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径流排放量增加、洪涝频繁等雨洪问题突出,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设计理念已远远不能符合"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新型城市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中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类措施,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和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控制径流污染、利用雨水、削减径流排放和控制洪涝等不同目标设计调蓄设施.介绍了调蓄的概念、设施的种类及其应用,据此分析说明了不同控制目标的调蓄设施设计原理及标准,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及调蓄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兼顾就地滞洪、减少雨洪灾害、控制非点源污染、资源化利用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个目标,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积极意义。雨水管网和城市绿地是可持续雨洪管理最核心的两个工程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协同优化对保证雨水径流的控制效率非常重要。为此,基于城市建成区中两个工程系统的关联要素分析,在场地、局部区域和区域三个层级进行优化要素和途径研究,并提出了设计优化程序,旨在为减少城市建成区雨洪内涝、构建生态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严重雨洪问题、现行规划体系中涉及雨洪控制利用相关规划的欠缺和局限,以及在一些城市开展雨水控制利用专项规划研究和编制中遭遇的困难和思考,总结实践经验,并研究、借鉴发达国家雨洪管理规划的相关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迫切要求,提出我国城市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综合性规划的概念,讨论其构成、主要编制内容及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纳入中国城市规划体系并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开展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爽 《重庆建筑》2016,(4):19-20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的相关经验,对工程技术体系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在实际运行中需注意的问题。实施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可控制降雨径流,提高径流水质,通过本地化、生态化、低能耗的雨洪控制利用设施,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内容,结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进行简单的论述。利用建设雨水塘或者湿地、绿色屋顶等方式,实现雨水径流污水控制以及雨水再利用,能够促进雨水渗透,美化环境,具有调蓄和净化等功能。基于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提出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城市目前普遍面临雨水径流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指出绿色基础设施是控制城市径流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内涵,总结了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和功能,通过分析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与绿色建筑及其他一些相关理念和技术体系的关系,简要介绍了美国和国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一些工程实践,阐明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内容的完善和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王彦红 《山西建筑》2007,33(31):184-185
指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来源及成分分析,系统地整理了有关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研究的资料,为我国的城市雨水污染控制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德国屋顶绿化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德国的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屋面雨水集蓄的重要场地。可以说德国是最早  相似文献   

10.
国际雨洪管理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钊 《城乡建设》2015,(11):84-85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自然排水模式下的滞洪蓄水能力锐减,加剧了水环境情势的异化,仅靠传统雨水管渠排水系统难以应对复杂的城市雨水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对雨洪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经验表明,城市应建立以雨洪利用、防洪排涝、控制污染为目标,由源头滞蓄减排、传统排水管渠及开放空间调蓄等共同组成的多目标多层次的城市雨洪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内对雨洪管理规划的认知与研究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为推动我国城市现代雨洪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立,以及城市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和科学的系统决策,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