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NaOH溶液提取紫苏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亚麻织物进行染色,确定了紫苏色素提取和直接染色的最佳工艺.为了提高紫苏对亚麻织物的上染率和染色牢度,选用了固色剂进行处理,以取代传统媒染工艺,并探讨了影响固色效果的主要因素,优化了工艺.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固色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紫苏对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其效果优于媒染工艺.  相似文献   

2.
陈莹  余志成 《丝绸》2005,(9):30-31
对紫苏染料在大豆蛋白纤维中的染色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紫苏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其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90℃、pH3.5~4.0、60min.  相似文献   

3.
蚕丝纤维在反胶束体系中的染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关晋平  陈国强 《印染助剂》2006,23(4):34-36,39
选用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异辛烷中形成反胶束体系.讨论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正辛醇的用量对反胶京中饱和增溶水量的影响.分别用酸性橙Ⅱ、弱酸性艳红B和真接耐晒桃红BK对蚕丝纤维在该反胶束体系中进行染色,将染色结果与蚕丝纤维在传统水浴染色条件下的染色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酸性橙Ⅱ在传统水浴中的染色性能优于在反胶束体系中的染色性能,弱酸性艳红B在反胶束体系中的染色性能略差,直接耐晒桃红BK在反胶束体系中的染色性能大大优于其在传统水浴中的染色性能.讨论了反胶束中增溶的相对水量w对染色性能的影响,w值越大,染色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染色工艺将三种物质进行复配作为促染剂,得到元明粉、氯化钾和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FS701用量分别为10、17.5g/L和1g/L时,促染剂用量最少,相比传统元明粉用量50g/L降低了43%,促染效果94.96%,达到低盐染色目的,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由于采用传统染料染色,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染色质量难以控制,所以本文针对涂料染色工艺进行探索,这对染色生产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染苑精萃     
《印染》2006,32(1):55-55
大豆纤维的活性和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用Putlnus persica染料染羊毛,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助剂,再生纤维素织物的液氨处理,半耐久阻燃整理,棉织物漂白用阳离子活化剂,羊毛低温染色助剂CTC-433的应用研究,天然染料紫苏在大豆蛋白织物中的染色性能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抗皱性,有机释酸剂及其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施原位矿化染色新技术,采用分散染料对涤纶毛条进行染色生产试验。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采用涤纶毛条原位矿化染色新技术,可使染色用水减少83.33%,染色废水CODCr降低51.65%,染色废水BOD5降低27.42%,染色废水中悬浮物降低40.74%,染色废水色度降低88.01%。采用该染色新技术无需对加工设备进行任何改动,综合染色加工成本低于或不高于传统染色加工成本。该染色新技术目前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其深度节水、减排、节能效应十分明显,为涤纶毛条分散染料染色加工提供了一条新的加工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绢纺、重结等重磅真丝织物经砂洗和染色后风格柔软飘逸,悬垂性好,已成为外贸、内销的热点产品.但是,重磅真丝织物在印染后整理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术和质量问题,大致有:(1)砂洗染色绸的鸡爪印折痕;(2)染色绸的色花、色柳;(3)染色绸的白芯、染不透;(4)绸面的擦伤;(5)色牢度问题.许多印染厂重视设备硬件的技术改造,对软件(关键助剂和工艺)重视不够,在重密真丝细染色时还维持平平加0、冰谓政五十年一贯制的助剂和工艺,在砂洗技术上也没有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染色工艺,选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筒子纱染色原理,分析了影响其染色的因素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筒子纱染色的前处理、染色和后整理流程,并对羊绒针织筒子纱染色工艺要点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对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自制酸性pH滑移剂EY与日产酸性pH滑移剂PC的滑移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只要在酸性pH滑移剂EY中加入微量催酸剂K,其滑移性能与日产酸性pH滑移剂PC接近。同时,两者对锦纶织物的染色性能与传统醋酸染色工艺相比,它们的竭染率相似.但匀染性明显好于醋酸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1.
《广西轻工业》2015,(12):125-126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与传统染色工艺之间的在染色工艺、生产工艺流程、染色成品的质量以及染色过程中的成本等方面进行实验对比,由两个工艺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相比于传统染色技术工艺更加简单,染色产品可达到工业应用的水平,降低染色成本,简化甚至于消除后处理过程,对环境可以实现废液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新型异构烷烃介质对涤纶织物进行分散染料少水染色,探究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浴比以及水的添加量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水浴染色织物的色牢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染色温度为130℃,染色时间为60 min,染色浴比1∶30,加水量为50%(omf)时,织物的K/S值最大,颜色饱和度最高,匀染性最好;同时,新型异构烷烃介质少水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耐摩擦色牢度均与传统水浴的染色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技术的应用为柒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实验对棉织物进行直接染料电化学染色进行初步研究,并与传统染色进行参比对照。比较了电化学上染速率曲线和传统上染速率曲线、染色色牢度。结果表明:电化学染色上染百分率开始较传统的低,但最终的上染百分率较传统的高;电化学染色匀染性较传统的好,且两者具有同样好的色牢度。这些都说明电化学染色效果优于传统的染色效果,同时电化学染色技术可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选用偶氮染料C.I.分散红74对聚乳酸(PLA)针织面料进行染色,研究了3种染色助剂对其染色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助剂不改变分散染料在PLA针织面料中的分配机理,属于Nemst定律分配型).作出了吸附等温线,确定了聚乳酸纤维的吸附有效体积Var。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染色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研究表明,用C.I.分散红74在高温下染色聚乳酸纤维的亲和力都比低温下高.  相似文献   

