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标记器位于网络边缘,根据应用和网络之间的服务约定为分组打上对应于不同丢弃优先级的标记。分组标记算法不仅应保证不同流共享资源的公平性,同时应兼顾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本文在分析现有分组标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分组标记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输入缓存的交换结构,提出了一种将时延与丢失率相结合计算分组优先级的算法CPC.分组所属队列的队列长度值被分段离散化,与分组的时延优先级进行非线性加权,从而得到既能够反映分组时延又能反映分组队长动态变化的优先级.在此优先级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入缓存交换结构中能够兼顾分组时延与分组队长的分组调度算法.将此调度算法用于单Crossbar交换单元和Clos网络,并提出了在Clos网络中按照优先级均衡负载的路由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调度算法与路由算法可以在满足实时性分组时延要求的同时有效地减小分组的丢失率.  相似文献   

3.
一种用于Optical Crossbar的自适应分组汇聚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分组汇聚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流量特性不同,提出了一种动态网络流量自适应分组汇聚算法。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自适应网络流量特性的变化,通过优化汇聚分组长度解决连续阻塞问题、提高汇聚分组利用率,同时兼顾时间门限,使之在低流量负载下也能最大程度保证汇聚时延,较好地弥补传统算法的不足,保证了Optical Crossbar网络对于实时流量的低时延和高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匿名分组身份验证算法,该算法可以非常可靠地解决网格计算平台之间的身份匿名验证问题.算法使用一个硬件模块TPM解决远程的身份验证,并通过TPM机制提供可靠的匿名验证和平台认证功能.算法中所有涉及的验证过程都是基于匿名机制实现的.除了实现匿名验证机制以外,算法还提供一套完整标记恶意网络实体的方法.提出了网格计算中虚拟分组的匿名认证平台架构,并在此架构基础上分5步实现该匿名验证算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煤炭企业多媒体综合业务数字网络的服务质量(QoS),针对煤炭网络及其业务特点,提出煤矿企业QoS层次网络结构和网关节点模型;借鉴区分服务DiffServ思想,利用每跳行为PHB(per hop behavior)分类与标记煤矿网络业务,提出了适用于煤矿的具有区分服务能力的队列分组丢弃算法和队列分组调度算法.结果表明:实施该服务质量模型,即使多业务大数据量传输时,与煤矿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业务均能得到预定带宽,分组平均延时稳定地维持在40.4~41.2ms之间,延时抖动小于0.46ms,分组丢失率为零;而拾荒业务只能占有剩余的带宽,分组平均延时在42~56ms之间变化,业务抖动在1.7~3.6ms之间变化,分组丢失率高达47.6%.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延迟可容忍网络路由算法在SV分组发送和数据分组交换过程中存在的冗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的延迟可容忍网络路由算法——PEA(Packet exchange algorithm)。PEA算法通过调整数据分组发送顺序及SV分组发送方式,加快了数据分组交换,降低了分组端到端时延。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消息传输成功率的条件下,PEA算法比Epi-demic算法具有更低的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7.
基于时延和能耗的Ad hoc网络路由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减少网络能量消耗,优化网络性能,在网络节点MAC层发射功率可控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分组时延与分组能量消耗乘积最小的路由路径选择算法.该算法根据链路平均分组时延和分组能量消耗情况来进行路由路径选择.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动态调整网络路由路径,使所选路径的平均分组时延与分组能量消耗乘积达到最小,从而达到减少网络能量消耗及降低网络分组时延目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匿名分组身份验证算法,该算法可以非常可靠地解决网格计算平台之间的身份匿名验证问题.算法使用一个硬件模块TIM解决远程的身份验证,并通过TPM机制提供可靠的匿名验证和平台认证功能.算法中所有涉及的验证过程都是基于匿名机制实现的.除了实现匿名验证机制以外,算法还提供一套完整标记恶意网络实体的方法.提出了网格计算中虚拟分组的匿名认证平台架构,并在此架构基础上分5步实现该匿名验证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的大容量可扩展分组交换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组交换网络拓扑结构——MR(Magic Ring)网络.在继承传统三级间接连接网络良好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在中间级引入环网络,解决了现有大容量分组交换网络无法兼顾良好性能和可扩展性的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IP网络不能充分地支持话音和视频等实时性业务,不适应因特网业务的快速发展. 基于对携带标记的IP分组进行交换的IP分组标记交换(IPLS)技术,通过在边缘结点对业务流进行分类、标记和接纳控制,可以为用户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基于划分用户业务类别,提出了IPLS网络的资源管理机制,应用自相似业务模型给出了一种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能量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除湿转轮中的应用,分析了除湿转轮在几何尺寸、运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能量效率和炯效率,并建立了除湿转轮的火用效率模型.以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和除湿性能系数以及兜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除湿转轮的一维单通道传热传质模型实验分析了影响硅胶除湿转轮丸用效率及除湿性能的因素,研究了运行参数(处理空气进口湿度、温度及再生温度)对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在近工况下,硅胶除湿转轮除湿性能系数在再生温度为100℃时为最佳,同时火用效率随着再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0℃时趋于平缓.研究同时表明提高进口处理空气的温度、湿度能够提高除湿转轮的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但是由于进口温度的升高导致空气的容湿能力提高而使得除湿性能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燃气驱动压缩机组的工作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利用效率模型结合国内某天然气储气库燃气往复式压缩机组的实际运行参数,通过选用适用于特定组分、压力及温度条件下的压缩因子解析式,建立完全由数学表达式组成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学分析,定量分析其对实际运行中燃气往复式压缩机组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进出口气体压力、进口气体温度等参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论证了气体参数调节对提升压缩机性能的可行性,为燃气驱动压缩机工作性能的优化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Massive-MIMO多用户系统中,现有能效(EE)和频效(SE)性能折中方法在单个目标优化时无法适应变化场景,进而无法对优化目标进行有效追踪.对此,提出了一种能够适应变化场景需求的能效和频效性能折中方法.通过构建折中优化函数,将非凸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凸优化问题,并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求解.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性能折中方法能够在系统电路功耗的限制下,通过设定折中因子改变系统能效值或频效值,并同时获取能效和频效的最佳性能折中.  相似文献   

