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不同中间层TLP连接T91钢管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BNi2、Fe78Si9B13和FeNiCrSiB合金作中间层,氩气保护,对T91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TLP).分析了不同中间层TLP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研究表明,用BNi2中间层连接的接头性能很差,而用Fe78Si9B13中间层连接的接头有硼化物生成,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用FeNiCrSiB中间层连接的接头,室温下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等于或超过基体.指出接头的断裂是由于脆性化合物的形成和接头显微组织的不连续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TP304钢管的瞬时液相扩散焊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BNi2、Fe78Si9B13和FeNiCrSiB合金箔作中间层.氩气保护,对TP304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焊。分析了其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确定出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研究表明,用BNi2和FeNiCrSiB中间层连接的接头室温下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等于或超过基体。  相似文献   

3.
等温温度对T91钢TLP双温连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eNiCrSiB(A)合金箔作中间层,氩气保护,对马氏体耐热钢T91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双温工艺连接.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弯曲性能,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不同温度梯度TLP扩散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和接头区域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利用FeNiCrSiB(A)中间层合金可以实现T91钢的连接,双温工艺的温度梯度对接头组织性能有很大影响,在加热温度为1 270℃保温0.5 min、等温凝固温度1 230℃保温3 min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瞬时液相双温连接接头组织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用FeNiCrSiB非晶合金箔作中间层,在大气环境下用氩气保护,采用瞬时液相扩散焊(TLP)双温工艺和传统的TLP工艺对T91/12Cr2MoWVTiB异种钢管进行连接,测试了常温下接头的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其弯曲断口形貌及接头界面的显微特征。结果表明,T91/12Cr2MoWVTiB异种钢TLP双温工艺有利于提高接头组织性能,形成的界面模糊,起始断裂区形貌为韧窝,扩展区断口为解理断裂,没有明显的二次裂纹。  相似文献   

5.
用FeNiCrSiB (A)合金作中间层,氩气保护,对12Cr1MoV珠光体耐热钢和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TLP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确定出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连接温度1240℃,等温凝固时间3min,压力4MPa时,接头的强度最高达到590MPa,其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式管道瞬时液相扩散焊机上对T91/102异种钢管进行TLP连接,采用氩气保护,在焊接温度1250℃、压力2/MPa、中间层选用LJ2(FeNiCrSiB)非晶合金箔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探讨保温时间对其TLP连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91/102异种钢管TLP连接在其它工艺参数确定的条件下,最适宜的保温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7.
20钢管的瞬间液相扩散焊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研究了20钢管TLP连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中间层合金选用BNi2和FeNiSiB非晶箔,在氩气保护下焊接。研究表明,室温下接头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等于或超过基体,没有形成脆性相。用FeNiSiB连接的接头,比用BNi2连接的接头组织和成分更接近基体。  相似文献   

8.
T91钢管瞬时液相扩散焊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FeNiCrSiB非晶合金箔作中间层,氩气保护,对T91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TLP连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确定出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焊缝为成分与基体相似的固溶体,且没有沉淀相,可以获得良好的性能。研究出的最佳工艺为:连接温度1250℃,中间层为FeNiSiB非晶合金箔,等温凝固时间3min.压力6MPa。  相似文献   

9.
采用氩气保护,用Fe基和BNi2合金箔作为中间层,进行了12Cr2MoV贝氏体耐热钢和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管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分析了接头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断口特征,确定出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用Fe基-BNi2-Fe基三层中间层连接的接头室温下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等于或超过基体。  相似文献   

