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橡胶改性PP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红革  谢雁  葛涛  李玮 《塑料工业》2001,29(1):13-15
本文研究了SBR/PP共混比、硫化体系、不同橡胶以及增容剂对橡胶/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出:橡塑比(SBR/PP)在30/70,采用半有效硫化体系(CZ/S)时,所制得共混物力学性能较好,共混体系PP/POE的综合性能比PP/EPDM、PP/SBR、PP/NBR共混体系要好,加入增容剂PP-g-MAH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塑料/橡胶共混物的相结构与增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性脆,橡胶柔韧。用橡胶与塑料共混可以获得高抗冲共混物,从而拓宽了塑料的用途。另一方面,随着聚合物高度开发,制备新的单体以合成新型聚合物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现存的聚合物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用共混法制备类型新颖、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共混物比较容易,从而可获得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基于上述原因,聚合物共混的研究长期以来是高分子材料学科的最活跃的、长盛不衰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目前为止,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报告、专著和专利文献数以万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橡胶增韧塑料存在熔体流动性与力学强度和韧性难以平衡这一重要问题,以聚丙烯/乙丙橡胶(PP/EPR)共混物为例,提出通过构筑分子量分布呈“双峰”特性的PP基体来同步实现高流动、高强度和高抗冲韧性的策略。结果表明,通过将高、低分子量的PP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形成“双峰”基体可设计得到具有较高流动性的高强高韧共混物,并且扩大二者的分子量差异更有利于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平衡。进一步分析表明,基体的链缠结密度是影响共混物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动态硫化SBR/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  郭红革  李良 《橡胶工业》2001,48(6):325-329
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不同类型SBR及不同硫化体系对动态硫化SBR/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BR/PP共混物的最佳共混比为60/40,E-SBR/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稍好于S-SBR/PP共混物;采用硫黄硫化体系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优于采用过氧化物和酚醛树脂硫化体系的共混物;动态硫化SBR/PP共混物的交联密度低于静态硫化SBR母炼胶的交联密度。  相似文献   

5.
废橡胶胶粉/塑料共混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岩  张勇 《中国塑料》2002,16(3):67-70
综述了影响废橡胶胶粉/塑料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基本因素及其规律,并介绍了该共混料的断裂机理。废橡胶胶粉/塑料共混材料的破坏首先从两相界面开始,若要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必须提高其界面强度。  相似文献   

6.
马来酸酐接枝PP/POE共混物对PC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PP/POE)-g-MAH共混物作为聚碳酸酯(PC)的改性剂。研究了不同改性剂用量对PC共混物的力学、热学、加工及耐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的(PP/POE)-g-MAH可明显提高PC的缺口冲击强度,改善PC的加工性能和耐沸水性能,从而得到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材料。同时使用扫描电镜对改性共混物的液氮脆断断面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美国Monsanto公司开发的动态全硫化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V)具有独特的相态结构,与非交联或部分交联热塑性弹性体(TPO)相比,提高了共混物微观相结构的稳定性和熔融物料的强度,降低了挤出膨胀,从而赋予共混物更大的实用性。橡胶与塑料表面能接近、橡胶的临界缠结间距小、且塑料是结晶态时,可获得性能良好的TPV。使用增容剂可以使热力学相容性差的橡胶和塑料获得性能良好的共混物,从而拓展了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前途。  相似文献   

8.
反应挤出聚氨酯—聚氯乙烯共混塑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士才  李宝霞 《塑料开发》1997,23(3):737-743
在考察聚氨酯化学体系和聚氯乙烯树脂分子量及其加工工艺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化学体系和合适的加工工艺条件,进而采用共混反应挤出一步法研制了Pu/PVC共混塑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聚氨酯共混改性PVC塑料,明显提高和改善PVC塑料的综合性能,制得了综合性能优越,且价格低廉的聚氨酯改性PVC共昆塑料,拓宽了PVC塑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用马来酸(MAH)和苯乙烯(St)双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PP)制备相容剂PP-g-(MAH-St()简写PSM),产物通过红外光谱特征峰分析证实是PP-g-(MAH-St),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PSM的结晶性能,并将PSM应用到PP/SBR共混物中,发现加入接枝率为3.0%的PSM的PP/SBR/PSM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比未加入PSM的PP/SBR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5%和14%。  相似文献   

