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2Cr1MoV钢经正火回火后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有时出现粒状贝氏体。研究了12Cr1MoV钢粒状贝氏体的形成及其对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氮和火温度地粒状贝氏体的形成非常敏感,粒状贝氏体有利于提高持久断裂强度,但使时效冲击韧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20 mm厚度X80管线钢显微组织类型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少量的粒状贝氏体时,钢的屈服强度达到512MPa;针状铁素体的晶粒细化、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可以使X80管线钢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达到600MPa。细小而均匀的粒状贝氏体可以获得良好的冲击韧性。掺杂在一起的细小的针状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促使裂纹扩展路径曲折,改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成分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性能及冷却曲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使铁素体、珠光体转变点下降,CCT冷却曲线右移;含硼低碳贝氏体钢更易得到均匀的贝氏体组织,硼对强度的贡献作用很大;在一般工程应用中室温不预热条件下,含硼低碳贝氏体钢焊接不产生冷裂纹。同时简单探讨了冷却速率对硼淬透性的影响及含硼钢冲击韧性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0.9级螺栓用非调质钢强韧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万显  任海鹏 《钢铁钒钛》1992,13(3):1-8,74
分析了几个试验钢热轧和冷拔态显微组织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钢包括低碳贝氏体钢和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两类,试验结界表明贝氏体钢能够达到10.9级指标。其成分特点是:低碳高锰硼钢加钒钛微合金化,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具有极佳的冷拔延伸性能。  相似文献   

5.
焊接区的微观组织是决定其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改善低合金钢焊缝的冲击韧性,对500~1 000MPa级焊条的焊缝金属的化学组成、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强度级别的低合金钢焊缝组织进行了观察和电子衍射分析,并进行了焊缝金属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焊条强度级别的增加,焊缝组织由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加珠光体变成粒状贝氏体,最后变成贝氏体加马氏体组织;当焊缝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时其韧性最低。  相似文献   

6.
席静静  秦亚 《江西冶金》2021,41(5):24-28
利用热模拟试验、热轧试验、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B含量高强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和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B元素可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阻止准多边形铁素体形成,促进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等低温相变组织的形成;在相同轧制条件下,不含B试验钢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针状铁素体,含B试验钢的组织为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少量粒状贝氏体;B可显著提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对伸长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0.31%Ni和0.88%Ni二种控轧控冷Nb-Ti微合金化NiCr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船舶用钢控轧控冷获得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多边形铁素体及少量珠光体等组成的复合组织。控轧控冷造成铁素体晶粒尺寸细化,细小M-A岛增多。二种钢均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硬度,0.88Ni-0.32Cr钢性能优于0.31Ni-0.33Cr钢。船舶用钢-80℃试样纵向冲击功都在200J以上,0.88Ni-0.32Cr钢甚至超过了300J。该钢中最佳的Ni含量为0.88%Ni。由于控轧控冷造成了铁素体细晶强化、M-A岛复合强化、析出强化和位错强化,合金元素镍有效的提高了船舶钢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8.
孟满丁  安同邦  魏金山  马成勇  左月 《钢铁》2022,57(2):149-156
 采用传统的高强钢焊接材料焊接690 MPa级低碳铜沉淀强化钢时,仍需严格控制热输入、预热温度、层间温度,这使得低碳铜沉淀强化钢的优良性能和可节约生产成本的优势得不到很好地发挥。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Si/Mn/Ni配比对690 MPa级超低碳贝氏体(ULCB)熔敷金属的组织及强韧性能的影响,为690 MPa级低碳铜沉淀强化钢配套的焊接材料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积累。结果表明,690 MPa级超低碳贝氏体(ULCB)熔敷金属组织主要由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组成。当Si质量分数为0.16%、Mn质量分数为1.46%时,熔敷金属组织细化,冲击韧性得以提升,但Si含量过低易使贝氏体铁素体呈块状,导致韧性提升有限。而当Si质量分数为0.29%、Mn质量分数为1.02%时,Ni含量增加,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呈细长条状,显微组织相互交错分布,使熔敷金属冲击韧性显著改善。相变位错强化受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Bs)影响,这是影响ULCB熔敷金属强度的主要原因。ULCB熔敷金属中夹杂物主要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的板条亚结构间,少量成为针状铁素体的形核质点,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因此,对熔敷金属中的夹杂物进行控制,可进一步发挥超低碳贝氏体熔敷金属的潜力,提高其韧性。  相似文献   

