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推导与ANSYS动力学仿真,对影响隔离开关操动机构运动速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变量进行研究,设计出一套可数控的隔离开关及其电动操动机构,应用于海外箱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样机,机械特性测试结果显示,隔离开关操动机构运动速度和可靠性提高30%,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了计算仿真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种快速开关操动装置,该装置采用机械侧动式分合闸机构和永磁驱动系统,并设置了合闸油压缓冲器防反弹,分闸阻尼器消除空行程装置。试验表明,该操动装置应用于快速开关分合闸速度较快,缓冲效果好,做到了合闸几乎无反弹,分闸弹跳非常小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快速开关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磁斥力机构的快速机械开关是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几毫秒内分闸到位的速动性对直流断路器至关重要,然而其速动性对开关的缓冲提出了更高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磁斥力机构分闸过程的电磁缓冲方法,介绍了电磁斥力机构和电磁缓冲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建立电磁斥力机构电磁缓冲装置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其原理仿真分析了缓冲储能电容容量、初始电压和缓冲触发时间对电磁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对舟山示范工程200 kV直流断路器用快速机械开关进行了电磁缓冲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文中对电磁缓冲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压隔离开关改造或扩建现场,由于安全距离不够所带来的吊装难题,分析了高压隔离开关的常用吊装方法,结合改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研制了一套高压隔离开关简易吊装装置。阐述了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的设计过程,并通过了现场应用验证,该装置适用于GW7型、CR型、DR型、S3CDT型等高压隔离开关改造工程,具有功能强大、体积小、组装方便、性能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标准GB 1985—2014和DL/T 486—2010对型式试验中接地开关短路关合试验的要求,本文基于平面连杆机构原理设计了一种气压传动装置,实现远程控制方式下的接地开关短路关合试验.首先,通过分析装置连杆机构的受力,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计算出满足触发试品关合的最小推力,并设计满足机械原理需求的传动机构部件.然后,计算试品关合的触发行程范围及旋转角度,并对装置气动元件合理选型.最后,将装置用于E2级接地开关短路关合试验中进行验证.现场试验证明,本装置满足标准中对接地开关短路关合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第五章横向拉伸机的设计(下)第四章着重讨论了横拉机各工艺区段的设计。本章将重点介绍横拉机的机械结构和加热系统的设计。关于横向拉伸机的机械部分横拉机的机械部分是以铗链及其导轨为中心,加上相配套的导轨接头、导轨支座、调辐机构、铗链传动及张紧机构和主传动箱等部分组成。另有一些辅助部分:开铗装置、铗链冷却装置、导轨对膜片的随动机构(探边器)、破膜报警、切边、边料收卷或输送、机架、照明、安全装置等。后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供用电》2017,(4)
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隔离开关机构箱二次回路实训装置,介绍了装置的设计原则、功能组成、结构、技术特点以及能够模拟的故障类型,并分析了该装置的软件功能研发设计原则和性能指标,经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可以用于电力系统各岗位工种的二次回路技能培训和竞赛。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集成化设备的技术要求,基于Power PC处理器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高压开关整合型监测装置。装置将功能分立的机构监测IED、测量IED、避雷器监测IED和监测主IED进行功能整合,完成间隔内高压开关的状态监测、就地诊断功能。试验及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装置性能满足精度要求且有效减少了间隔监测装置的数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建设张北±500 kV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是其关键控制和保护设备。快速机械开关单元是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关键部件,采用电磁操动机构,机械动作过程涉及电磁场、热场和机械位移场,需要进行多场耦合仿真优化设计。该文开展高速机械开关单元多场耦合仿真优化设计。首先,设计一种基于双线圈推金属盘驱动与双稳态弹簧保持操动机构的高速机械开关单元结构。然后,针对高速机械开关单元动作过程,提出一种能全面反映机构运动、触头碰撞和线圈温升情况的电磁场、热场和运动场多场耦合计算方法。最后,进行高速机械开关单元多场耦合仿真优化设计。初步确定高速机械开关性能提升关键因素,重点分析不同斥力线圈匝数对分闸时间、线圈允许温升及分闸反弹等关键技术指标影响,最终确定高速机械开关各项最优技术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文设计高速机械开关单元能在1.8 ms内分闸到达额定绝缘开距,满足技术要求。该文的优化设计为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快速机械开关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对于其他快速机械开关设计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第七章 机构设计问题 (一)运动链的布置。 在上一章中解决了已知的运动链的运动特性的计算问题,其实运动链的布置倒是机构设计的重要问题。只有当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确定之后,一系列的特性参数才能够进行验证。机械操作系统是一系列四杆件组成的,但各个四杆件组有其不同的使命,当然最基本的是触头行程机构。由于高压开关的类别和型式的不  相似文献   

11.
