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况汤丹矿区是我国已探明的大型氧化铜矿床,该矿床的主要特征是铜矿石储量大、矿石品位低、氧化率高、结合氧化铜含量高,铜矿物呈极细粒嵌佈,属于难选氧化铜矿物。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对汤丹矿区矿石的处理方案进行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迄今尚未得到一个令人完全满意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试论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及可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的发展,从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物质组成等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探讨了东川汤丹氧化铜矿难选的原因,并指出了汤丹难选氧化铜矿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氧化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与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汤丹氧化铜矿的工艺矿物学和浮选工艺的深入研究,找到了提高汤丹难选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指标的一种选矿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消除矿泥对汤丹难选氧化铜矿浮选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绍彬 《云南冶金》1999,28(3):15-18
基于汤丹矿泥的组成和浮选特性针对矿泥对汤丹难选氧化铜矿的影响进行了长时间的试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寻找新的浮选药剂及符合新药剂特性的浮选工艺,使浮选指标获得了改善。  相似文献   

5.
汤丹氧化铜矿的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白云岩和方解石。原矿含铜低,要高倍富集。用水玻璃、单宁、烤胶、六聚偏磷酸钠等做为钙镁矿物抑制剂的试验,都有一定效果,其中以六聚偏磷酸钠的效果最好。但是,六聚偏磷酸钠的分散性很强,当用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精矿浓缩脱水困难,这就要求寻找比六聚偏磷酸钠效果更好的抑制剂。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根据汤丹矿石的特性,总结过去的经验,于1975年9月试制了焦磷酸氢乙烯胺抑制剂。经1976年的小型和连续试验证明,它是比六  相似文献   

6.
对于东川汤丹氧化铜矿的加工工艺,近来我所进行了一种新的选冶联合流程的研究,即将原矿加  相似文献   

7.
东川矿务局汤丹矿选厂1980年起处理马柱硐氧化铜矿石,用常规硫化浮选法,原矿品位0.67%,氧化率60%,结合率20.7%,获得68%的回收率和14.6%的精矿品位。由于技术经济指标低,企业亏损严重,所以,对矿石性质和当前生产现状认真分析,寻求提高选矿指标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汤丹氧化铜矿的工艺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荣耀 《云南冶金》1995,24(4):20-22
针对汤丹氧化铜矿的矿物嵌布特征,结合选矿工艺,把汤丹氧化铜矿划分为嵌布密切难以解离和嵌布不密切易以解离两类;和易解离易选、易解离难选、难解离易选、难解离难选四类。通过此种工艺分类,试图把矿物间的嵌布特征和选矿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选矿工艺人员根据不同的矿物嵌布类型和矿物性质。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东川铜矿的落雪、因民、汤丹矿床中,见有形如卵石、状如蝎子、铁饼和钢球般的硫化铜矿团块分布。在五十年代初地质勘探时期,人们对它多半采取回避态度;至六十年代初矿山生产建设时期,有的认为硫化铜矿团块系含铜热液沿围岩裂隙或洞裂充填交代的结果。继后,多数接受了本区铜矿属沉积变质成因的理论,并把  相似文献   

10.
汤丹铜矿选矿试验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汤丹氧化铜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并成功进行了生产实践。研究表明,对不同性质的氧化铜矿进行分开浮选是确保提高浮选指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汤丹铜矿石氧化率与结合率高,矿泥量大的难选氧化铜矿,采用捕收剂j-622与黄药混用进行了小型浮选试验及工业试验,研究证实均比单一黄药浮选效果显著。小型与工业试验铜回收率分别提高3%及4.2%。特别是矿石中的氧化铜矿物,其铜回收率提高幅度更大,达到11.71%,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汤丹难选氧化铜矿的铜资源,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参加单位有苏联列宁格勒选矿研究设计院,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研究院,苏联乌拉尔选矿设计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东川汤丹铜矿采用直接加压氨浸流程所得的试验数据是:矿石磨细至71%为-200目,矿浆固液比1∶1,溶液中氨浓度8.5~10.2%.二氧化碳浓度5.5~6.6%,矿浆温度120~135℃,浸出时间3.2小时,浸出率可达86.5~90%,全氨浸厂工艺回收率为80~83%.造成工艺回收率低的原因,除现用浸出设备的结构不合理,引起铜浸出率不高外,主要损失还存在于固液分离和  相似文献   

14.
汤丹铜精矿焙烧—氨浸—萃取电积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焙烧-氨浸-萃取-电积流程处理东川汤丹铜精矿。考查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的影响,确定出最佳焙烧温度550600℃,最佳焙烧时间60~120min。对比了硫铵体系和碳铵体系,硫铵体系最佳浸出条件为:温度100℃、时间90min、L/S=5、总氨浓度5mol,碳铵体系浸出结果不理想。萃取剂用Lix54—100,研究了pH、料液氨浓度、铜浓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及反萃液酸度对反萃效果的影响,作出了萃取段的McCabe—Thiele图,并经萃取串级试验确定为两级萃取一级洗涤一级反萃,获得92%以上铜浸出率和99%以上的萃取回收率,富铜液完全符合电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许多研究单位对东川汤丹矿的物质组成、浮选及湿法冶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从1957年开始,先后开始了加压氨浸的研究。1960年,东川矿务局中心试验所、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与北京化工冶金研究所合作在东川首先建成一个日处理10吨矿石的中间工厂,于1964年完成了原矿及浮选尾矿的氨浸试验并取得成功。为了进一步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并改进流程,随后又在该地建成一个日处理100吨矿石的试验厂,目前仍在继续工作中。本文叙述到1973年止用加压氨浸法处理汤丹矿的结果,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东川矿务局科研所采用氨浸硫化浮选法和热压硫化浮选法处理东川汤丹氧化矿的5吨/日中试结果,技术指标较常规硫化浮选法有大幅度的提高,为难选氧化铜矿石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难选氧化铜矿多种处理方法研究工作的进展东川铜矿汤丹本部矿床的氧化铜矿石,是矿区内最典型的低品位高度分散难选氧化矿。寻求这种矿石的经济和可行的处理方法,一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矿石的主要性质是:原矿含铜0.625%;氧化率74.44%;结合率34.36%;主要脉石成份(%):CaCO_343.55,MgCO_332.29,SiO_218.32,Al_2O_31.08,FeO2.97,MnO0.324,其他0.466。(一)硫化浮选法的进展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进行过用硫化浮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铜矿物中的铜,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有硫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转化成硫化铜。经镜下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此种硫化铜为铜兰。本文介绍了两种工艺处理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石的试验条件及铜物相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各种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因原子问结合力的逐渐减弱而有所下降,这对于仪器仪表的准确度极为不利.于是,仪表材料工作者着手研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弹性模量不随温度变化或变化很小的合金,常称恒弹性合金,一般频率温度系数βf在10~(-5)10~(-6)/℃级.目前,常用的恒弹性合金是Fe-Ni基合金,如Fe-35.5Ni-14Cr-3Al.由于该合金比重大、弹性模量高.频率温度系数高,往往满足不了航空精密仪表灵敏弹性元件的要求.如能研制出强度高、比重小,弹性模量低,频率温度系数低、无磁、耐蚀的恒弹性钛合金那是十分理想的.然而,至今,在国内外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导.  相似文献   

20.
乙二胺磷酸盐于一九七四年八月研制成功后,曾对我局四个选矿厂所处理的矿石进行了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肯定了效果.局主管部门确定:从79年11月起,分别在落雪矿选厂和汤丹矿选厂组织在生产中试用.取得经验后,在一九八零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