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同口西部三维区位于保定凹陷保北洼槽东部斜坡带,该区原为二维区,历经多年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为该区精细研究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同口西部三维区构造特征及沉积、成藏条件研究,明确指出同口西部三维区分布了两组断裂系统,断层控制了沉积演化和构造特征,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奠定了不同类型油藏形成的基础;分析该区沙河街组沉积相的分布特征,认为沉积相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并开展油源、圈闭、油气运移通道、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的研究,构建了断垒断块大型鼻状构造油气成藏模式,落实多个有利钻探目标。在G 8井东圈闭部署实施GB 1x井,经试油获高产纯油流,形成整装规模增储区,有效指导了同口西部三维区的勘探,在该区实现油气勘探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的油气勘探,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形成的地质条件,总结了其分布规律。研究区中生界延长组具备一定的烃源条件,但总体来说较邻区西峰油田差;辨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是最主要的储集层,所形成的厚层砂体对油气运移有利但对成藏不利;该区主要发育岩性、构造一岩性油气藏。烃源岩质量、分布范围、有利沉积相带和微构造控制不同类型的油藏分布。根据目前的勘探现状、油藏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指出应围绕圈闭发育地区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3.
沙南凹陷是渤海西部海域潜在的富生烃凹陷,但油气的发现量与生烃量差距甚远,成藏特征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文中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烃源岩、储盖组合、油气运移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作用通过控制凹陷的构造格局来影响烃源岩的演化和分布,同时又控制和影响圈闭的形成、砂体的发育,源-圈-砂共同决定油气的聚集成藏。近源找砂,"自生自储型"砂体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勘探方向。依靠油气初次运移近源成藏,沿断层面侧向及垂向复合输导是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须家河组构造演化、成藏过程、圈闭与烃源岩的时空配置关系等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控制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包括:充足的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中三叠统侵蚀面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印支末期古构造带的发育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其中后2个因素通过沟通油气源、有利沉积相带和形成圈闭等作用控制着油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5.
辽河西部凹陷南部中生界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井试油及综合石油地质分析,认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地区中生界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该区东邻生油洼陷,油源充足;发育配套的储盖组合,储层为扇三角洲河道砂岩,盖层为厚层块状泥岩,侧向分布稳定,具有良好的封盖条件;中生界呈现为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构造圈闭发育,圈闭的形成期早于油气的主运移期,形成与油气运移期的良好匹配.目前已在该区中生界中央构造高垒带油气勘探上获得突破,今后应积极向高垒带两翼拓展,争取更大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6.
张强凹陷长北地区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凹陷前辛断裂背斜构造带为凹陷的油气富集构造带,长北地区位于该带的北端,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复式油气聚集区。该区具有两套烃 源岩系、多个储集体和多种构造类型;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式”为主。区内断层十分发育,油气运移条件好;油藏类型可分断裂背斜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喷发岩潜山裂缝油藏等四类。文章从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储集层条件、油藏类型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长北地区油气聚集带的主要含油气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旨在对其他凹陷及类似该构造带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沙南凹陷西洼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南凹陷西洼历经多年勘探,一直没有取得商业性突破,其勘探潜力备受质疑。文中在对该凹陷西洼整体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区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类型及成藏特征。结果表明:西洼的凹陷结构类型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圈闭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成藏的充满度,古近系储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成藏的规模,断裂的活动期次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分析认为:勘探程度最高的沙中构造带没有处于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是造成西洼目前钻探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圈闭有效性较差及沙河街组储层不发育是油气成藏规模小的重要原因。最后指出,沙南凹陷西洼的两侧斜坡区为比较有利的勘探区带,尤其是南侧斜坡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韦德迈阿盆地416a-417区块石油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16a-417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中北部,目前只有二维地震资料,勘探程度较低,在油源条件、盖层与储盖组合、油气运聚模式、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以及目前已有探井钻井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油气富集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带评价结果,对416a-417区块构造带进行了优选,指出HJ-5、HJ-6两个构造圈闭处于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且圈闭幅度和面积较大、落实程度高、配套条件好,是416a-417区块勘探取得突破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北部构造变换带构造特征复杂,与油气的关系不明确。在地震解释及地质研究分析构造变换带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储集岩、烃源岩、圈闭及运移条件,总结了构造变换带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北部发育相向倾斜接力式构造变换带,主要是通过主干断裂分支次级断裂、扭转断层走向和改变断裂活动速率来实现位移和应变平衡。在断陷早期形成了构造变换带与物源剥蚀区、沉积中心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这一古地理格局控制着构造变换带优质储集岩、烃源岩、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发育和油气运移过程,使得构造变换带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位于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柴北缘潜西地区位于赛什腾山前,勘探面积约400km^2。