10.
陈思杰  高增 《热加工工艺》2008,37(11):60-62
采用氩气保护.用Fe基和BNi2合金箔作为中间层,进行了12Cr2MoV贝氏体耐热钢和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管的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分析了接头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断121特征,确定出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用Fe基-BNirFe基三层中间层连接的接头室温下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等于或超过基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方法对WC-Co硬质合金表面进行焊前毛化加工,然后采用BNi2钎料对毛化后的硬质合金表面进行预涂覆处理,最终利用毛化凸台在铝中的压入及界面元素的扩散反应实现WC-Co硬质合金与铝的真空扩散连接. 结果表明,接头界面结构为:Al/Al3Ni+Al3Ni2+Al5Co2/Co-Ni(s.s)/W-Co-Ni/WC-Co. 随着预涂覆温度的升高,W-Co-Ni化合物相的体积增大,界面由平齐向不规则演变;随着扩散温度的提高,Al3Ni+Al3Ni2+Al5Co2层厚度增加. 当工艺参数增加时,接头抗剪强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当预涂覆温度为1 050 ℃,扩散连接温度为575 ℃,保温时间为90 min时,接头室温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51 MPa,明显高于未毛化接头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2.
金刚石工具真空钎焊钎料的适应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真空钎焊技术,分别采用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Ti的BNi2、BNi7及自制的CuSnNiTi钎料试制了单层金剐石圆锯片,在一定的钎焊温度、时间及真空度下,金刚石与钎料及基体之间均可形成化学冶金结合,但结合的状况及锯切性能随钎料的不同而改变。试验证实自制的CuSnNiTi钎料钎焊温度低,焊接时金刚石的热损伤小,钎料与金剐石有很好的润湿性。不仅基体对金刚石有较高的把持力而且钎料与所切割的石材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型耐腐蚀性镍基箔带钎料BNi685对316L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研究了钎焊间隙对钎缝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了新型BNi685钎料钎焊接头与商用BNi2钎料,BNi685膏状钎焊接头的耐腐蚀性. 结果表明,随着钎焊间隙的增加,钎焊接头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钎缝中心的显微硬度增加. 钎焊间隙为50 μm时,接头平均抗拉强度为244 MPa,钎缝组织主要由Ni2.9Cr0.7Fe0.36,CrNiP,Cr3P,Ni5Cr3Si相组成. 随着钎焊间隙增加,钎缝中心的CrNiP,Cr3,Ni5Cr3Si相增多,Ni2.9Cr0.7Fe0.36相减少. BNi685钎料钎焊接头的耐腐蚀性优于BNi2和BNi685膏状钎料钎焊接头,在EGR冷却器制造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20钢管高温钎焊与瞬时液相扩散焊接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镍基钎料BN边和自主研制的铁镍基中间层合金进行了20钢管的焊接试验,以扫描电镜、能量散射X射线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它们的焊缝组织形貌、成分分布以及焊接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镍基钎料BNi2高温钎焊20钢管,接头组织为典型的Ni固溶体钎缝特征,与母材组织存在明显的钎缝界限,接头区成分分布不均匀且有Si脆性相存在,接头无韧性;采用铁镍基中间层瞬时液相扩散焊接20钢管,可获得与母材相似并连续的接头组织,接头成分分布均匀且无Si脆性相生成,接头强度、韧性均达到母材水平,其性能远远高于高温钎焊。  相似文献   

15.
活性钎料真空单层钎焊金刚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真空钎焊技术,分别采用含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Ti的BNi2,CuSnNiTi活性钎料进行金刚石的单层钎焊,通过微分扫描式热分析(DSC)及界面能谱分析(EDS)表明,在一定的钎焊温度、时间及真空度下,金刚石与钎料及基体之间均可形成化学冶金结合,但结合的状况及锯切性能随钎料的不同而改变。磨削试验表明CuSnNiTi钎料制成的磨轮具有较高的锋利度和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6.
异种钢管的瞬时液相扩散焊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陈思杰  王英 《热加工工艺》2005,(4):43-44,47
用氩气保护,用FeNiSiB(A)合金作中间层,对12Cr1MoV珠光体耐热钢和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管进行了瞬时液相扩散连接。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接头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确定出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BNi2+TiH2复合粉末钎料成功实现C/C复合材料与GH99镍基高温合金的钎焊,对焊后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后接头典型界面结构为C/C复合材料/Cr3C2+MC+Ni(s,s)/MC+Ni(s,s)/Ni3Si+Ni(s,s)/Cr3C2+MC+Ni(s,s)/GH99高温合金.钎料中加入TiH2,可促进C/C复合材料母材的溶解,并在钎缝中部形成MC碳化物颗粒.随着TiH2含量的增加,钎缝中部MC形态由细小弥散向大片状转变.当TiH2含量为3%时,接头室温及800,1000℃高温抗剪强度最高,分别可达40,19及10 MPa,接头强度高于BNi2钎料钎焊接头强度,并可有效保证接头高温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