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著: 《风景园林》2019,26(8):25-34
自 1963 年以来,新加坡开展实施了绿化计划,并经历了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亲生态城市”的演变。为了在新加坡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局制定了自然保护蓝图,重点介绍该规划实施的关键是利用技术创新。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是一种评价生物多样性成效的自我评估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花园城市的提出,世界各地纷纷响应,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做出了各自的努力,成果也层出不穷。以世界瞩目的花园城市新加坡为例,经历了60多年的积累,无论从城市的建设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上都深深注入了花园城市的思想。在地域狭小的新加坡,由于高速的城市发展,人们在生活中逐渐深刻意识到要热爱自然,只有这样,后代子孙才能享有自然。在经历了一代代、一届届的努力下,已经实现了"热带最佳园林城市"的目标。新加坡通过花园城市的打造,提升了都市环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成都全面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形势下,如何牢固生态本底、避免城市化进程造成自然空间破碎、重建与外部生境源地的连接、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新加坡生态建设的梳理,总结出新加坡城市自然系统的构建方法:建立突破城市建设区边界的自然空间体系;明确自然系统保护类别与控制要求;城市绿化仿自然亲生物等。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对推进成都生态空间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研究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亲生物设计实践案例,分析其高品质健康人居环境的思路与方法。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基于亲生物设计理论框架,应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中的亲生物设计进行解读。设计策略总结为“直接利用自然”“技术整合自然”“仿生模拟自然”“乡土智慧应用”和“社区共创营造”。新加坡的亲生物设计实践经验,能够为我国华南地区城市生态修复、公共空间更新和健康景观设计等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2010,(8):156-157
花园城市 设计理念源自城市的生活体验.新加坡拥有多元的文化资源与城市生态景观资源,“花园城市”的美誉意味着自然元素融入了城市生活中,在水的滋润与花园的环绕中.呈现了无处不在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新加坡"花园城市"规划理念,学习其规划特点,探寻新加坡城市规划发展战略和优美环境之间的关联,对比福州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得出市城市建设存在的差距,提出在现有自然、社会资源环境下,福州城市规划建设的看法及见解。  相似文献   

7.
设计类别:博览、展示建设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北环路场地面积:3 000m~2建筑面积:2550.2m~2建造时间:2010年1花园城市新加坡拥有多元的文化资源与城市生态景观资源,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自然元素和城市生活相互交融。新加坡馆要通过音乐、视听互动与景观视觉,来传达这种城市的美好景象和经验,并以此构筑参观者的游历体验。  相似文献   