柔性多状态开关是一种新型智能配电装置。结合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功能特点,提出了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分区条件。以多层图分割理论框架为基础,提出了由粗化、分区和还原阶段构成的分区方法。在粗化过程中,提出了基于最短电气距离的粗化方法,使用贪婪图生长算法完成初始分区,并在还原阶段提出了基于路径搜索的还原方法。分区方法不仅能够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指标,还能够提高配电网的可控性和灵活性。通过IEEE 118节点配电网算例对所述分区方法进行了说明和验证,并结合柔性多状态开关的调控对分区效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改善配电网的日均馈线负载均衡度,并能够和柔性多状态开关的调控相配合,进一步改善配电网每一时刻的馈线负载均衡度和电压分布。  相似文献   

12.
墙壁开关应用范围非常广,其安全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介绍了新研制的墙壁开关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虚拟仪器和高速数据采集卡,能模拟开关动作,参数调节简便,可调范围大,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光开关在未来全光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测量光开关的转换时间为其应用在不同领域提供了参考.所制作一套光开关转换时间分析仪,已用在试验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郭有升 《电气开关》2008,46(3):31-32
带有试验开关的矿用隔爆型组合真空电磁起动器可以在隔离换向开关打在断开位即输出不带电的情况下对整机进行调试和试验,既安全,又方便。但其机械联锁机构较为复杂,就这一械联机构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触发管型三电极气体开关导通时延的分析估算对于开关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触发管型气体开关放电物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利用电子崩–流注理论分析解释了触发管气体开关主间隙的击穿过程,由Raether击穿判据推导了以空气为绝缘介质的触发管型气体开关导通时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制作了一个触发管型气体开关及其触发装置进行验证性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Raether判据可用于判定快、慢导通机制的发生;高欠压比和低欠压比下,计算模型能够正确地反映出触发管型气体开关的导通时延特性,而且符合理论研究中的慢触发和快触发机制特点;触发间隙的击穿在中等欠压比值下,对促进主间隙流注的形成有作用,导致实测导通时延减小。分析计算模型可作为触发管型气体开关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沈聿修 《高压电器》1995,31(1):14-20,36
对闸刀在垂直面上动作的各种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提出了能简捷地确定其所需平衡力特性的算式和方法;同时展示了平衡件在多种闸刀中不同的设置。可供新设计高压、超高压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石勇 《电源学报》2012,10(6):83-91
提出一种4开关PWM三电平ZVS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由传统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和对称控制的半桥直流变换器复合而成。该电路非常适合高压直流变换领域。该变换器具有如下优点:所有开关串行联接,每个开关器件承受Vin/2的电压应力;4开关构造输出三电平,可有效减小输入输出滤波器并提高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时间;所有开关器件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文中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软开关特性以及输入输出特性,并搭建了一套实验装置验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工作原理正确,可以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文中根据当前智能变电站中交换机使用和管理现状,分析了变电站交换机实现在线监测的对象和采集数据及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兼容不同厂家、不同类型交换机私有变量、端口数量跨网络的多设备防阻塞并行采集设计方案,并以此开发了交换机在线监测网络管理程序,实现了变电站交换机的在线监测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四极开关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极开关在不同接地系统、住宅、公建和厂房的实际应用入手,通过对国家规范的解释和实例分析,明确和正确理解分析和说明四极开关的应用场合以帮助设计人员正确理解,优化设计,减少电气安全隐患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车伟  夏飞 《电力信息化》2011,9(1):29-32
目前市场上的三层交换机有2种方式可以配置交换机端口的IP地址,一是直接在物理端口上设置,二是通过逻辑VLAN端口间接设置。为了分析这2种配置方法在交换机实际运行中会产生哪些差别,在详细分析了三层交换机端口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搭建测试环境,主要从端口初始化和三层路由收敛过程分析了2种方式的不同。通过分析发现,在交换机物理端口上直接配置IP地址,可以节省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收敛所需的时间,并且不需要规划额外的VLAN,为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