15.
涤纶传统水浴染色存在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着眼于涤纶分散染料的无水染色方法,着重介绍有机溶剂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硅基介质染色等技术,分析各个新型染色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以期能够改变涤纶传统水浴染色的三高现状,为涤纶分散染料生态染色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装置将还原艳绿FFB还原成隐色体钠盐,在染色过程中加以交变电场,从而促进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研究了电场强度、温度和pH、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场强度1600N/C、pH11.5、染色温度45℃的条件下染色,9min即可达到染色平衡,染色K/S值最高可达20.07,在相同染料浓度下较常规电化学还原染色和传统还原染料染色高,且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可提高0.5—1级。  相似文献   

17.
毛用活性染料羊毛低温染色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三种毛用活性染料以有机溶剂──亚硫酸氢钠为染色助剂的低温染色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染浴中添加少量的溶剂──亚硫酸氢钠,能显著地降低染色温度,80℃染色的固色率达85%,上染率为95%,高于100℃传统染色的水平,其它的物理指标达到或超过传统染色。  相似文献   

18.
DyStar&Kuesters:冷轧堆染色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导报》2006,(4):42-45
传统冷轧堆染色工艺(CPB)自20世纪60年代初推出以来已经经历了很大变化。它是染料生产商、染整厂和机器制造商之间良好合作的杰作。另外.Marks&Spencer等著名零售商在织物的组织结构、金刚砂起绒织物染色和色牢度等方面提出了挑战.而这些挑战成为推动这种染色技术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天然植物染料紫苏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植物紫苏为染料来源,探讨紫苏提取液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紫苏较为合适的提取工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60、提取时间90 min、NaOH用量30 g/L。在超声波和常规染色两种条件下,讨论了染液质量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盐用量对紫苏染色棉织物颜色色深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明显提升上染量,K/S值会随紫苏质量浓度、染色时间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预媒染结果表明:铜盐对颜色有明显的增深作用,同时提高了紫苏染色棉织物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20.
传统多纤维混纺织物染色方法常采用多浴法,存在染色织物染色质量不稳定、染色工艺时间长、能耗大、排污量多等问题。文中采用新型超环保滚筒染色机对改性涤纶与锦纶混纺织物进行一浴染色及染色回用,并与传统的三浴法工艺进行对比,测试了不同方法染色后织物与客户标准样色差、染色牢度及生产成本和能耗。结果表明,一浴法染色及回用工艺不仅可以达到快速染色的目的,织物颜色品质及各项色牢度指标达到传统染色效果,且可以大幅度节约能源、减少排污、降低染色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