8.
张帆 《建材城》2014,(2):64-70
新加坡的建筑事务所WOHA一直是绿色城市的倡导者,他们将绿色从自然引入到城市,不仅设计精湛,更使建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南面,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它不但是一座现代的大都会,而且有“花园城市”的美称享誉世界。在中国一些城市已将建设优美、洁净的“园林化城市”作为口号和目标的今天,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实践会有参考的价值。当然,中国城市所处的国情和自然条件都与新加坡有着很大的差别,一切外来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在结合各自实际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对于一个城市的了解,来去匆匆的观光客获得的只能是大面的印象,只有停留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的新加坡居住及环境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瑞光 《中国园林》2007,23(10):43-46
通过对新加坡住宅规划及环境景观设计的分析,概括总结了新加坡独特的城市住宅风貌及其因地制宜的住宅规划而形成的特有的新加坡住宅文化。新加坡住宅环境景观设计更多地将人性化的景观设施与住宅规划有机结合,将住区绿地巧妙且完美地与城市公共绿地连成一体,并将住宅环境景观融入城市整体景观中,从而造就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誉。新加坡住宅规划及住宅环境景观设计作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成功经验,更值得各方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植物园位于新加坡的核心区,经过150年的建设,成为现今集历史、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风情植物园,亦是一块伴随新加坡人成长的永恒的伊甸园.通过对新加坡植物园的历史发展、规划布局变化、功能定位及其未来发展的分析,旨在探讨植物园在保持现有风貌的基础上,永续发展的过程,为我国的植物园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蓝天碧水中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城市美化绿化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华 《城市规划》2000,24(11):35-38
研究新加坡在花园城市建设中的主要方法、措施和实施过程。提出城市美化绿化 ,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a research lacuna in the area of human experience of, and interaction with, nature. We focus on women in an urbanized setting, exploring their actual and desired experiences of the natural world, using Singapore as a case study. Our intention is to contribute to both the evolv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iscussions on this subject.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household questionnaires, we conclude that women's relationships with nature in Singapore are underscored by a strong inclination towards nurturing: teaching, tending and caring, in a way that is not as apparent in men's relationships with nature. Women's relationships with nature may also be conceptualized in terms of 'danger' and 'delight', a fine balance between ambivalent experiences of fear and enjoyment. In comparing results based on the Singapore context with those in Britain, sources of enjoyment appear to be similar, but the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have resulted in different sources of fear. We conclude by putting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green areas that may enhance women's use and enjoyment of nature areas.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发展中,通过接触都市自然环境而产生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福祉的协同生态系统效益常被忽视,未来30年,随着全球都市趋向密集,这些效益将变得至关重要。回顾园林史可以发现,历史上的园林理想化地重现大自然,提供食物、审美享受、社交、休憩与幸福感。花园和庄园用于激发和恢复使用者的心理能力,而城市公园则将花园对身心的舒缓功效扩展到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底层人群。数十年来,研究人员证实了接触自然能为人带来多项益处,并且对儿童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效果尤为突出。除非扭转趋势,否则在未来几十年里,城市密集化只会让花园和城市绿地流失问题更加严重;与之并行的,还有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丧失。据估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比正常水平高出1 000倍。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关系到生态系统服务的衰减。然而已有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绿地的流失并非不可避免。比如新加坡就在增加人口总量和密度的同时增加了公共绿地面积,另外还有一些高密度城市新添了绿色屋顶、绿墙和绿色建筑。像底特律这样的城市也用新的公共绿地扭转都市衰退。回顾更具生物多样性、更受欢迎且有高复原力的景观属性,并总结可纳入城市规划的规范性原则,以打造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兼备的新型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15.
要宇 《山西建筑》2006,32(16):328-329
研究分析了苏州留园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和艺术风格的提炼和升华,弘扬了我国古代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创办并管理着裕廊飞禽公园、新加坡动物园、夜间野生动物园和河川生态园4座各具特色的动物园。研究阐述该协会的构成、理念、目标与运营管理模式,考察所属4座动物园的园区规划设计,剖析各园的展区划分、分布与设计特点,揭示其基于展区特点的规划设计和游览模式。前述4座动物园区充分考虑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环境与旅游业兴盛的背景,其特色规划设计理念体现于开放互动性展示、兼顾旅游业发展、野生动物保护与青少年自然教育。  相似文献   

17.
乔润卓 《山西建筑》2006,32(17):338-339
针对当前中国园林设计盲目照搬西方的理论及设计手法的现象,从哲学的层面解剖了中西古典园林,在对待美、自然的认知、行为心理、思维方式多方面的差异成因,为以后的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会展中心MAX Atria是首个在新加坡获得绿色标志白金奖的展览会议中心。绿色标志计划已经将新加坡会展中心转变为"绿色"场地,随时可以满足在该地举办各种国内外"绿色"会议的需求。MAX Atria之所以被称为绿色建筑,并获得诸多奖项,源于其设计理念。它在建筑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尽量不破坏周围环境,维护基本生态平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极大节约了能源,使建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生态和环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芬 《华中建筑》2004,22(1):120-124,131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鬲度触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冉鑫 《山西建筑》2010,36(19):347-348
通过对比东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论述了"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与基于现代科学的"自然"概念的差异,从而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应从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理解古典园林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