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军 《电声技术》2014,(2):17-22,25
正(上接2014年38卷1期22页)3.2虚拟低音增强随着市场上音频重放设备日趋小型化、便携化、低功耗化,人们对于小型扬声器的重放音质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受尺寸和重量的限制,小型扬声器的低频重放能力比较差。均衡器是传统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但是这样会使系统耗能增加,效率降低,使重放信号产生严重的畸变,严重的还会损坏扬声器系统。与传统的利用均衡器提高低频部分物理增益的低频频带扩展方法不同,虚拟  相似文献   

2.
嘉冠 《视听技术》2003,(9):42-44
重放低音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它给扬声器设计师和音响发烧友添了不少麻烦。但这也是一种挑战,潜在的回报充分证明,努力改善低音重放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3.
虚拟低音技术针对扬声器低频重放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其建立在“虚拟音高”理论基础上,将扬声器输入信号在不能重放的低频部分利用其高次谐波成分在听感上虚拟出基频音高.考虑到小型扬声器频带窄、失真大等特性,在虚拟低音的相位声码器算法基础上,用二阶求导的方式对频谱低频峰值进行取点,对不同频段生成不同的谐波个数,简化幅度控制,提出适合于小型扬声器的低音谐波生成模块优化算法并实现.主观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增强低音效果的同时也能保证较好的整体音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音箱的摆位和调整 音响系统的音源从留声机发展到CD、DVD等数字媒体,但最终发声的扬声器的原理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重放低音的扬声器一定有很大的开口。新的音响系统追求低音的重放,都希望选用超低音箱。但是重放低音所需的超低音箱和号角时常要受到一些物理的限制,从古至今,亘古不变。听音室内声音的传播,音箱的摆位的基本原理也是不变的。在音响系统的规模受到一定限制。要想获得优质的低音重放,根据音响的基本要义,对音箱的摆位进行精细的调整.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了。  相似文献   

5.
以谐和性听觉感知研究为基础,在不改变微型扬声器结构的前提下,对微型扬声器的客观参数进行测量,并对微型扬声器重放音质的谐和性进行听音评价实验.结合主客观的相关分析,对输入微型扬声器的信号进行谐和性调制,以弥补微型扬声器谐波失真的缺陷,提高微型扬声器重放信号的谐和感.  相似文献   

6.
杨军 《电声技术》2014,(1):17-22
介绍了电声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从新型扬声器、音频信号处理和声聚焦与声重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新型扬声器包括高指向性参量阵扬声器和全数字式扬声器系统,音频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扬声器系统均衡、虚拟低音增强、立体声增强与人工混响等技术,声聚焦与声重放重点介绍了基于扬声器阵列信号处理的定向声辐射与空间声场重现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消费电子类产品中扬声器体积小型化所导致的低频重放能力有限、动态范围较小、频响曲线不佳、声场过窄等问题,开发了iSurround音效增强算法,包括扬声器均衡、图示均衡器、立体声增强、虚拟低音、动态范围压缩和自动音量控制等.在Windows平台上以虚拟声卡的形式实现该算法,最后运用主观听音实验的方法,证明了iSurround音效增强算法在低音表现力、声场宽度、空间环绕感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同时,也与目前主流音效算法就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嘉胜 《电子世界》1998,(8):15-16
<正> 众所周知,扬声器系统由扬声器单元、音箱体和分频器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分频器对高、中、低音的重放、音质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分频器的选择与使用。 一、分频器原理 大家知道,人耳可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20kHz的声音。由于频带宽阔,只用单个扬声器是不能重放整个音频频谱的,因此可把声音分为低、中、高音频段,由多个扬声器来进行重放。大多数扬声器系统都是二分频或三分频的系统。二分频系统由高音和低音单元组成,三分频系统由高、中、低音单元组成,这样基本上可获得宽阔的重放频带。另  相似文献   

9.
低音炮名称的由来“Subwoofer”通常被翻译成超低音音箱或超低音扬声器,民间俗称低音炮。一般来说,超低音音箱重放的频率范围一  相似文献   

10.
三、音箱的摆位和调整 音响系统的音源从留声机发展到CD、DVD等数字媒体,但最终发声的扬声器的原理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重放低音的扬声器一定有很大的开口.新的音响系统追求低音的重放,都希望选用超低音箱.但是重放低音所需的超低音箱和号角时常要受到一些物理的限制,从古至今,亘古不变.听音室内声音的传播,音箱的摆位的基本原理也是不变的.在音响系统的规模受到一定限制,要想获得优质的低音重放,根据音响的基本要义,对音箱的摆位进行精细的调整,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了.  相似文献   

11.
王红梅  刘华平 《电声技术》2014,38(11):53-56
先介绍虚拟低音算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算法,Maxx Bass算法和EVB Phase Vocoder算法。并给出了基于VB Phase Vocoder方法设计的虚拟低音增强系统,并对虚拟低音增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虚拟低音增强系统能产生较为浑厚饱满的低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虚拟低音增强实现中的MaxxBass算法与EVB Phase Vocoder算法。通过对比分析了基于时频分析的虚拟低音算法相对于传统非线性算法在算法灵活性、低音效果还原和合成信号畸变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实验证明.EVB Phase Vocoder算法合成的虚拟低音增强效果明显优于MaxxBass算法。  相似文献   

13.
张斌  方勇  黄青华  刘华平 《信号处理》2016,32(10):1220-122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源分离理论的虚拟低音增强算法。文章分析了传统虚拟低音增强算法的处理过程,发现对声源中不同频率成分的处理效果不统一,对最终的低音增强效果影响很大。所以结合声源分离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虚拟低音增强算法,在低音增强前对声源进行瞬态稳态成分分离处理,可以减小失真并提高低音增强效果。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虚拟低音增强算法,本文所提算法所耗时间更短,并且低音效果和音质也更好,对虚拟低音增强技术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迟欣  范俊玲  夏萌  韩中波 《电声技术》2020,(1):67-69,80
现代声学产品由于物理尺寸的限制,在低频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虚拟低音的方法,可以诱发人脑从各个谐波中感知到基频,极大地提升了人对低频的主观感受。非线性设备(Nonlinear Device,NLD)是基于时域的一种主流处理方法,不同类型的NLD会产生不同的谐波特性,其中基于ATSR(Arc-Tangent and Squire Root)方法可以同时产生奇次和偶次谐波,但谐波比例与输入信号幅值相关,通过在ATSR方法前增加动态处理模块可以进行有效的谐波成分控制,实现了对不同幅值输入信号低音增强的灵活控制。  相似文献   

15.
孙闻  俞君  张磊 《红外》2017,38(4):1-5
针对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的应用特点,介 绍了国内外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红 外探测器组件集成中的几种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和 发展对于推进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的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微型化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Z7 的微型SAR 实时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高度集成化及模块化设计,将传统的SAR 综合处理单元集成在一块微型板卡上实现全部功能,包括信号产生、中频采样、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及数据记录功能。在满足总体成像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减少了系统设备体积、重量及功耗,实现了微型SAR 实时成像技术。该系统经过多个架次的微型无人机试飞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了微型铝电解电容器的技术难点,通过对工作电解液的开发,优选原村料,以及对关键工艺的改进,实现了5mm高度微型铝电解电容器的小体积化技术,研制出的产品能耐260℃无铅回流焊。105℃高温下寿命达200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