9.
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类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低碳贝氏体钢受控冷工艺的影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组织,在较慢速冷却时,在奥氏体中先形成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会被包裹在铁素体之中,形成粒状贝氏体团。工业轧制试验表明.不同控制冷却工艺可得到两类组织,一类出现黑珠组织(富碳马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冲击韧性低。另外一类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强度高,冲击韧性好,但伸长率不足。通过回火处理,存在黑珠组织钢的冲击韧性能得到提高,超细化板条贝氏体组织钢的伸长率也能得到改善,但后者屈服强度会比前者高100MPa左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15CrMo合金结构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于不同正火温度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随正火温度升高,中心偏析条带逐渐消失,粒状贝氏体组织逐渐增多且更粗大,晶粒逐渐粗化。中心偏析条带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C、Mn、Cr、Mo元素均在该区域出现偏析现象。随着正火温度升高,回火后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逐渐升高,伸长率和冲击韧性降低。试验钢于900℃正火后进行650℃回火,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of TiMicroalloyed 600 MPa Hot Rolled High Strength Stee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high strength steel with tensile strength on the order of 710MPa had been development successfully with only addition of titanium alloy element based on a low carbon steel. The results show the hot deformation accelerates ferrite and pearlite transformation and retards bainite transformation under continuous cooling conditi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is steel is mainly composed of fine-grained ferrite and carbides distributed along the ferrite grain boundaries. The yield and tensile strengths of steels are about 620~650MPa and 720~740MPa, respectively, and the values of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n) and plastic strain ratio (r) are 0.12 and 0.80, respectively, thus providing well-matched strength with toughness. In short, the fine-grained ferrite and TiC nano-precipitates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steel.  相似文献   

12.
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2炉不同锰质量分数的低碳耐候钢,利用热模拟机和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其组织特征和相变规律,并通过室温拉伸、冲击实验且结合断口分析表征了实验钢的强韧性。热模拟实验表明,低碳高锰耐候钢组织在低冷速下(<1 ℃/s)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而在较大冷速内(1~10 ℃/s)为贝氏体+铁素体复相特征,随冷却速度的增加则钢中贝氏体增多。分析轧态组织表明,2组实验耐候钢中主要组织均为等轴铁素体;增加钢中锰则其强度明显增大,虽塑性和冲击韧性有所降低,但仍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组合。  相似文献   

13.
超低碳高强度Q550D贝氏体钢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低碳和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采用TMCP(Thermomechanical Controlled Proces)-T(Tempering)工艺,充分利用晶粒细化和针状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组织强化等手段,辅以回火处理工艺,在工业试制条件下得到韧性良好,屈服强度为550 MPa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14.
采用Formastor-FⅡ全自动相变仪实现不同冷却速度,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45CrMoV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组织转变规律以及回火温度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变慢,45CrMoV钢的组织由马氏体变为马氏体、先共析铁素体、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物。冷却速度进一步变慢,先共析铁素体数量增多,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总量减少,材料硬度不断下降;45CrMoV钢中的粒状贝氏体为岛状、颗粒状,也有不规则形状,下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比低碳钢和超低碳钢中的板条更宽,分布更分散,板条形态不规则;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45CrMoV钢中的渗碳体由细针状变为细条状,最后长大为椭球状,材料强度下降,韧性上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含量的上贝氏体对ER8车轮钢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扫描电镜(SEM)对ER8车轮钢的显微组织和裂纹扩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ER8车轮钢中的组织除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还存在上贝氏体;裂纹穿过上贝氏体和珠光体扩展,最终停止在珠光体区域;与珠光体组织相比,裂纹在上贝氏体中的扩展路径更曲折。利用扫描电镜(SEM)对ER8车轮钢的裂纹扩展变形进行原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含有80%上贝氏体的ER8车轮钢拉伸时,组织变形过程主要以铁素体和上贝氏体为主,裂纹在上贝氏体和珠光体中连续扩展,伴随着珠光体的变形;而含有50%上贝氏体的ER8车轮钢拉伸时,组织变形过程主要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并且上贝氏体对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变形起到阻碍作用。上贝氏体能够有效地阻止裂纹扩展,在偏转裂纹路径和延缓裂纹扩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变形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2炉不同锰质量分数的低碳耐候钢,利用热模拟机和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其组织特征和相变规律,并通过室温拉伸、冲击实验且结合断口分析表征了实验钢的强韧性。热模拟实验表明,低碳高锰耐候钢组织在低冷速下(<1 ℃/s)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而在较大冷速内(1~10 ℃/s)为贝氏体+铁素体复相特征,随冷却速度的增加则钢中贝氏体增多。分析轧态组织表明,2组实验耐候钢中主要组织均为等轴铁素体;增加钢中锰则其强度明显增大,虽塑性和冲击韧性有所降低,但仍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组合。  相似文献   

17.
低碳微合金高强钢因其具有高强度、较好的塑韧性被应用到交通运输、石油管道等行业.稀土在钢中有净化钢液、细化晶粒和微合金化的作用,进而能提升材料的诸多性能.因此,在600 MPa低碳微合金高强钢中加入稀土La,通过热膨胀仪对有、无稀土的微合金高强钢在不同冷速下相变点进行测定;利用SEM对不同冷速下的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过冷奥氏体动态相变的思想,通过两道次压缩变形结合控制冷却的热模拟轧制工艺,获得不同贝氏体含量及形态的细晶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第二相贝氏体特征对双相钢室温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形变后快速冷却可获得无碳板条状贝氏体,较慢的冷速或在贝氏体转变区保温处理可获得粒状贝氏体。贝氏体体积分数大于20%左右的细晶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具有低的屈服强度,高的抗拉强度,高的伸长率,低屈强比以及连续屈服特性。屈服强度既与铁素体晶粒尺寸相关,也与贝氏体形态和数量相关。板条贝氏体引起的屈服强度提高大于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具有比板条贝氏体更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