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经编机的送经工艺特点,设计了一种通用的电子送经系统。经应用表明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送经卷取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子送经卷取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品种适应范围广,操作方便等优点.已在高档织造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以16位MC68HCl6Y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是专门为高速织机的电子送经卷取系统而设计。此系统采用了交流伺服技术和CAN总线通信技术,对送经卷取运动进行同步控制;同时,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实现对经纱张力的动态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织物的质量。通过现场调试,系统已实现正常工作,经纱张力基本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宁波 《自动化信息》2012,(10):42-43,39
本文简述了贝加莱的伺服控制技术,介绍了多轴向铺纬经编机。具体分析了整机的控制难点:电子送经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铺纬系统的工艺和运动轨迹概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阶段国内织机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的不足和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型张力传感器和32位工业控制ARM微处理器平台的电子送经控制系统;系统采用模糊自整定PID算法控制经纱张力,具体分析了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原理以及它在电子送经控制系统中应用,对系统的软件、硬件体系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张力信号变送电路和软件设计流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织机的经纱张力控制灵敏,张力稳态误差较小;该系统性能稳定,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电子送经卷取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以16位MC68HC16Y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送经卷取控制系统设计。此系统采用了交流伺服和CAN总线技术,对送经卷取运动进行同步控制,实现经纱张力的动态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织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单片机在织机送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怀勋  卢枕 《微机发展》1998,8(5):57-58
本文阐述了如何提高织机送经机构送经均匀性的问题,重点对采用单片机控制织机送经系统的实现方案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单片机控制送经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推广使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张良春  何勇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0):151-153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低成本、高性能的嵌入式微控制器LPC2292为核心的电子送经卷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芯片HCTL-2020、INA128等外围电路的设计。此系统采用了交流伺服和CAN总线技术,使送经卷取运动能够协调控制,实现了经纱张力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8.
帧同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多址接入系统中。同步字将会产生很强的PSD。超宽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PSD)由连续分量和离散分量构成。离散分量给窄带通信系统所带来的干扰远远大于连续分量。如何抑制UWB信号PSD的离散分量以避免能量的损耗?本文在简单介绍UWB帧同步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同步字抑制UWB信号的PSD离散分量以减少能量消耗。该方法也适用于有效负栽。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路设计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PSD(Programmable System Devices)器件在各种场合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有很多成型的产品出现;而且随着器件的更新换代,新的PSD器件也不断地涌现,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客户应用需求,本以最近生产的一种在系统可编程(ISP)器件PSD913F2为例,详细说明如何对它进行开发使用。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位置敏感传感器(positionsensitivedetector,简称PSD)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PSD作为检测部件,基于机械振动理论、控制理论和光电位移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层主动隔振系统,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研究表明,PSD的引入有效避免了传统加速度传感器所带来的积分问题,提高了系统实时性,从而大大提高了隔振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以现场可编程系统器件PSD501和16位单片机80C196KC为核心构成的两片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法。通过一个控制器设计的实例将基于PSD技术的微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传统的以数字集成电路为基础的设计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基于PSD技术的硬件设计是简化硬件、提高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A new robust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proportional‐sum‐derivative (PSD) controlle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linear (bi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 BMI) is proposed for uncertain affine linear system. The design procedure guarantees the parameter dependent quadratic stability, and guaranteed cost control with a new quadratic cost function (LQRS) including the derivative term for the state vector as a tool to influence the overshoot and response rate. The second approach to the PSD controller design procedure is based on a Lyapunov function with a special term corresponding to the time‐delay part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illustrated on three examples to show the robust PID, PSD control design proced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hoice of matrix S in the extended cost function.  相似文献   

13.