10.
接枝聚丙烯作为PP/PA6相容剂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自制接枝聚丙烯(PP—g—AA)作为聚丙烯(PP)与尼龙6(PA6)共混的大分子相容剂,深入研究了加入PP—g—AA后PP/PA6塑料合金的各种力学性能以及合金的微相结构,通过对共混物的DSC测试,考察了PP—g—AA用量及其接枝率对共混物各组分的熔点及其结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塑料循环利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聚丙烯(PP)塑料回收利用的发展情况.对分选利用、简单再生、降解、共混和燃烧等常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PP回收利用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动态硫化对聚丙烯(PP)/乙烯-乙酸乙烯酯塑料(EVAC)共混物的力学、相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可显著提高PP/EVA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使共混物中的EVAC颗粒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动态硫化物和简单共混物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动态硫化后共混物熔体表观黏度升高,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热塑性。动态硫化物的粘流活化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大,而简单共混物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以固相接枝聚合的聚丙烯/聚丙烯酸乙酯(PP/PEAK)共混物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助剂,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P/PEAK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PP/PEAK共混物的制备工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双螺杆转速对PP/PEAK弹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接枝聚合的PP/PEAK共混物中PEAK与PP的粘结优于简单共混PP/PEAK共混物;PP—g—MAH能改善PP与PEAK的相容性,随着其含量增加,PP/PEAK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提高;提高螺杆转速可使PKAK在PP中的分散越来越均匀,但对PP/PKAK弹性体的耐油性能几乎没有影响;PP/PKAK弹性体在IRM903油中于100℃浸泡22h的体积变化只有约10%。  相似文献   

14.
3两个实例3.1聚丙烯共混改性为了提高聚丙烯的低温冲击性,增大韧性,采用物理共混改性方法。采用PP/SBR/改性剂的三元体系,具体试验设计方法为:  相似文献   

15.
热塑性弹性体(TPE)具有类似于传统热固性弹性体的橡胶状性能,而且可以用热塑性加工设备进行加工。热塑性硫化胶(TPV)是由连续的塑料相和分散的硫化橡胶相组成。这些TPV是用动态硫化法制成的。Coran等人的研究使这些共混物的性能获得了明显改进。他们在混炼时将橡胶相完全硫化,但保持了这些共混物的热塑性。Coran等人还指出,在热塑性塑料母体中橡胶的较小粒子和较高的交联密度可提供较高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相似文献   

16.
橡塑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塑共混就是橡胶和塑料通过特定的加工手段和方法使它们混合在一起,从而使所得共混材料兼具橡胶和塑料的双重特性。共混物中的两相仍保持各自特性,共混之后也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只是两相界面处形成结合,体现出彼此性能互补,也被称为“高分子合全”。  相似文献   

17.
增容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相形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述了作为增容剂的接枝共聚物与嵌段共聚物,反应增容,其他技术增容以及共混条件对聚丙烯/聚苯乙烯(PP,PS)共混物的相形态研究进展。PP/PS共混物通过增容可以改善共混物相形态和提高界面粘结,这为提高PP/PS共混物的物理与力学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基抗菌塑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熔融挤出共混技术制备了聚丙烯(PP)基抗菌塑料。研究了抗菌母料Antim-PP对PP的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抗菌母料与PP的质量比为4:100时,抗菌PP塑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大于99%,抗菌母料的加入使共混物的冲击性能有明显改善,其他力学性能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增民 《中国塑料》1992,6(3):26-33
大多数聚合物之间在分子水平上是不相容的,但是通过采用相容化技术可以使原来不相容的聚合物对变得相容,并可获得性能优异的共混物。近年来有关相容化技术发展得很迅速,许多不同功能的相容剂已先后商品化。本文介绍了改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方法和相容剂在各种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PP/UHMWPE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炳海  陈勇  安峰 《塑料工业》2003,31(7):9-13
采用不同结构的聚丙烯(PP)分别与不同流动性能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进行共混,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PP和UHMWPE类型的适当匹配对共混物性能的提高非常重要。流动性较好的UHMWPE对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较小的嵌段共聚型PP(PPB)增韧增强效果突出,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可达74.2kJ/m^2,断裂伸长率大于700%;同时共混物的强度和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PPB/UHMWPE二元共混物中加入适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能够起到“减粘”和“增容”作用,有利于共混物性能,尤其是抗冲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