14.
借鉴管理效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并最终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管理效率越高,企业价值越高,从而进一步理清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用于企业管理效率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逻辑路线,为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导管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改善水下潜器的续航力,采用数值方法对19A/Ka4系列导管螺旋桨在不同长径比、直径比、螺距比和盘面比下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对不同参数下导管螺旋桨的推力、扭矩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导管长径比对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但从流场观察来看,长径比增大使梢涡涡核压力提升,增大了空泡数;减小导管内外壁直径比和螺旋桨盘面比,都会使导管桨的效率提高,而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略有减小.螺距比对导管螺旋桨效率的影响与传统桨类似,随着螺距比的增大,其最高点效率逐渐增大,而后几乎不变.在限定了盘面比和直径比范围的前提下,对该系列导管螺旋桨的极限效率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系列导管螺旋桨的最高效率出现在最小盘面比和较小直径比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研究了一种时频混合重叠复用系统,并提出针对该系统的基于Gabor变换的快速检测算法和利用误差反向传播思想的改进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利用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牺牲部分性能的条件下,检测速度大幅提高,且系统性能和检测速度做了很好的折衷,在较高信噪比时仍然优于相同频谱效率的高阶调制。采用相互重叠的信号复用传输方式直接提高传输速率比使用同样频谱效率的高阶QAM调制能带来更大的增益。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育信念中处于核心地位,与学生的成绩成正相关.运用文献资料法,简介了教师效能感的定义和作用,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体育教师效能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锅炉内部能量转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锅炉效率是衡量锅炉运行热经济性的主要指标.锅炉效率指标可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指标之积,为便于对影响锅炉热经济性的故障进行诊断,提出了锅炉效率指标的分解原理和算法,可对煤质进行在线监测,对于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energy selective electron device works among electron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chemical potentials.Electrons obey the Fermi-Dirac distribution, and with the help of resonant filters, a part of electrons with specific energy levels can tunnel among reservoirs and provide current to an external circuit. Herein, an irreversible three-terminal energy selective electron generator model is proposed. Using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finite-time-thermodynamics,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power and efficiency are derived, and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i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ral energy level difference of filters, the chem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low-temperature reservoirs, the interval of mean-central-energylevel of filters and the mean-chemical-potential of low-temperature reservoirs can be optimized to maximize power and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power and efficiency analyse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including efficient power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performance regions are obt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ropy generation rate and the efficiency is investigat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minimumentropy-generation-state does not coincide with the maximum-efficiency-state.  相似文献   

20.
采用几种具有不同电导率的PEDOT(poly(3,4-ethylene dioxythiophene)),研究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电导率的PEDOT与ITO(Indium tin oxide)一起作为光电池的阳极,有利于光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探讨了高电导率PEDOT的厚度与器件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在保证器件不漏电的前提下PEDOT的厚度越薄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