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Planning》2014,(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也飞速发展。本文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发展,从管程、壳程两个方面介绍了传热强化技术和传热强化结构。并指出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方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用于燃气电厂调压站的换热器主要有国产单管式及进口双管式两种型式,文章主要从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对这两种换热器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5.
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失效形式,分析了各种失效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并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失效的在线检测方法,为管壳式换热器在今后公司生产中的使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常见的失效形式,分析了各种失效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并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失效的在线检测方法,为管壳式换热器在今后公司生产中的使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多孔介质导热模型,计算再生水在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流速为0.4 m/s时微生物污垢的厚度及热导率,进而计算微生物污垢热阻(称为计算值)。针对再生水放热工况,采用ANSYS FLUENT建立宽流道板式换热器模型,模拟换热器冷热流体出口温度及再生水侧压力降。将微生物污垢热阻计算值,模拟结果作为微生物污垢热阻预测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的训练样本,验证样本,采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评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预测值与计算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48%,说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比较高,可用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以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为基础建立了土壤耦合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三维非稳态模型,重点研究了回填材料导热率对U型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换热型回填材料可以大幅度提高钻井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钻井的换热能力随着回填材料导热率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但回填材料导热率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该稍高于钻井周围岩土层的导热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年纯经济收益最大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应用于空调系统的热管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设计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程度,缩小模型求解过程的搜索区间,采用穷举法结合罚函数法进行求解,分析得出热管的结构参数对年纯经济收益的影响,改进了该类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提高了其应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板翅式换热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基于多学科优化框架软件iSIGHT平台,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以换热器翅高、翅距、芯体宽度为优化参数,在不低于原效率的条件下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板翅式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最终获得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结构。与优化前的模型相比,优化后的结构使板翅式换热器的质量减轻24.1%,并且效率提升7%。从而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经济陛。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了地埋管换热器三维非稳态耦合传热的物理数学模型,针对实际的地埋管结构和热响应测试工况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将模拟计算结果与TRT热响应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料导热系数及比热等物性参数对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关系,为热响应测试以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显著,污水的管内换热特性急需掌握。基于污垢热阻法建立光滑铜管管内污垢生长特性试验台,试验得出了人工污水颗粒状污垢管内的生长特性,并建立了其渐近型污垢积聚预测模型。试验发现,该人工污水在光滑铜管结垢的诱导期为21 h,污垢热阻稳定时间为95 h,稳定污垢热阻为1.5×10-5m2.K/W。 相似文献