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微型烧结设备研究了烧结温度、碱度和MgO含量对高褐铁矿配比混合矿黏结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碱度、MgO含量的增加,黏结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280℃、碱度为1.6、MgO质量分数为2.0%时,高褐铁矿配比混合矿的黏结相强度最高。生产中应适当降低褐铁矿的配比,保证混合铁矿粉具有足够的黏结相强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承钢钒钛磁铁矿的特点和实际烧结生产情况,对不同料层厚度(常规烧结、酸碱混合烧结)的分流制粒烧结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料层厚度为1 000 mm时的酸碱混合烧结与常规烧结(600 mm)相比,烧结矿质量提高很多,尤其是低温还原粉化指标有很大改善;钒钛磁铁矿厚料层分流制粒酸碱混合烧结矿一方面具有明显的高碱度烧结矿和类似酸性球团的两种显微结构,另一方面酸碱混合烧结矿中的赤铁矿含量降低,并且大部分独立存在于酸性球中。显微结构中高碱度烧结矿的磁铁矿含量提高,黏结相铁酸钙的含量明显增加,钙钛矿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石钢混合精矿和邯邢地区精矿的烧结性能,提出了脉石酸碱性及含量对烧结产质量的影响,碱度是影响烧结产质量的一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提高烧结矿含铁品位,高碱度低温烧结和原料层烧结等技术措施,苏钢烧结实现增产增效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烧结烟气分段脱硫技术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烧结烟气中SO2的排放规律,研究了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混合料水分、焦粉用量、生石灰用量及碱度)对烟气中SO2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过程结束前,烟气中SO2含量将出现峰值,其峰值大小与烧结混合料水分及焦粉用量呈正相关,与生石灰用量及碱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年)一一一别~.~.媲~~~一~.启文章蕙一言一‘’‘---一L一…阂一歹贝一期一 一 一 一 一 一目一 一题一章一 一文一 一(主要文章)进一步推广高碱度烧结矿一生产经验我国烧结技术的进步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太钢高碱度烧结犷的生产太钢高碱度烧结矿的冶炼效果高碱度烧结矿显  相似文献   

7.
烧结矿碱度检测滞后是影响高炉生产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烧结混合料经配料后钙、硅元素含量不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缩短烧结矿碱度检测滞后的方法。实验证明,当采用XRF光谱分析仪检测时,烧结混合料的碱度与烧结矿的碱度吻合较好;相同烧结混合料样本分别用熔片法和带碳压片法检测时,二者碱度最大偏差0.03,最小偏差0,平均偏差0.013,可满足生产现场对烧结矿碱度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烧结实验室对自熔剂性烧结矿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烧结矿碱度为1.00时,烧结产质量指标明显优于烧结矿碱度为0.8时的指标;碱度为1.85的高碱度烧结与碱度为1.00的自熔性烧结固体能耗相当,但其产质量指标明显更低,垂直烧结速度降低4.33 mm/min,成品率降低1.09%,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分别降低9.39%和0.22 t/(m2·h),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3.15明显更差,从83.84%下降到到55.91%,还原度指数RI也下降3.65%,仅为74.35%.  相似文献   

9.
通过微型烧结试验研究配碳量和碱度对烧结矿中FeO含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对烧结液相生成和固结强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低FeO烧结条件下,烧结矿中适宜的配碳量和二元碱度。试验结果表明:降低配碳量或提高碱度,烧结矿中FeO含量均降低;液相流动性随配碳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配碳量为4.0%时液相量达到最高值,但随碱度升高液相流动性增强;烧结矿自身粘结相强度随配碳量增加略有下降趋势,但其随碱度增加而升高。因此,低配碳量条件将引起烧结液相量不足和烧结矿冷态强度下降。通过提高碱度,可以弥补液相不足并确保烧结矿冷态强度。结合烧结杯试验结果,明确烧结料中配碳量为2.92%,碱度提高到2.1时,能实现低FeO烧结的同时获得产、质量指标优良的烧结矿。  相似文献   

