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有机相展布与成烃模式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J3s,J3x,J3b和J3x4套主要烃源层的成烃生物主要为宏观藻类。J3s和J3b烃源层主要发育Ⅱ1和Ⅱ2有机相,J3x烃源层主要发育Ⅱ1,Ⅱ2和木本有机相,均从盆地或坳陷中部向盆地东北部逐渐变差;T3x烃源层各类有机相均有发育,从盆地或坳陷南、北部的Ⅰ或Ⅱ1有机相向中央隆起区逐渐过渡为木本有机相。羌塘盆地中部多正处于成熟中晚期,侏罗系Ⅱ1有机相是最有利的生油相带区;北羌塘坳陷中西部多处于高成熟阶段,侏罗系Ⅱ1有机相是有利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气相带区;羌塘盆地T3x1有机相已经处于过成熟,是有利的生气相带区。  相似文献   

2.
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层热演化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残留盆地中石油地质条件相对最好的,发育4套中生界主要海相烃源层,属低热流型冷盆,古地热梯度一般在2℃/100m左右。根据对1994—1997年27条野外石油地质路线调查获得的总计7761个样品的热演化的原始分析数据的研究,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烃源层多处于过成熟阶段,中侏罗统索瓦组、夏里组和布曲组烃源层在盆地中部尚处于成熟中晚期生油阶段,在新近纪晚期有二次生烃过程。在同一构造或沉积区域,纵向镜质组(或沥青)反射率平均值随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呈半对数线性增加,平面上各层烃源层各项成熟度指标都从盆地边缘向中部呈环带状逐渐降低。影响有机质热演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在构造变形相对较弱的盆地中部,最高古地温和古埋藏深度起主要作用;②盆地边缘或断裂褶皱带附近不均衡压力变形起主要作用;③局部地区火成岩及深成地下热流的作用。图8表1参17  相似文献   

3.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羌塘盆地海相地层发育,沉积厚度大(最厚处可达万米),其中以侏罗系厚度最大。羌塘盆地中生代具有广泛分布且发育良好的三叠系肖茶卡组、侏罗系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4套烃源岩。烃源岩主要为灰岩和泥岩,最厚处超过3000m。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碳含量平均1.5%以上、成熟度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分布,而且埋藏较好,生烃量大,是盆地油气的主要来源;索瓦组烃源岩虽然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但出露较多。烃源岩有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和新近纪早期两次生烃高峰。  相似文献   

4.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羌塘盆地已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为液态油苗,多处为油页岩,表明盆地已具备生烃基础。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117%~0.68%,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少数为较差烃源岩;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4%~4.64%,各剖面差别较大,较差—好烃源岩均有。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布曲组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各剖面腐泥组平均含量为62%~88%。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部分Ⅰ型和少量Ⅱ2型;泥质烃源岩以Ⅱ2型为主,少量Ⅱ1型。布曲组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平均为0.98%~3.12%,有机质处于成熟一过成熟阶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布曲组为盆地最有利生烃层位,主要分布于北羌塘坳陷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主要烃源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是一个中生界海相残余盆地,根据地质调查和3 850块烃源岩样品29个分析项目23 976块次约200 000个原始基础数据的分析、筛选、整理统计和综合研究得出,纵向上发育J3s、J2x、J2b和T3x4套主要烃源层,不同坳陷或凹陷内主要烃源层有所差别。南羌塘坳陷东部为J3s,J2b和J2q—T3x,中西部为J2x,J2b和T3x;北羌塘坳陷东部为J2b,T3x,西部为J3s,J2x,J2b和T3x。侏罗系有效泥质烃源岩厚度一般在100~500 m,有效碳酸盐烃源岩厚度一般在200~600 m,J2x和J3s局部地区发育有200~400 m的富烃源岩;T3x一般厚500~700 m,北羌塘坳陷T3x也发育100~300 m的优质好烃源岩。J2x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达4.15%,J3s泥灰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达1.26%;T3x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大于1.5%,但T3x海相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一般在0.5%~1%之间。J2x灰色及灰绿色泥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多小于0.5%,J3s和J2b灰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多小于0.2%。  相似文献   

6.
羌塘中生代盆地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分布在羌塘-昌都地块中西部,夹持于可可西里-金沙江与班公湖-怒江2条缝合带之间,包括中央隆起带在内残留面积约为18×104 km,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勘探前景乐观。对于中生代时期羌塘盆地在特提斯域中的位置和盆地的性质,存在不同认识,综合分析后认为:羌塘盆地中生代属于劳亚大陆南缘,为一个典型的叠合盆地,先后经历了北羌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羌南裂谷阶段、被动陆缘裂陷阶段、被动陆缘拗陷阶段和羌塘盆地萎缩阶段等5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Polypodiisporites化石在云南新生代地层中广泛分布,找到了它的颜色变化与有机质成熟度的关系,就可以直接利用它来推测石油的形成与演化,找油找气的有利范围和层位。在同一样品中,Polypodiisporites化石的颜色比不同类型的孢粉统计出的颜色暗一级左右,而它们共同所经受过的古地温是相同的。在景谷盆地第三纪地层中,Polypodiisporites化石的颜色为黄—桔黄色的层段,颜色指数为2.6—3.0,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为0.42%,古地温小于60℃,有机质未成熟。Polypodiisporites化石的颜色为棕—黑色的层段,颜色指数为3.5—5.9,镜质体反射率为0.58—0.8%,古地温在60—110℃,有机质已成熟,生油潜力最大。本文还讨论了孢粉化石的颜色与有机质含量多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烃源层评价、富烃源岩沉积环境及有机相、热演化、生烃史研究和生油气量估算、综合评价排序,结合地质条件综合研究,认为羌塘盆地中部(特别是南、北羌塘坳陷的中部)侏罗系布曲组(J2b)—夏里组(J2x)生储盖组合是大中型轻质油气田或凝析气田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和目的层,其泥页岩类和灰岩类有机质丰度相对高,发育有好—很好烃源岩,以红藻有机相和混源有机相为主,多正处于成熟中晚期阶段,具有二次生烃过程,生烃强度高,总生烃量和轻质油气量大。羌塘盆地中部(特别是北羌塘坳陷中部)三叠系肖茶卡组及中下侏罗统的生储盖组合是大型或特大型气田最有利的勘探地区,其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有好—很好烃源岩,以红藻有机相和混源有机相为主,已经处于过成熟阶段,生烃强度很高,总生气量巨大。  相似文献   