二维枕形PSD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维枕形PSD信号输出特点和工程实践中便携化的要求,基于新型单片机C8051F064和二维枕形PSD S1881,设计了一个二维枕形PSD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并利用液晶显示模块SMG240128A设计了数据显示接口电路,实现了对二维枕形PSD输出信号的实时采集与显示;实验表明该采集系统方案是可行的,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免疫PSD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斌  陈潞 《控制工程》2008,15(2):168-170
针对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中微分与积分增益不能根据系统特性自动调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免疫PSD(Proportional Summation Derivative)控制算法。该方法将自适应PSD算法与模糊免疫PID算法相结合,利用自适应PSD控制算法根据过程误差的几何特性建立的PSD控制规律,使得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中的微分和积分增益可以随比例增益的变化而自适应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算法的自适应性能。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可以提高非线性、时变系统的控制性能,并能减少参数调整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当前照明系统缺乏分布式路灯动态化控制,浪费大量能源,为此,提出了基于ZigBee网络和自适应PSD算法的路灯分布式节能控制方法。通过ZigBee网络通信连接系统传感器、控制中心和照明终端,协调设备通信功能,实现信息快速传输储存。利用神经网络处理信号数据,提高系统信号检测和处理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自适应PSD算法识别路灯信号动态特征,进行自适应信号检测,调节信号数据偏差,精确检测数据结果,增强系统节能控制稳定程度,实现路灯分布式节能控制。由实验结果可知,研究方法将分布式路灯检测精准度提高到99%,熔池宽度稳定在3.5W/mm,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准度和控制稳定性,可以对路灯进行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16.
卢绍文  余策 《自动化学报》2014,40(9):1903-1911
磨矿是降低矿物粒度的工业过程,产品粒度是磨矿过程的关键质量指标. 由于磨矿粒度难以在线检测且磨矿生产过程具有综合复杂特性,难以采用传统控制方法实现磨矿粒度的控制. 因此,建立磨矿粒度和关键工艺参数的动态模型对于磨矿运行控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总量平衡原理获得磨矿粒度的微分方程模型多数情况下无法获得解析解. 而基于Monte Carlo (MC)方法的磨矿粒度模型能够精确模拟磨矿粒度分布的动态变化,但是其仿真效率低难以实用.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MC仿真方法: 在定总量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颗粒移除机制,在移除过程中动态地分配各个粒级颗粒数目并保持破裂前后各个粒级颗粒所占总颗粒数的百分比不变,避免颗粒移除过程中由于粒级差异导致的抽样误差,且避免MC仿真速度随着仿真推进下降的问题. 仿真实验验证表明,本方法能够在保证一定精度前提下显著提高磨矿粒度MC仿真的计算速度. 最后,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本文仿真模型在磨矿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PSD输出微弱电流信号的稳定性和精度为目的,讨论了PSD驱动、运放电路的设计。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两级精密运放选择,电源滤波模块设计,PCB设计中数模抗干扰,电源和地的处理,抗环境光干扰,PSD及其运放电路集成化,以及适应不同漫反射性质的被测物体的多路放大倍数设计等。最后,区别于传统的测量方案,采用一种基于标定测量的方法。通过音叉振动波形和定点距离测量实验,验证了PSD微位移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都较好,测量范围20 mm,位移测量相对精度达到1.01%。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ftware design techniques for social influence as software design patterns, instantiating social influence features defined in the persuasive systems design (PSD) model. The article draws on literature from PSD, social psychology and software patterns to derive the social influence patterns, which are then implemented in a conceptual system. This paves the way for an important research track within persuasive systems research. The ultimate aim of these persuasive software patterns was to develop generalizable techniques that could ai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upport features in any persuasive system.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太阳方位跟踪系统中对准精度较低、易受环境制约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太阳方位对准系统。该系统一方面接收GPS输出数据信息,利用视日运动轨迹跟踪方法计算初始方位;另一方面利用斜入射平凸透镜的太阳光线在二维四边形PSD器件上形成光斑,计算光斑中心与PSD器件几何中心之间偏差,结合二者信息对太阳方位进行准确定位,对安装倾斜误差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太阳方位对准系统能够实现全天候、大范围内准确定位,设计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sign and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a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based reference governor on an industrial-like microcontroller. The task of the governor is to provide optimal setpoints for an inner Proportional-Summation-Difference (PSD) controller. The MPC-based governor is synthesized off-line as a Piecewise Affine (PWA) function that maps measurements onto optimal references. To achieve a fast and memory-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the PWA function is encoded as a binary search tree. This allows the reference governor to run on a sub-millisecond scale even on a very simple hardware. The proposed concept is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on a laboratory device involving a 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 Here, the PSD controller is responsible for controlling the vertical position of the ball in the magnetic field. By using the reference governor, control performanc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input/output constraints enforced in a systematic ma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