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的非织造布工业是从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到80年代初总产量还不足1万吨。改革开放以来,非织造布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非织造布的统计制度不健全,一些估计数字与实际出入较大。因此,目前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的规模、能力和产量说法很不一致。为此,原中国纺织总会(现为国家纺织工业局)责成中国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牵头,由几个部门共同承担,地方厅局、协会和部分专家的共同努力,对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574个企业各种工艺的生产能力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统计,1997年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及其现状,并就提高产品竞争能力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4.
5.
概述了河南省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全过程,提供了其工艺种类、装备能力的具体数据,对本地区非织造布产品市场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对促进中国北方地区及河南省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的现状,分析了加入WTO后非织造布所拥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郭合信 《非织造布》2003,11(2):9-11
介绍了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制约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18年来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如何从纺粘大国转向纺粘强国,提出了敢于技术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改变纺粘法非织造布品种单调局面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多闻 《江苏纺织》2000,(12):4-5
从世界发展来看,非织造布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富有朝气的生产行业。1960年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只有4.5万吨,1980年产量达到82万吨。目前,世界非织造布总产量已超过300万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非织造布工业是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 资料表明:574家企业具有53万多吨的生产能力,平均每个企业的规模只有930吨,平均每个企业的产量为510吨。 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企业规模愈小,其频数愈大1000吨以下生产能力的小企业占企业总数60%以上。在574个企业中生产能力超过5000吨的只有9个企业,包括广东的华士达、南新、同高,上海的枫围、腾龙,北京的大源,海南的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水溶性非织造布生产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述了水溶性非织造布的特点,用途和质量要求,探讨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非织造布》1998,(3):9-11
概述了中国非织造布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与国际非织造布设备制造水平的比较,找出了我国的差距;针对中国非织造布设备的加速发展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非织造布行业存在的“大而不强”局面的现象,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说明了我国要成为非织造布强国所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剑亮 《非织造布》2006,14(4):13-15
介绍了我国水剌法非织造布的发展情况,列举了目前我国水刺法非织造布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我国水刺法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各种工艺技术的发展情况 ,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广东省的非织造布厂,各种原材料厂和后加工厂的生产情况,概述了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现状,从各方面详细阐述了广东省非织布工业发展的优势,指出了弱点,最后提出了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当前金融风暴对我国非织造布工业造成的冲击,分析了当前非织造布工业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非织造布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朴 《非织造布》2000,8(1):4-8
详细论述了中国非织造布工业在近20年中的发展,并预测到2010年我国化纤产量可达到800万,非织造布产量可达到100万t,同时就21世纪非织造布市场开发、化纤原料的发展,开发新一代非织造布设备和产品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产实践,结合国产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前纺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