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洞室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的方法。通过实际洞室岩体质量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对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围岩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得出与现场实际相符合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用于确定洞室岩体质量评价指标的权系数是可行的,并且洞室岩体质量的可拓学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洞室岩体的质量等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可拓学理论在洞室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将可拓工程方法与洞室岩体质量评价相结合,从洞室工程的角度选取能够反映岩体综合工程特性的参数进行评价。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运算的基础上,建立了洞室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实际洞室岩体质量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对石牌岭公路隧道岩体质量进行了可拓学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以往的“RMR”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认为洞室岩体质量的可拓学评价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洞室岩体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3.
地下采矿工程岩体质量可拓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将模糊数学与可拓学相结合,综合地质力学分类法及Q系统分类法两者优点,提出了地下采矿工程岩体质量可拓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多指标岩体质量评价模型,并用随机模拟方法给出岩体质量类别的模糊概率,最后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更好的岩体质量分级系统,突破传统岩体质量分级方法选取指标的局限性,运用可拓学理论建立围岩质量分级的物元模型,应用于查利水库围岩分级的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结果与传统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相符,能较好的反映岩体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5.
可拓评判方法在岩体质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多种多样,考虑的因素有多有少。但不同分类方法中考虑的因素,由于评分标准的不同不可以任意相互选用,导致了传统岩体质量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可拓评判则从可拓集合理论出发,建立多指标性能参数的质量评定模型,通过定量的数值表示评价结果,这种评判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从各种分类方法中选用不同的考虑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可以使评价指标最优化地接近实际的工程地质情况,分类结果自然比传统分类方法更加准确。结合隶属度的概念,应用可拓理论对岩体进行分类,从不同的分类方法中选取最适合工程实际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定量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选取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应用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建立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分类方法,评价结果表明: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可以应用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级,并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拓方法的地下工程围岩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介绍了可拓方法的步骤,建立了地下工程围岩评价的物元模型。研究表明,将可拓学运用于围岩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权重,避免了实际工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边坡潜在破坏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拓学理论,根据不同的岩体结构类型,分别构建了边坡潜在破坏模式可拓识别经典域物元模型和节域物元模型,确定了适合于边坡潜在破坏模式识别的可拓识别方法,给出了适合于计算机识别的识别流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围岩稳定性评价具有模糊随机性及评价指标的区间离散分布特点,构建了基于联系云的围岩稳定性可拓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依据评价指标的分类标准确定联系云数字特征,并通过联系云表达物元和标准可拓域,以模拟分析待评样本与评价标准间的关系,进而由云贴近度构建可拓综合评判矩阵,结合主、客观组合权重评定围岩稳定性类别,实现统一定量表征待评样本与等级间的动态联系,并给出待评样本所属等级的可靠度。实例应用及与其他方法对比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围岩稳定性评价是有效可行的,为多重不相容指标的随机模糊性不确定分析提供了可能,克服了正态云模型不能有效模拟区间分布数据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以可拓论为基础,通过确定围岩稳定性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和计算关联度,建立坑道围岩稳定性多指标可拓数学评判模型.从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得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从而判断出围岩稳定性类别.该方法把指标结果的不相容性转化为相容性,克服了以往用现实指标与所规定的界限值相比较所引起的判定等级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具体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