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由西北大学地质系和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发起并筹办的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9日~24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石油、地质、海洋、煤炭、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49个单位,共132人。其中70%的代表具高级学术职称,其余代表绝大部分为中级职称如博士、硕士及博士生。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关士聪、田在艺教授等参加了会议。陕西省石油学会、地质学会、科委、教委、科协、  相似文献   

3.
由西北大学主办的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8日~24日在西安举行。有49个单位的13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00篇,在大会上宣读了49篇,其余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论文主要涉及不同结构类型含油气盆地的沉积与成岩作用、储层类型、油气运移与驱动机制,以及盆地的发育过程、深部作用和形成机制及其原型恢复等。它反映了当前我国对含油气盆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地质局主持的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1日~25日在湖南长沙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地质、冶金、煤炭、建材、石油、高校、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代表近300人。  相似文献   

5.
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对西南拗陷石炭—二叠系的烃源岩、储层和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认为本区石炭—二叠系具备了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条件,为一大型含油气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关键时刻,持续时间和保存时间以及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空上展布的研究,提出了可能油气藏的分布区域及类型,指出了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含煤沉积体系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特征的研究,发现太原组主要为潟湖—潮坪—障壁岛沉积和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从主要可采煤层的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岩物性变化及煤层顶底板封盖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3号煤厚度较小,甚至出现变薄尖灭的现象;5号煤在全区发育且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好。煤层顶底板主要以泥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以厚层泥岩为顶底板的结构稳定的煤层更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白马滩镇以东地区为2套煤层的有利开发区块。  相似文献   

7.
淄博—肥城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相及生烃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淄博—肥城地区的宏观煤岩特征和显微组分特征,结合指示成煤微环境的指数,对研究区的煤相进行了划分;同时根据煤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评价了该区煤的生烃潜力。结果表明:淄博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湿地森林沼泽相、覆水森林沼泽相、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和芦木芦苇沼泽相共4种煤相,肥城地区发育湿地森林沼泽相、覆水森林沼泽相和芦木芦苇沼泽相3种煤相;生烃潜力评价结果显示,肥城煤田煤的生烃潜力较好,而淄博地区的煤对生烃相对不利;煤相较好地控制了生烃潜力,覆水较深且流动性较好的芦木芦苇沼泽相生烃潜力最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联合发起,于1986年8月17日至23日在大庆油田召开了“中国北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及含油气远景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煤炭工业部、核工业部等单位的代表127名出席,著名学者郝诒纯教授、顾知微研究员、关士聪教授、田在艺高级工程师,以及日本地层古生物学者木村达明教授和田村实教授应  相似文献   

9.
1986年8月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联合召开了“中国北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及含油气远景学术讨论会”。这是1985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中国南方白垩纪地层古生物及含油气远景学术讨论会”的继续。会议第一阶段对阜新盆地晚中生代白垩系地层进行了野外考察。第二阶段进行了专题学术交流,并系统观察了大庆油田白垩系七个组的岩心,观看了松辽、海拉尔、酒西、阜新和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六个盆地的地层露头录相。  相似文献   

10.
由西北大学地质系和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发起、筹办的这次会议于1992年10月19~24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49个单位共132名代表,大会由赵重远教授主持,地质界前辈关士聪、田在艺等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约100篇,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盆地的成因、类型、演化及油气运移、赋存、成藏机理  相似文献   

11.
第一届测井年会——全国复杂地层测井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4日至9日在镇江召开,与会代表来自石油、地矿、煤炭部等所属生产、科研、仪器制造、高等院校、出版等57个单位共103人。煤炭部地质局,镇江市科协,镇江煤炭专用设备厂的领导同志亲临大会作了指导。这次复杂地层测井学术讨论会开得很成功,出席会议的老前辈、专家、教授对复杂地层测井技术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沿海大陆架石油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5月18~24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协、国家计委、中科院、石油部、地质部以及有关高等院校和新闻出版等单位科技工作者200余人。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广东、天津、上海的科协负责同志、石油部顾问张文彬同志、著名地质学家叶连俊、潘钟祥、朱夏、关士聪以及同济大学苗迪青教授等。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地质学会理事长翟光明同志致开幕词。大会报告了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珠江口等海域的地质条件和新近的勘探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油气勘探成果,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天津石油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油气藏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6日至10日在天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地质矿产部的研究院、所,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与天津市石油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油气藏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6日至10日在天津市举行。这次会议的宗旨,是总结和交流我国已发现的油气藏和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油气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其分布规律。着重探讨了我国陆相盆地成油特征的各类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和多种复杂的控制因素。从而对当前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分布着巨厚的海相地层,覆盖面积达250万km~2,油气源丰富,石油地质条件较好,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油气勘探领域。三十余年来,特别在近几年中,石油地质工作者们在对我国海相地层的勘探、研究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布仅在地质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在许多省发现了油气田和工业性油气流,从理论和实践上揭示了乐观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召开的全国首届石油地质实验及装备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18日至24日在杭州石油科技交流中心举行。石油部、地矿部、中科院及高校所属的50多个大中型石油地质实验室的120名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交流和宣读了72篇学术论文。这次会议着重交流了近年来引进的大中型实验装备的应用技术方法和仪器功能的开发利用;交流了在矿物岩石学、生物地层学、沉积相及成岩后生作用、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和天津市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油气藏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5日至4月11日在天津市召开。来自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院校的13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55篇论文。这次会议就不同类型的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藏类型、形成条件、展布规律、成因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对典型的基岩潜山、地层岩性、背斜构造及逆掩断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和天津市石油学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六日至十日在天津联合召开了“中国油气藏学术讨论会”。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及各有关院校共42个单位的13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首先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23篇,之后,又按东部、西部及西南地区分两组宣读论文26篇。论文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目前已进行油气勘探的所有地区。论述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盆地为背景,系统总结各类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19.
1986年6月11日至17日,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和云南、四川、河北、广西省石油学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学术讨论会。这是继1980年首次中国南方油气勘探学术讨论会之后,又一次讨论我国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的学术盛会。石油部、地矿部、中国科学院所属的55个科研、生产单位和有关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共12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包括摘要)90篇,其中56篇论文分别在大会或分会上  相似文献   

20.
自1989年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石炭系致密砂岩大气田发现开始,中国致密岩油气已有20多年的勘探历史。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塔里木等盆地中的志留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白垩系等层位发现了致密砂岩油气田,进一步证明中国致密岩油气潜力巨大。研究认为,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前景最大,从原型盆地沉积体系和含油气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其含油气前景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