该区钻井油气显示活跃,但一直没有获得较大的突破。本文首先总结了潜西地区中、新生代的主要构造变形特征,然后从圈闭、油源、油气运移等方面分析了对本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及勘探方向,以期对下步潜西地区的勘探开发评价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音查干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音查干凹陷是二连盆地内的一个中生界含油凹陷,构造及其发育演化是油气成藏与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凹陷的结构类型、断裂展布、平面与剖面构造样式、构造发育演化等与油气富集关系非常密切。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实践和大量的第一性资料,较全面地论述了凹陷的4种结构类型、断裂与构造特征及样式,阐述了它们与油气富集的关系,并提出了下步勘探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8个典型油气藏(田)精细解剖,分析认为深层油气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藏类型丰富,纵向含油气组合多,平面呈带状展布,大都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油气控制因素为深断陷有效生烃区控制油气平面分布,深大断裂为油气运聚良好通道,区域盖层与直接盖层的良好配置控制油气富集,反转构造及欠压实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综合以上成果提出了松南深层6种成藏模式:下生上储由深大断裂沟通的断块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由断裂沟通的岩性—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自生自储自盖构造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地层超覆油气藏成藏模式;新生古储基岩潜山油气藏成藏模式;无机CO2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域地质构造条件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石炭系生油岩的分布范围、母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及成熟状况,同时结合塔里木盆地近年勘探中取得突破的5套盖组合情况,认为阿瓦提凹陷主要存在P1h-P2s,C-P1x两套储盖组合。而阿瓦提凹陷中的阿南断鼻构造带面积大、是凹中隆起,构造带上断背斜、断鼻构造发育、并且储油层与生油层间有断层勾通,容量捕获和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阿南斜坡区虽然局部构造不发育,但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也容易捕获和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从而得出了阿南断鼻构造带和阿南斜坡区均是阿瓦提凹陷下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为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鲁克沁构造带二叠系稠油油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克沁构造带二叠系梧桐沟组稠油油藏的勘探突破,证实了该区为多层系油气富集带,勘探层系的重点由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向二叠系拓展,油气藏类型由构造型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研究表明,梧桐沟组稠油油藏为斜坡背景上的岩性-地层油藏,局部受断块控制,主力含油层为Ⅰ砂层组和Ⅲ砂层组,油气成藏受控于低凸起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印支期古凸起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切割至深部烃源岩的深大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布范围控制了油藏的规模。围绕鲁西、库木低凸起寻找大型扇三角洲砂体,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由于库木塔克凸起的成藏条件、成藏规律和勘探方向都不清楚,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通过近几年的研究认为,持续发育的古凸起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和油气运聚的方向。通过研究,认为前侏罗系成藏模式为砂岩侧向运移、剥蚀地层圈闭背景下发育的下生上储的构造+地层油藏;侏罗系成藏模式为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超覆地层圈闭背景上发育的下生上储的构造+岩性油藏。指出了下步勘探的目标区为鲁克沁和英也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16.
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胡力海洼陷的成藏条件进行分析,以搞清区内的断裂展布,构造特征,砂体分布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圈闭评价并优选有利的勘探目标。研究结果主为:胡力海洼陷构造带为凹陷内的有利构造带,东,西部断阶带位于该带两侧;该区带构造背景,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两套生油系,多种储集体类型和多种构造类型,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为主;区内大,小断层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既富油又富气的主要凹陷之一,凹陷内深层超压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深入认识凹陷超压与深层气分布的内在关系,弄清深层油气的成藏特点,以便进一步指导勘探,以钻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实验模拟,并以成藏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东濮凹陷超压封存箱的结构,进而深入研究了超压与深层气成藏的关系。提出了凹陷内超压封存箱控制下的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认为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和超压环境是深层气聚集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超压过渡带或过渡带中的局部高压异常区是深层气的有利分布区。根据具体的成藏模式和成藏控制因素,提出了凹陷内深层气的有利勘探方向,其中部分认识已被新近的钻探井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柴达木盆地在一定深度及区域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一方面,异常高压是油气运聚的一种重要动力来源;另一方面,异常高压在一定地质背景下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油气运移中,可以使上覆封隔层产生大量微裂缝,油气向上运移到在较低压储集层中,也可以使封闭性断层开启,通过断层进行侧向运移;异常高压形成的流体势能驱动流体从凹陷中心向凹陷边缘流动,最终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凹陷分布的格局.该区与异常压力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即:位于异常高压体系内部裂缝型高压油气藏,异常高压体系下部孔隙型高压油气藏,位于封隔层之上的孔隙型常压油气藏.这些模式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特点与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立足于富含油气系统找油,总结准噶尔盆地总体油气分布规律,结合各区带油气聚集特点,以构造样式与供油气运移方式为主线,根据活跃烃源范围、距烃源远近、油气运移方式、油气藏类型和聚集特征,归纳总结为4种主要组合模式: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源边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源外沿梁断控阶状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源上源下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