壁加热温度和进口流速对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MVR升膜循环蒸发器可以实现氨基酸废水溶液的低温负压沸腾蒸发操作,传热管的结构对流体的流动和传热传质有影响,波纹管与光管相比可使平均沸腾传热系数提高2.2倍。  相似文献   

16.
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电磁弹射和激光武器等领域已广泛应用。然而,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关键电极材料——活性炭,始终未实现国产化,一直依赖从日本和韩国进口,极大地制约了国内超级电容器及其下游产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理化性能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产业现状,指出了其生产过程中制约产品品质的典型传质和传热等化工问题。文章提出,应在现有活性炭基础上建立全面合理的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指标体系,从而指导其国产化工艺开发。针对其生产工艺和装备开展仿真模拟研究,以解决国产炭材料批次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问题,保障超级电容器行业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相似文献   

17.
华东理工大学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整体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将大学生劳动教育相对分散的基本点有机融合,整合劳动教育课程,制定培养方案.创新劳动实践,营造劳动氛围。建构并实施了“德勤技专创”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全校多部门协同联动中推进其深度、广度与高度,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Modifications of carbon for polymer composites and nanocompo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various forms of carbon used in composite preparation include mainly carbon-black, 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fibers, graphite and fullerenes. This review presents a detailed literature survey on the various modifications of the carbon nanostructures for nanocomposite preparation focusing upon the works published in the last decade. The modifications of each form of carbon are considered, with a compilation of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of carbon-based polymer nanocomposites. Modifications in both bulk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s have been reviewed, with comparison of their mechanical, thermal, electrical and barrier properties. A synopsi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advanced materials is presented, pointing out gaps to motivate potential researc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