9.
西藏羌塘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盆地盖层厚度可达万米,其中侏罗系浅海相地层占50%以上。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阶段、三叠纪陆间裂谷阶段、侏罗纪大陆边缘沉积阶段和侏罗纪末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以来的构造反转挤压、长期剥蚀改造阶段。盆地中三叠系与侏罗系广泛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且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但储集层、盖层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差。与同一构造的波斯湾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相比,它只具备多期大陆边缘发育时期,缺少后期,特别是第三纪以来的前陆发育时期。盆地内部生储盖组合具全,构造变形较弱,发现中小型油气田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羌塘盆地北羌塘坳陷龙尾湖地区羌资1井烃源岩和地表烃源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从烃源岩岩性、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对龙尾湖地区布曲组烃源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羌资1井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0.1%~0.95%,其平均值明显高于地表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总体为中等—好烃源岩。该区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干酪根为主,形成环境主要为还原环境,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类型较好。有机质成熟度普遍处于高成熟阶段,但羌资1井有机质演化程度明显比地表样品低。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烃源层的沉积形成环境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一个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上三叠统在南、北坳陷为次深海盆地相沉积,发育一套黑色页岩烃源层;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下部为半温暖半干热—温暖炎热气候,在南坳陷南部局部地区也发育了浅海—次深海盆地相黑色页岩烃源层;中侏罗统中部和上侏罗统下部海侵规模扩大,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台地凹陷是形成烃源岩的主要场所;中侏罗统上部是一套滨海—浅海碎屑岩沉积,泻湖亚相页岩和前三角洲亚相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沉积发育特征与国内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烃源岩发育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是深海—次深海盆地相沉积的黑色页岩、台地凹陷沉积泥灰岩和页岩、泻湖亚相或前三角洲亚相等沉积的页岩(油页岩)和泥岩。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羌塘盆地流体包裹体观察测试资料,对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综合论述.作者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流体包裹体技术在储层成岩研究中的应用,建立了羌塘盆地三叠系—侏罗系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了成岩作用与油气运移的关系,对流体包裹体技术应用于储层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大庆区块烃源岩的一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恢复了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史和排烃史.研究表明:大庆区块烃源岩在埋藏上具有“早期沉降小、中期振荡缓、晚期沉降大”的特点,在成熟演化上具有下古生代源岩演化进度慢、上古生界源岩演化进度快的特点.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烃源岩具有两次主要生烃期和3次排烃期,相应地油气成藏期有3个阶段.各成藏期由于油气进入的生储盖组合不同,保存条件和分布范围不同,在勘探中应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以及北羌塘坳陷西部西长梁索瓦组含油灰岩、泥质白云岩;第三类为沥青,主要分布在北、南羌塘坳陷西部和中央潜伏隆起东部等地区。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比,认为索瓦组灰岩液态油来源于索瓦组泥晶灰岩;索瓦组、布曲组含油灰岩、含油白云岩的油苗来源于索瓦组、夏里组泥页岩;盆内许多沥青,则可能来自索瓦组和布曲组灰岩。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源及运移过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隆鄂尼西J2b、昂达尔错J3s、西长梁J3s及安多114道班J3s油苗和比洛错J2x富烃页岩及安多114道班J3s深灰色灰岩均具有重排甾烷含量相对较高、孕甾烷含量低、三环萜烷和γ—蜡烷含量较低、Pr/Ph较高、碳同位素相对较重的特征。隆鄂尼西J2b及昂达尔错J3s油苗主要来自本区J2x潟湖相富烃源岩;安多114道班J3s及西长梁J3s油苗主要来自本区J3s海相盆地内台凹相深灰色灰岩及富烃页岩。盆地中部含油白云岩及安多114道班J3s灰质角砾岩中存在"轻质活油"和"固体沥青"。"固体沥青"是第一次油气运移聚集成古油藏的产物;发荧光的"轻质活油"则是再次埋深或构造运动所导致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产物,它们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油气生成和运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分布广泛,其岩石类型可分为泥晶-微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前两者常与石膏相邻或伴生,后者与石膏无关.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集性的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本区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构造缝,细-粗晶白云岩储集物性好,为好-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7.
胶莱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莱盆地为一中生代陆相残留盆地,其暗色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莱阳组水南段。运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等资料,综合沉积相、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对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分别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平度—夏格庄凹陷、高密—诸城凹陷3个构造单元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和平度—夏格庄凹陷是胶莱盆地源岩发育最好的区域,有机质丰度可达好、较好烃源岩标准,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且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因此是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