10.
周卫  朱德庆  杨聪聪  潘建  王欣 《烧结球团》2024,(1):56-64+112
针对某内陆型钢铁厂进行高比例磁铁精矿(混匀矿中占比≥85%)烧结时出现的制粒效果差、烧结矿产、质量低和固体燃料消耗高等问题,为确定下一步工程技改方向,本文开展系统的烧结杯试验以揭示高配比磁铁精粉的烧结特性,探究精矿预润湿、生石灰用量、磁铁精粉配比、碱度、料层高度等因素对烧结性能及成品矿冶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精矿预润湿技术和配加适量生石灰对于协同强化高配比铁精矿制粒具有促进作用,在相同制粒水分条件下,将混合铁精矿初始水分3.0%预润湿至7.8%,同时配加5.5%生石灰,制粒所得混合料的透气性指数(JPU)由14.1大幅提高到41.7;在混合料透气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碱度和料层厚度能显著改善烧结矿产、质量指标,且烧结矿各冶金性能指标均能满足高炉冶炼要求。本文研究成果将为现场技术改造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微波多模腔快速烧结WC-8%Co硬质合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多模腔微波烧结工艺制备了WC-8%Co硬质合金,烧结周期为1~1.5h,研究了微波烧结工艺对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烧结WC-8%Co硬质合金所需时间短,在1400℃的烧结温度下保温0min时密度就能达到14.71g/cm3,HRA可达90.3,烧结样品的显微组织结构均匀,样品中心和边缘区域WC晶粒尺寸分布一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随着烧结保温时间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提高WC晶粒尺寸长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制备WC-Co亚微米级硬质合金。由于微波烧结硬质合金脱碳现象严重,采用添加活性炭的方式加以改善。实验采用的总配碳量质量分数为8.84%、9.28%、9.71%、10.14%。结果表明:总配碳量为9.28%~9.71%时,微波烧结硬质合金组织性能较理想。微波烧结与常规烧结WC-Co亚微米硬质合金相比烧结温度低,保温时间短,实现了瞬时烧结,WC晶粒尺寸在烧结过程中长大不明显。微波烧结试样硬度平均值为91.8 HRA,最高为94.5HRA,均高于常规烧结结果(89.5 HRA、90.7 HRA)。但是强度、密度较常规烧结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的真空烧结条件对钠还原制备钽粉的比表面积、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拟合得到不同比表面积钽粉的初始烧结温度、比表面积随真空烧结温度变化的经验方程,以及钽粉经高温烧结后比表面积变化拟合关系式。当在初始烧结温度以下进行烧结时,粉末的比表面积、微观形貌没有较大变化,当烧结温度高于初始烧结温度时,粉末的比表面积随真空烧结温度增加而减少,而粉末形貌表现为细枝晶粗大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邢钢新建的180m^2烧结机利用厚料层烧结、低温烧结、匀温烧结和高氧化性气氛烧结等技术实现小球烧结过程,转鼓强度提高了10.65个百分点,FeO催化剂含量下降了1.37个百分点工艺。  相似文献   

15.
赵虎 《粉末冶金技术》2019,37(5):382-391
从粉末冶金烧结理论、烧结设备、烧结工艺参数及新型烧结技术等方面概述了钼及钼合金烧结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结论指出, 钼及钼合金烧结理论仍集中在传统粉末冶金理论体系; 烧结技术发展方向是获得全致密化、细晶、均质化的烧结坯体; 发展趋势是烧结设备及工装与粉末冶金新技术结合更为紧密, 出现更多交叉研究; 研究热点和难点是大型钼及钼合金坯件烧结致密化、微观组织均质化、细晶化及复杂烧结态异型坯件烧结过程中形状精确控制等。  相似文献   

16.
烧结生产自动控制新技术(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分析国内外烧结过程自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烧结矿化学成分控制、烧结料层透气性控制、烧结过程热状态控制、烧结过程异常状态诊断和烧结过程能耗控制等新技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温模压成形的方法制备了Cu-Sn-P高碳含磷铁基减摩材料,并研究了烧结温度、高温烧结时间及冷却时间对此种材料压溃强度和冲击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压溃强度和冲击性能指标的第一因素,都是冷却时间,60min最佳;其次为烧结温度,压溃强度的最佳烧结温度在1 050℃,而冲击值的最佳烧结温度在1 030℃;高温烧结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都是20min最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利用烧结过程自身特性,实现烧结NOx过程减排,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烧结混合料热风预先干燥对烧结产质量指标和烧结烟气中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烧结混合料热风预先干燥时间的增加,烧结矿转鼓强度和落下强度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烧结成品率、垂直烧结速度和烧结利用系数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热风预先干燥时间的增加,烧结过程中烟气NOx基准质量浓度和NOx排放量会逐渐减少,当干燥时间达到30 min时,在不降低烧结矿产质量的情况下,在氧气体积分数为16% 的基准下NOx质量浓度可降低20%左右,NOx排放总量相比基准烧结减少22.82%。烧结混合料热风预先干燥可以减少烟气NOx的排放,在烧结过程中实现NOx减排的目的,为钢铁企业实现NOx达标排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依据金属粉末直接激光烧结(DMLS)的实际烧结过程,以304不锈钢粉作为烧结材料,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烧结成形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对多道烧结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不同搭接率对温度场的影响,得出搭接率对烧结效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搭接率过低会导致相邻烧结道之间存在未烧结粉末区域;搭接率过高又会造成温度过量集中,热量积累严重。针对所研究的304不锈钢粉,搭接率在26%~33%之间时,烧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孙有宏 《甘肃冶金》2013,35(2):13-16
在富氧烧结中,其主要作用为在对铁矿石的烧结过程中,控制氧气的流量,保证在烧结环境中能使得烧结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工程的实现中,无疑要用到流量的控制。流量控制在富氧烧结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流量监测不好、控制不好,会给富氧烧结的实现带来很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