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国荣 《山西建筑》2003,29(4):233-234
结合小甸中隧道坍方的实例,重点介绍了在坍体中间打设小导坑和采用小导坑处理隧道中间大坍方的新方法。指出该方法能够解决施工中的坍方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成兰铁路某处大断面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变形、应力分布、塑性区扩展以及中间岩柱位移轨迹情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大断面隧道时:(1)中间岩柱发生塑性破坏,但仍能保持一定的承载能力,作为维护隧道稳定的关键,应加强对中间岩柱的支护;(2)左侧导坑开挖后,应及时采用锚杆支护导坑左帮,适当增大左侧顶角与左侧底角锚杆的支护密度,全断面喷射混凝土与施加钢梁支护,并安装斜支撑钢梁;(3)左右侧导坑开挖过程中,中间岩柱整体向左移动,内部出现离层裂隙,右侧导坑开挖前应通过安装横支撑钢梁对左侧导坑进行补强支护,开挖后应及时施加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钢梁支护;(4)中间岩柱开挖后隧道顶底板塑性区范围较大,应及时采用锚杆支护隧道顶底板并对全断面实施混凝土二衬支护。  相似文献   

3.
《市政技术》2016,(5):21-24
以西(安)商(洛)高速公路秦岭灞源隧道为例,通过建立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动态施工有限元模型,对洞口段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对比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和CRD法等3种施工方案下的地表沉降、拱顶沉降、中间岩柱的水平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结合洞口段地质条件与工法特点,最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实际监测数据显示,该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马碧芳 《山西建筑》2006,32(11):105-106
结合清源隧道松散坍方施工实例,介绍了小导管注浆加固配合长管棚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了管棚、小导管和初期支护相互作用机理,表明了该施工技术是治理隧道坍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下穿城市中心区的优化施工方法,依托重庆某地铁隧道工程,通过工程类比,确定了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分别为C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施工顺序下隧道围岩塑性区发展、围岩变形和地表构筑物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受力复杂,大部分处以塑性区,施工应重点关注;大洞开挖后小洞应力、变形发生较大变化,发生偏压;先开挖小洞比先开挖大洞对围岩的扰动和建筑物影响更小,对施工更为有利;采用C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隧道围岩位移、地表构筑物沉降均小于允许值,施工偏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双洞8车道特大跨度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导坑尺寸偏小的问题,对导坑划分进行了优化.以厦门机场高速公路巷东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巷东隧道V级围岩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存在的导坑尺寸偏小、无法满足机械化施工操作空间、工效低等问题,提出扩大导坑跨度、增加侧导洞及主洞的台阶步距,并借助有限元软件构建精细化三维模型,分别模拟...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元计算法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的2种施工方法(双侧壁导坑和CRD法)进行模拟。计算和比较2种施工方法下围岩应力和位移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在围岩应力控制上略优于CRD法;CRD法对隧道两侧边墙水平位移控制比较有利,但对隧道顶部围岩沉降控制不如双侧壁导坑法有效;两者对中间岩柱变形及地表沉降的控制效用相当。结合工程实践,采用CRD法既保证了围岩的稳定性,又减少工序、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桃花岭公路隧道坍方段地质情况,采用“小导管注浆管棚法”处理坍方。  相似文献   

9.
刘敏 《山西建筑》2009,35(9):317-318
通过介绍隧道的坍方情况,对坍方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安全、快速处理坍方的办法,进行了山岭隧道防坍的研究,总结了一些软弱不均地层防坍施工技术,从而避免隧道坍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郭永雄  高德天  张天昱 《山西建筑》2007,33(26):332-333
阐述了隧道坍方处理的原则,从地质方面、施工方面及管理方面分析了坍方的原因,详细介绍了洞口、洞身坍方的处理方法及措施,同时探讨了预防隧道坍方的措施,从而保证隧道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1.
魏平宽 《山西建筑》2014,(27):173-174
分析了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和易发生塌方的地段,结合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从地质、开挖、爆破、支护、监控量测等方面,对隧道防塌方技术进行了研究,以避免隧道事故的发生,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刘军波  袁楠 《山西建筑》2014,(5):181-183
针对隧道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围岩坍塌较为常见的情况,以某铁路复线一隧道出现坍塌的事件为背景,全面分析了该隧道塌方形成的原因,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海彬 《山西建筑》2011,37(21):169-171
以永武高速公路龙井隧道塌方处理为例,分析了塌方原因,重点介绍了在地下水丰富、煤层地质围岩破碎恶劣条件下,“土胎法”实施塌方处理方法及其所具有的操作方便快速、经济、安全等优点,为同类隧道塌方处理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4.
潘学东 《山西建筑》2008,34(6):324-326
针对隧道塌方带来的危害性,根据不同的塌方先兆,总结了预防掌子面塌方和开挖成型段洞身塌方的技术措施,指出在隧道塌方时及时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可以避免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赵珍祥 《山西建筑》2012,(22):182-183
从某高速公路隧道坍塌事故入手,通过监控量测以及地质雷达探测手段,对坍穴规模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隧道涌水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治理建议,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东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段概况,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对塌腔处理方案设计、回灌混凝土厚度、缓冲层厚度设计和隧道结构设计进行了重点论述,通过以上方案的处理,塌方段得到及时处理,对塌方量大,地质条件差等特殊塌方事故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强 《山西建筑》2014,(11):181-183
结合福厦铁路上穿既有大坪山公路隧道的工程实例,对既有隧道上方存在塌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计算结果,获得了铁路隧道建设对既有公路隧道的影响规律,以指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18.
隧道坍塌方处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梁大鹏 《山西建筑》2003,29(14):119-120
从地表塌穴的处理、洞内塌体的加固等方面就隧道塌方处理的相关技术作了介绍 ,提出了预防塌方的基本措施 ,对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海强  温朝斌 《山西建筑》2007,33(22):309-310
结合工程实际,主要介绍了在塌方段围岩长时间不能稳定的条件下处理隧道塌方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提出了塌方处理应注意的事项,达到了安全、快速处理软弱破碎围岩塌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于穿越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的隧道,其围岩湿陷变形会威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为了分析黄土围岩湿陷变形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机制,选取典型大厚度湿陷性黄土隧道场地,通过开展隧道场地地面浸水试坑试验及隧道仰拱浸水试验,测试了地面入渗和隧道基底入渗过程中不同埋深地层的湿陷沉降变形及地基的沉降变形、入渗过程中围岩的体积含水率变化分布、试坑周边地层的侧向位移、衬砌结构接触压力和轴力,研究了既有隧道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特性及水分运移规律、隧道结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衬砌作用扰动黄土结构,增大了围岩及深层黄土的渗透性;与天然黄土场地试坑浸水入渗比较,增大了竖向浸水范围,减小了水平向浸水范围。隧道围岩湿陷变形改变了围岩与衬砌结构的相互作用性状。围岩湿陷和地基软化作用增大了二次衬砌结构侧墙竖向荷载和侧墙围岩的挤压作用,引起拱脚地基承载力减小和沉降变形发展,拱顶、拱肩接触面呈受拉状态;仰拱中部地基土的抗力作用抑制其沉降变形,从而使得拱脚和仰拱中部出现显著的沉降差,导致仰拱混凝土开裂,形成纵向裂缝。此外,浸水范围内黄土的湿陷变形不仅引起竖向沉降变形,还会引起周围土体产生侧向水平位移;洞口边坡场地黄土的湿陷性和地层湿陷变形差异较大,反映了黄土山岭黄土场地地层条件复杂多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